全部

守住“良好生态”这一最大财富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刘云超

2020-12-25 09:44:12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和支撑点。更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绿色发展模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美、产业兴、乡风良、百姓富的美丽乡村。

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和支撑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如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进而支撑起整个乡村振兴战略?可从以下四个维度加以着手。

以民生为准绳。只有以民生为准绳,我们才能真正对未来世界有一种源于“爱自亲始”的真切关怀,才会自觉遵循代际公平原则,协调好当代与子孙后代的关系,认真面对资源环境的历史欠账。只有以民生为准绳,我们才能真诚面对群众对生态环境问题强烈的诉求,正视当前生态环境残酷而紧迫的现实,切实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理性地反思长久以来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教训,真正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会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以发展为基础。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要绿水青山,但并不是因此就要放弃金山银山。放弃发展同粗放发展一样,都是不负责任。要避免误解,不要认为生态文明是发展的紧箍咒,不要认为绿色环保等于不要发展、不唯GDP等于不要发展速度,不要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为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应该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深刻理解并勇于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发展和环保的双赢。以生态治理激发经济潜力已经成了山东各地实践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近年来,山东加强水土保持建设力度,按照“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的治理思路,从水土保持入手,以点带面,实现连锁式反应。全省先后有11个国家级、省级贫困县,通过水土保持发展优势产业,一举甩掉了贫困帽子,百万山区群众直接受益。

以创新为枢纽。只有引入创新发展的理念,才能激活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动力。当前我国面临资源、人口和环境的诸多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方法创新,为探索和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淄博博山区中郝峪村引发全国关注的“郝峪模式”就是创新驱动发展模式的一个典型。一个位于博山区东南部大山深处的贫困的空心村,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系列创新性发展,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统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村民利用闲置资源入股旅游开发公司,依靠绿色经济盘活全村资源,带动全体村民共同致富,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经典案例。

以法律为底线。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正是确立一种底线思维,确保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环境保护法》规定,罚款按日累计不设上限,对违法者可采取行政拘留措施,被称为的“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十九大报告在谈到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时提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这三条控制线,就是底线,旨在处理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的空间格局关系,着眼于推动经济和环境可持续与均衡发展,是乡村生态振兴最根本的制度保障。

(作者 刘云超 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凡、王江华]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危机治理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推进乡村战略实施,保持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重要前提基础。[详细]
法制日报 2020-11-20

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背景下,农村法治建设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广大农民在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扩...[详细]
光明网 2020-11-20

概念化的经验及其理论效应

尽管所予论和融贯论立场不同、分歧不断、相互指责,但它们预设的理论前提是一致的,即都承认直观与概念、感受性与自发性、经验与信念之间的...[详细]
齐鲁网 2020-11-02

湿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

覆盖全球的湿地为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巨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通道和生态长廊。目前,国际上已认定的国际重要湿地2341处...[详细]
学习时报 2020-10-28

“以考古经世”:唯物史观与历史语言研究所时期夏鼐的考古学研究

唯物史观是夏鼐考古学研究和工作的指导思想。历史语言研究所时期,夏鼐的思想经历了从“洞察当前的社会”中国近代史研究到“以考古经世”考...[详细]
史学理论研究 2020-09-23

竞技体育制度变迁背景下教练员权利保障研究

在竞技体育制度变迁背景下,教练员权利的实现要从对集体权威、奉献精神以及义务本位的强调,逐渐走向契约下的劳资共赢、个人自主和自我发展...[详细]
《体育科学》 2020-05-28

文明的代价:评《古罗马竞技文化研究》

《古罗马竞技文化研究》为杨弢教授所著,内容翔实,结构明了。通读之后,对古罗马竞技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古罗马文化是西方奴隶制度高...[详细]
齐鲁网 2020-04-13

农业“节水成本定价”假说与水价改革政策建议

只有节水收益大于节水成本,农业用水户才有节水的内在激励。农业水价应该根据节水成本进行核算和确定,进一步说,农业水价等于节水总投资与...[详细]
齐鲁网 2020-04-07

企业出口强度与产品质量的相互影响 ——质量促进效应还是出口学习效应

经过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中国虽已是贸易大国但还没有成为贸易强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仍...[详细]
《财贸研究》 2020-02-26

庞德《诗章》中的纳西王国

在硕果累累的“庞德与中国”研究中,庞德对丽江纳西族文明的书写研究显得相对薄弱。事实上,从《诗章》第101章到第110章,纳西风景、神话、...[详细]
《外国文学研究》 2020-01-14

美丽中国建设的中外思想资源

美丽中国建设的理念,并非悬空思索而来,而是在充分汲取中外智慧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国情,对于中国未来发展之路做出的科学而美好的构想。[详细]
齐鲁网 2019-11-13

人工智能与数学教育深度融合:问题解决认知模拟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兴起及广泛应用,为推动教育创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详细]
齐鲁网 2019-09-20

科学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点和路径

我们要全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把握高质量发展渐进性、系统性的重要特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详细]
经济日报 2019-09-1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