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概念化的经验及其理论效应(2)

来源:齐鲁网

作者:王增福

2020-11-02 14:21:11

再次,经验由于在感受性中发挥作用的概念能力而获得其内容,这种概念能力不仅在感受性中得到使用与运作,而且必须在主动的思想中得到运用,即感觉经验现实化进程中的自发性与作出判断这一主动形式的自发性是连续的,是同一种自发性。麦克道尔指出:“对于那些在经验中起作用的能力来说,如果不是因为它们被整合进这样一个合理地组织起来的网络的方式的话——它是由主动地调节人们的思维以适应经验的释放物的能力所构成的网络,我们根本不能将它们视为概念能力。”换言之,概念能力既要在感觉经验呈现过程中被动地发挥作用,使经验内容呈现给认知主体;同时还需要与一个完整的概念和观念系统理性地进行连接,从而使拥有这些概念与观念的认知主体调整他们的思想主动地做出判断。比如说,在关于颜色经验的判断中包含了我们的一系列概念能力,这些能力被非常微弱的整合进了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当中。同时,“如果没有任何一种背景足以确保我们把颜色理解为事物的潜在的性质,那就没有人能够被算作就颜色做出了一个甚至于直接观察的判断。”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具备关于对象的可见表面的概念,不具有通过观察某物来表述它是什么颜色的合适条件的概念等背景性知识,那么我们就不能创造合适的、正确的颜色语词以便对视觉系统的输入作出应答,使这种输入同时呈现给我们。所以,“概念能力在感性中的被动运作,独立于其在判断中进而在导致判断的思维中的主动行使,是无法理解的”,我们在经验构成过程中运作的概念能力需要同时与自发性观念所蕴涵的自由相连接,而且要以我们共同体的概念系统作为背景,只有如此,在经验中被动启用的概念能力才会属于一个由主动思想和判断的能力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可以合理地支配我们对于世界对感性的撞击所作出的有效回应。从这个角度讲,麦克道尔持一种整体论的立场。

二、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

在麦克道尔看来,自发性一开始就在感受性中发挥作用,概念能力是被运用于直观之中而非之上,感受性对于其与自发性的合作中没有作出一个哪怕是从观念上说可以分离开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经验本身已经具有概念内容,或者说经验内容是概念性的,这是麦克道尔概念论的基本观点。他说道:“我们的感官上所形成的印象已经被配备上了概念内容”,“经验是世界在我们的感官之上所造成的印象,是接受性的产品;但这些印象本身就已然具有了概念内容”。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是麦克道尔走出所予论与融贯论循环最为重要的主张,这一主张充分体现了概念论的知识论优势。麦克道尔指出,奎因坚持最低限度的经验主义是有道理的,经验必须就我们的思想可以对事物情况如何这一问题作出回答的方式进行裁决,即经验一定要为信念或知识提供辩护和理由。按照塞拉斯的观点,经验如果能够为知识提供理由就必须处于规范的逻辑空间当中,只有当经验内容是概念性的时候,经验才能进入理由的逻辑空间。所以,经验必须具有概念性内容。这是麦克道尔持有概念论立场的主要原因所在。和布鲁尔一样,麦克道尔对于概念论的论证也是出于一种知识论上的考虑,我们可以将这一论证归结为如下的推理形式:

(1)感觉经验能够为经验知识或信念提供根据或理由;

(2)只有当感觉经验具有概念内容时,它才能为经验知识或信念提供理由;

∴(3)感觉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

下面就详细阐述麦克道尔关于“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这一概念论立场的论证过程。先看前提(1):感觉经验能够为经验知识或信念提供根据或理由。经验知识或信念是我们思想的结果,“思想”(thought)既可以意指一种思维行为(the act of thinking),也可以意指一段思维内容(the content of a piece of thinking),即某个人所思维的东西。传统哲学通常将思想视为自由的领域,这一领域与客观世界没有任何关联。但按照麦克道尔的理解,思维必须受到来自世界的外部限制,否则思维就像康德所说的是空洞的,没有内容的思维便不会与世界发生任何形式的联系,这是哲学家们所不能容忍的。他说道:“如果我们在经验思维中所享有的自由是彻底的,特别是如果它没有受到来自概念范围之外的限制,那么这似乎会威胁到这样的可能性:经验的判断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得到奠基,它将这些判断关联到一个外在于思想的实在之上。”为了使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界发生必然的逻辑关联,就必须要求外部世界对我们的思维施加限制,即思想的自由要受到经验的限定,“如果自发性没有遭受到来自于外部的合理的限制,那么我们便不能让自己理解自发性的行使究竟如何能够表现世界”。可见,思维的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受到限定的自由,思想和知识必须要受到来自经验的合理限定。

此外,麦克道尔指出,经验对思维自由的这种外部限定一定要以辩护的方式来实现,“我们的自由——我们在行使知性时的自发性——受到了来自思想之外的限制,而且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受到限制的,即在将这些判断展示为得到了辩护的判断时我们可以求助于它”。这表明,感觉经验必须为认知主体就其周围世界中的事物如何作出的详细判断或持有的某种信念提供理由。为经验知识提供理由就是为认知主体提供相信某一信念的理由,也就是要确定主体周围环境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使主体的相关判断或信念从合理性的角度讲是合适的或者是可理解的。在麦克道尔看来,我们的信念或经验判断至少要与在那些环境中应当合理发生的东西相似。因而,从合理性的视角来看,要使事物成为可理解的就必然需要确定一种有效的演绎论证或某些其他形式的推理,这些论证和推理可以清晰地阐明主体认识事物的理性责任(rational obligation)。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麦克道尔将理由以及概念能力的反映与推理联系在一起。由此看来,提供理由就要确定某些相关的命题,并且命题内容(麦克道尔也称之为经验内容)能够清晰地表达相关的推理知识。只有当感觉经验与命题拥有某种恰当的关系时,感觉经验才能为我们的知识或信念提供理由。麦克道尔若想回避所予神话,又想避免陷入融贯论,就不能把经验排除在知识系统之外,既要使思想、信念和知识受到经验的有效限制,让自由受到合理性的制约,同时又要将感觉经验整合进一个概念和推理的整体系统中,为我们的知识或信念提供让人接受的理由。就此而论,麦克道尔提出前提(1)的意义在于“在知识辩护中为经验争得一席之地从而使得我们的知识系统开放于外部世界”。

再看前提(2):只有当感觉经验具有概念内容时,它才能为经验知识或信念提供理由。由于提供理由必然涉及确定一种有效的推理,而有效推理又要求命题与经验内容之间具有某种逻辑关联,要保证这一点从而能使经验辩护知识,就必须使经验处于理由的逻辑空间之中,即处于“对某人所言说的东西进行辩护或有能力为之辩护的空间”。那经验能否被置于理由的逻辑空间中呢?麦克道尔的答案是肯定的。如前所述,如果就经验内容是源自外部世界撞击我们的感官获得的单纯表象而言,它仍然会陷入所予神话的陷阱,所以麦克道尔将经验的内容视为一种由概念与直观相互作用、自发性与接受性合力运作形成的“表现内容”(representational content),这一表现内容因有自发性官能的涉入并不与概念的事项相对立,反而使认知主体借助自发性官能给经验注入了意义的蕴涵。麦克道尔受维特根斯坦的影响,认为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在于它的使用及其使用规则,进而将意义理解为规范性的事务。既然经验因自发性的运作而具有了意义,这便表明经验内容已经是规范的领域即理由的逻辑空间内的事项了。

麦克道尔认为,由于经验已经处于理由的逻辑空间之中,如果经验要为知识或信念提供辩护和理由,那经验的内容就必须预设概念能力。或者说,要辩护经验知识,认知主体的信念必须与其得到的信息(包括主体自身的可信性(trustworthiness))相一致并被这种信息所支持,因为只有被主体理解和把握的内容才能对知识进行辩护。此时,主体获取的经验内容必然是概念状态下的表现内容。概念状态是指具有概念内容的心灵状态,“一种心灵状态是概念性的当且仅当它具有表征内容,这种表征内容只有按照主体自身拥有的概念才能被刻画,这些概念具有一种形式,这使它能够作为演绎论证或某些其他推理(如归纳推理或回溯推理)的前提或结论”。这种心灵行为由于对正确记录事物如何之规则的关注,从而成为有效推理的前提,同时它们自身也非常容易受到这些推理证明的影响。因此,就一种概念状态而言,认知主体事实上拥有清楚表达推理前提与结论的构成性概念,主体通过这些概念作出的合理性判断的内容就是具有概念内容的心灵状态,在这一状态下我们的经验内容当然是概念性的,因而感觉经验具有了概念性内容。

综上所述,如果麦克道尔关于前提(1)和前提(2)的阐述成立的话,那我们就可以接受这个推理的结论:经验如果能够辩护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那经验就一定具有概念性内容。麦克道尔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希望概念论的主张能够使“概念化的经验”在知识论尤其是在关于知识的辩护问题上具有理论优势。

三、化解知识辩护的学理困境

麦克道尔对“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的阐释化解了所予论与融贯论在知识辩护问题上陷入的悖论困境。他指出,所予论将经验知识的辩护最终归结为基础的所予,即“对一个判断的根据的追溯能够终止于对一个赤裸的呈现的指向”,“赤裸的呈现”就是在概念领域之外的纯粹所予。这种纯粹所予在所予论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是获得经验知识的逻辑前提和现实基础,是经验知识的内容来源;二是充当了经验知识辩护的终极基础,成为终结辩护序列“无限倒退”的基础信念的基石。因此,所予论主张的辩护经验知识的图画应该是这样一幅图画:“在其中来自于外部的限制是在扩展了的理由的空间的外部边界施加的,是在一种我们不得不描绘为来自于外界的粗野的撞击(a brute impact)的东西之内施加的。”这种来自外界粗野的撞击是一种非理性的、非概念的影响,无法进入我们的认识序列,无法与概念的事项发生关系。正是出于这种考虑,麦克道尔认为,融贯论对所予论关于辩护知识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我们绝对不要描画一条围绕着概念事项的范围的外部边界,而一个处于这条边界之外的实在由外向内冲击着这个系统。任何跨越这样一条外部边界的冲击都只能是因果的冲击,而非合理的冲击。”所以说,所予论在辩护经验知识过程中的困难就在于,它在我们需要提供理由的地方最多只给我们提供了无罪开脱的借口。

所予论未能有效化解经验知识的辩护困境,融贯论也没有很好解决这个问题。融贯论的做法是,既然非概念化的经验所予不能进入认知的序列,那就将其逐出知识辩护的领域。经验所予只是在形成经验知识的过程中起到因果性的作用,在辩护知识时则不能为我们提供相信某一信念的根据和理由。信念的辩护依赖的是信念系统内相关信念之间的相互融贯,不像所予论那样在真理问题上必然陷入符合论,而符合论的困难在于客观实在的非语言性和非命题性特征无法对符合作出合理性的解释。融贯论虽然不存在这方面的困难,但如果知识的辩护仅仅依靠信念系统内相关信念之间的融贯一致,那我们的知识是关于经验世界的某种思维这一看似明显的论点在哲学上就成为有问题的了。因此,麦克道尔认为:“戴维森的融贯论反映了一种障碍,使我们不能看到概念能力的运作可以是被动的。”换言之,融贯论没有看到由自发性参与其中的感觉经验的现实化进程仍然是一种接受性,忽略这一点,就会使我们的经验知识缺少来自外部世界的理性限制。

所予论和融贯论之所以在知识的辩护问题上先后陷入困境,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将经验视为非概念性的自然事项,从而无法进入辩护专属的理性空间为知识的证明提供理由。麦克道尔对经验概念化的诠释赋予了经验双重品格,既承认经验是被动的接受性,是一种自然事项,隶属于自然的领域;又承认经验因为具有概念性内容可以被置于理由的逻辑空间。他对经验性质的双重理解体现出经验构成中“感受性的概念性和自发性的自然性”的合一,由此便可以终止所予论和融贯论之间的摇摆不定。一方面,概念能力一开始就已经在经验中发挥作用,作为感受性与自发性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经验具有了概念性内容,这样“当我们追溯一个经验判断的根据时,最后的步骤将我们带至经验,而经验已经具有概念内容,所以这最后一步并没有将我们带出概念的空间”,经验就具备了进入理由的空间为知识进行辩护的资格,便不会陷入“所予的神话”。另一方面,麦克道尔又主张:“经验的确是运作中的接受性;因此,它们能够满足要对我们的经验思维中的自由进行外部控制需要。”属于自发性的概念能力参与感觉经验的现实化进程,但这种参与仍是一种被动式的参与,形成的感觉经验并不是概念能力的自由构造,它仍然构成了对思维的自由和自发性的主动运作的某种外在制约。这就避免了融贯论对外部实在限制的摈弃,确保了信念或知识的确立所需要的经验的合理性约束。经验知识既能受到外在世界的理性限制,自发性的自由并非是无边界的,由此保证了信念或知识与事物或世界之间的逻辑关联;同时又能在知识辩护问题上真正将其纳入理由的空间,使概念化的经验可以充当信念和知识得以成立的充足理由。

麦克道尔通过“经验具有概念性内容”来化解知识的辩护困境,这种努力之所以能够取得实效,这和他将概念能力与合理性的观念相联系的做法密切相关。麦克道尔认为,我们把知觉经验看作是概念能力的一种实现,而概念能力“在相关的意义上归属于其拥有者的合理性观念,所谓的合理性就是对理由的一种反映”。在这里,麦克道尔关心的不是为作出判断或持有信念提供一种可能的经验描述,而是关注认知主体作出这些事情并把这些事情视为他相信它们如此这般的充分理由。这一定是主体自身给出的理由,是主体在感觉经验的状态中提供的理由。合理性观念存在的主要背景就是推理,推理是认知主体清晰地考虑他要相信什么和需要做什么的一种行动,他在推理过程中能够为决定他的信念或行动提供一种具有合理根据的说明。所以,经验与信念之间的理性关系就是通过复杂的感觉经验与某些推理形式的结合来刻画的,并且经验的概念性内容正是通过它们在演绎推理和其他推导形式中的作用被确定下来。此外,感觉经验的理性作用需要借助于其背景中的意象推理的能力来实现。这样,具有概念性内容的感觉经验就可以在推理系统的帮助下为我们持有某种信念、作出某一判断或相信某种知识提供合理性的根据。

我们结合一个例子来理解麦克道尔关于经验知识辩护的观点。一个人看见A和B两个图形,然后经过观察作出一个经验判断:如果通过某种方式的旋转和调动想象地将A转换成B,那么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就是相同的。认知主体关于A和B的感觉经验能否为这个信念提供理由需要认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首先,这种意象推理之所以被认知主体默认为正确的原因是什么;其次,这种正确性在何种意义上能够为主体的信念提供正当性理由,从而确证这个信念。站在麦克道尔的立场上,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应该遵循下面的规则。

判断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是相同的,这一意象推理的正确性取决于如下演绎推理的有效性:

前提1:如果两个图形通过某种形式的旋转或调动由一个移动到另一个并完全吻合,那么它们在大小和形状上就是相同的;

前提2:图形A通过某种方式的旋转和调动可以转换成图形B;

结 论: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是相同的。

显然,正是因为这一推理的有效性,认知主体所采取的经验操作(通过某种方式的调动和旋转使图形A转换成图形B)使得判断(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是相同的)从合理性的观点来看是恰当的或者是可理解的,这就是主体的感觉经验为他持有的信念提供的有效支撑。当然,认知主体的感觉经验要为他的信念提供正当理由,使他相信“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是相同的”这一判断是合理的,仅仅使他在其想象力中随意操作或调动经验的图形并发现自己在头脑中相信它们在大小和形状上是相同的,这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只有当认知主体具有关于意象推理的正确认知时,他才能为他的信念提供理由。这是辩护信念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认知主体从意象的操作到相信“A和B在大小和形状上相同的”转化过程中,他对这两个前提条件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上必然具有有效性。这里的关键就是,认知主体事实上赞同前提2,并在背景知识即前提1的语境中有效地得出结论,这恰恰就是他操作相关意象推理的意旨所在。这个过程不是一种空的没有内容的虚妄操作,而是根据前提1对作为结论基础的前提2的直接赞同。所以,为认知主体的信念提供理由的感觉经验恰恰具有了前提2的内容,根据之前的定义,这种感觉经验的内容就是概念性的。如此一来,“图形A通过某种方式的旋转和调动可以转化成图形B”既是我们感觉经验的内容,同时也蕴含着我们在此内容中的命题态度,只要在背景知识没有出现错误的情况下,这种经验状态就可以为结论提供合理的依据。也就是说,感觉经验的概念性内容能够为我们相信这一信念提供理由,从而辩护我们的知识。

(注释省略)

作者:王增福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转摘自王增福:《经验的概念化与第二自然:麦克道尔论心灵与世界关系的文本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80-96页。

[责任编辑:杨凡、王江华]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湿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

覆盖全球的湿地为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巨量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通道和生态长廊。目前,国际上已认定的国际重要湿地2341处...[详细]
学习时报 2020-10-28

“以考古经世”:唯物史观与历史语言研究所时期夏鼐的考古学研究

唯物史观是夏鼐考古学研究和工作的指导思想。历史语言研究所时期,夏鼐的思想经历了从“洞察当前的社会”中国近代史研究到“以考古经世”考...[详细]
史学理论研究 2020-09-23

竞技体育制度变迁背景下教练员权利保障研究

在竞技体育制度变迁背景下,教练员权利的实现要从对集体权威、奉献精神以及义务本位的强调,逐渐走向契约下的劳资共赢、个人自主和自我发展...[详细]
《体育科学》 2020-05-28

文明的代价:评《古罗马竞技文化研究》

《古罗马竞技文化研究》为杨弢教授所著,内容翔实,结构明了。通读之后,对古罗马竞技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古罗马文化是西方奴隶制度高...[详细]
齐鲁网 2020-04-13

农业“节水成本定价”假说与水价改革政策建议

只有节水收益大于节水成本,农业用水户才有节水的内在激励。农业水价应该根据节水成本进行核算和确定,进一步说,农业水价等于节水总投资与...[详细]
齐鲁网 2020-04-07

企业出口强度与产品质量的相互影响 ——质量促进效应还是出口学习效应

经过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中国虽已是贸易大国但还没有成为贸易强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仍...[详细]
《财贸研究》 2020-02-26

庞德《诗章》中的纳西王国

在硕果累累的“庞德与中国”研究中,庞德对丽江纳西族文明的书写研究显得相对薄弱。事实上,从《诗章》第101章到第110章,纳西风景、神话、...[详细]
《外国文学研究》 2020-01-14

美丽中国建设的中外思想资源

美丽中国建设的理念,并非悬空思索而来,而是在充分汲取中外智慧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国情,对于中国未来发展之路做出的科学而美好的构想。[详细]
齐鲁网 2019-11-13

人工智能与数学教育深度融合:问题解决认知模拟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兴起及广泛应用,为推动教育创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详细]
齐鲁网 2019-09-20

科学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点和路径

我们要全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把握高质量发展渐进性、系统性的重要特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详细]
经济日报 2019-09-18

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成就与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开启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哲学社会科学与时...[详细]
经济日报 2019-09-18

中国发展蕴含的工业化规律

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8-29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逻辑进路

立足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梳理其分析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逻辑进路,对于当代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8-2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