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深化协同,将济青发展轴带打造成为世界级先进智造集聚带

来源:大众网

作者:

2023-10-31 09:31:10

作者: 曹文超

  打造济青发展轴带是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3年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促进济南、青岛中心城市联动发展,协同带动淄博、烟台、潍坊相向发展,打造山东半岛高质量发展轴带。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有效途径,当前,我省已规划布局了青岛都市圈、济南都市圈两大都市圈,充分发挥都市圈作为区域协调发展“发动机”和高质量发展“创新源”的带动作用,优势互补、创新赋能,聚力打造世界级先进智造集聚带,对于我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础优势

  (一)工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集聚。2022年,济青发展轴带济南、青岛、烟台三地的工业增加值实现10316亿元,全省占比36%;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五地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36207件,占全省比重达到74%。截至2021年底,五地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74家,全省占比46%;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单位数共8490个,全省占比49%;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263606人年,其中基础研究人员21114人年,分别占全省比重达到59%和72%。

  (二)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济南全力建设智能经济强市,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形成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领航型企业和知名品牌,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8、山东省首位。青岛深入实施“工赋青岛·智造强市”行动,持续以智能制造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入围全国智能制造城市20强。烟台把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淄博加快建设“工赋淄博”,推动全市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形态重塑。潍坊以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为目标,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加力突破,近四千亿级的潍坊动力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智造业区域协同显著增强。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一区两翼”模式率先进入布局人工智能领域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在龙头企业引育、创新载体搭建、场景供需对接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以青岛为中心,济南、潍坊、烟台、威海四市联动,其他市协同的“1+4+N”虚拟现实产业区域布局,开启山东元宇宙新赛道。

  二、实施路径

  以交通干道为依托,实施TOD(交通导向)发展战略,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路径。借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等“廊道经济”成功经验,济青发展轴带世界级先进智造集聚带建设,要以“科创+智造”为抓手,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城融合、区域联动、陆海统筹,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着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协同开放格局,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使济青发展轴带成为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成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强大支点。

  (一)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和生产力空间布局。进一步明确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五地的智能制造业分工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形成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区域增长极。着力支持济青发展轴带实施智能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建立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强化区域联动和政策协同,围绕工业互联网、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推动产业链群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合力推动基础零部件研制、基础元器件研发、基础材料发展、基础软件升级和基础工艺提升。深化产业链区域协作,聚焦工业母机、关键原材料、机器人、光电子、高端软件等核心领域,协同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监测和协同保障机制,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

  (三)促进区域智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瞄准人工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虚拟现实等前沿领域,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行动方案,着力攻克一批产业链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开放型创新载体建设,加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打造产学研结合的济青发展轴带科技创新生态,联合实施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重大项目。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链主”企业牵头组建开放型创新联合体,以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和降低断供断链风险为目标,梳理发布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或产品目录,弥补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差距。

  (四)协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启动济青发展轴带“国有企业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按照分层分类、全面创建原则,实施“一企一策”“一业一策”举措,为企业量身打造争创思路。支持济青发展轴带提升产业链龙头企业竞争力,鼓励龙头企业对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垂直整合,支持企业间加强战略合作,鼓励企业间联合、重组、并购及跨区域发展,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引进培育各类智造业总部,支持认定创新型企业总部。做强“专精特新”企业集群,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加快布局新赛道和未来产业。聚焦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碳基半导体、类脑计算、深海极地、基因技术、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领域,研究制定济青发展轴带新赛道行动方案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推进6G技术研发和应用,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虚拟显示等终端品牌。加速布局未来产业细分领域,支持建设济南、青岛未来产业先导区。

  (六)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支持济青发展轴带五地协同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快低碳零碳负碳等技术创新,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加快推广应用,支持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推进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联合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开展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评价和示范,创建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和“零碳”示范单位,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绿色供应链,培育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对标国际标准建设一批“超级能效”和“零碳”工厂,持续开展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升级改造。

  (七)深化高水平产业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产业资源、金融资源,促进本地与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有机衔接,加快形成发展新优势。支持济青发展轴带深化与周边地区、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重点区域的互联互通、对接合作,加强区域间产业互动、技术合作、市场联动、项目协同和信息交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融入全球产业网络和创新网络。促进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促进外商投资和高质量合作。加大智造业吸引和吸收外资力度,完善外商投资重大项目服务机制,支持外商投资项目加快建设和布局。

  (八)完善促进产业发展和要素集聚的保障措施。一是完善协同机制。建立济青发展轴带跨区域重大项目的协同招商、落地实施、利益共享的推进机制。建立省领导联系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机制,成立智造业高质量发展市级领导小组,健全各部门横向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济青发展轴带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和制度体系,推进地区间资质互认和信息交换,加快政务服务一体化,加强产权保护、投融资、公平竞争等方面的法治建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智能制造产业集聚。三是加强要素协同。推动五地人才政策与产业协同发展相统筹,做好国家级人才计划的申报推荐工作,不断扩大 "国字号"领军人才规模。精准引育一批解决产业卡脖子技术的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深化产融合作,支持智造业企业融资需求,扩大信用贷款、融资租赁、中长期贷款在智造业领域的覆盖面。将金融服务融入产业链,加大对智造业企业前期开发和后期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作者为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新动能研究院讲师;省软科学重点课题“济南都市圈与青岛都市圈协同创新路径研究”中期研究成果。)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