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杜玉梅:试论齐鲁文化对山东城市文化建设的影响

来源:齐鲁网

作者:

2017-11-10 18:51:11

作者:杜玉梅

山东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自古以来,在中国文化资源的大格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齐鲁大地的区域性文化优势给山东城市文化建设打上了历史性、地域性的时代烙印。这在全国城市文化建设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在城市文化建设备受关注、讨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避免“城市病”和城市建设中文化盲从等问题的文化背景下,探讨齐鲁文化对于山东城市文化建设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启发性。

(一)   

中国现代城市的发展是与“城市病”是同时共生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引擎推动着中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城市的规模和数量急剧膨胀、人口迅速集中、城市功能不断放大、城市作用愈加突显。随着城市发展进入新的高潮,新型城镇化还呈现出多中心、组团式的新形态—“城市群”。其集聚效应和空间扩展更为巨大。这些都对城市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城市与文化密不可分。“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储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这大约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而且“这窗口所承载的生活比这容器自身更重要。”城市的根本功能在于文化积累、文化创新,在于留传文化,教育人民。芒福德认为城市具有文化教育器官的作用——“最初城市是神灵的家园,最终成为改造人类的场所。从城市中走出的,是大量面目一新的男男女女……”英国社会学家迈克·费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一书中指出:“城市总有自己的文化,它们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产品、人文景观、建筑及独特的生活方式。甚至我们可以带着文化主义的腔调说,城市中的那些空间构形、建筑物的布局设计,本身恰恰是具体文化符号的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市的功能重心由经济活动的集结地逐渐向文化载体的过渡。文化已经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一个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山东十分重视城市文化建设。全省各地市依托当地文化资源,在培育地方文化品牌方面,取得较大成效。比如济南的“山泉”文化品牌,青岛的“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欢乐之岛”城市文化形象,日照的“水上运动之都”,东营的“东方湿地之城”,滨州“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的生态城市形象……等等。

(二)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且形态多样、海陆兼顾,表现出极强的地域特色。距今8000至4000年间,齐鲁大地上就先后出现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占据着中华文化重要位置的是齐文化和鲁文化。齐文化不拘传统,强调改革和创造性,有崇功利的倾向。鲁文化重视礼仪、等级和传统。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被尊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儒学完成了由区域文化的形态向华夏传统文化中心的转变。自此经过整合后的齐鲁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山东是孔孟之乡,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源远流长,素有“齐鲁之邦”、“礼仪之邦”的美誉。“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儒家文化不仅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而且成为东方文化的基石。“立爱自亲始”、“推已及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儒家传统文化思想早已植根于齐鲁大地,并逐渐衍生为当代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孕育出灿烂的古代城市文明。中国最早的城郭城子崖、齐国都城临淄、礼乐之城鲁国故都,都是古代城市文明的典范。山东历代名人辈出。孔子、孟子、墨子、孙子、荀子、管仲、鲁班、扁鹊、王羲之、贾思勰、蒲松龄等等,对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文明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因此,山东的文化资源具有文化遗存丰厚、资源分布广泛的特点。目前,山东省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名村5个,数量位于全国前列。

与山东传统城市文化相比,现代城市文化建设发展背景迥异。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齐鲁人文特色城市文化、滨海城市文化、现代生态城市文化等为主要内容,具有强烈的地缘性特点的城市文化发展格局。以省会济南为中心,包括泰安、济宁、淄博、临沂等城市,传承“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齐鲁名牌文化,聚集求实多元的齐文化、重礼尚仁的鲁文化、涵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形成带有浓郁地域文化特征的传统人文特色城市文化圈。作为海洋大省,山东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顺应“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世界发展潮流,山东半岛蓝色海洋文化脱颖而出。以青岛为龙头,包括潍坊、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在内的山东海洋城市文化圈侧重发展文化产业尤其是创意产业,突出兼容并蓄、开放创新、博采众长的滨海城市文化特色。生态城市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山东省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展现生态山东、绿色山东的新形象”。东营市和滨州市的的城市文化建设显现出鲜明的生态文化特色。

齐鲁文化在不同社会阶段产生不同的影响,展现出不同的文化风貌。这就要求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文化,继承和传习优秀的文化传统,建立反映时代精神的新的文化形态,培植山东城市文化发展繁荣的稳固根基。

(三)

齐鲁文化是山东省城市文化建设的根脉。从这个意义上,研究齐鲁文化对山东城市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就是要研究城市发展过程中文化传承存在的可持续性。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视察时强调“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的予以继承。”

1、齐鲁文化是山东城市文化个性与品味的集中体现。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城市的社会沿袭、传统民俗、人情风物……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脉络。城市文化是城市独具特色的精神特质,是这个城市有别于其它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的个性与品味生动的展现了城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没有品位与个性的城市必然因为失去生机与活力而乏味无趣。培育城市文化,就是要珍视齐鲁文化赋予山东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历史资本和文化传统。大力保护文化遗存、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合理的恢复传统文化景观都是培育具有文化品味的城市文化的有效途径。在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着力建设的山东城市文化必然会尽显齐鲁大地的文化风韵与独特魅力。

提炼具有齐鲁文化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是山东省城市文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创新利用优秀传统资源的必然要求。齐鲁文化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具有区域性城市文化的内容和特质,兼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的特征。齐鲁文化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浓缩了地域风俗习性和社会文化心理,是对地方优秀文化内涵的高度凝练和典型示范,既能够增强齐鲁文化的品牌竞争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凸显社会对齐鲁文化的价值认同和心理归属,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所以,打造优秀的城市文化品牌,是建设“文化强省”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山东城市文化整体形象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山东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山东省城市文化建设在发扬、继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发力。各市依托自身特色,量身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以品牌带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突出“山泉河湖城”的特色风貌,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青岛市开拓了“文化青岛”的新格局;临沂市探索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临沂模式“;济宁市充分发挥曲阜的儒家重镇地位,打造孔子国际文化品牌;泰安市深入挖掘泰山的独特文化资源,持续打造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的城市品牌。另外德州的太阳文化、潍坊的风筝文化和风俗文化、淄博的黑陶文化、聊城的运河文化、东营的黄河口文化等,都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颇具影响,成为山东文化品牌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东各地还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形成了济南“泉城义工”、青岛“微尘”、淄博“善小”、威海市“慈善月”等道德建设品牌。“四德工程”深入人心。先后涌现出烟台莱州市、德州武城市、淄博淄川区、济宁曲阜市等先进典型。

2、山东的城市文化建设应当注重汲取齐鲁文化的精粹。

山东的文化遗存总量非常丰富,分布也十分广泛。充分挖掘和汲取齐鲁文化的精粹,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利用和发展,真正把潜在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竞争力已经成为山东各地市的共识。通过对本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配置,转化为具体的文化产品。然后通过对产品的质量营销和文化运营,打造具有齐鲁文化属性的知名品牌。许多具有浓郁齐鲁文化特色和反映先进地域文化的优秀影视剧、出版物得到行业和市场的充分认可,“鲁剧”“鲁版图书”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充分挖掘和汲取齐鲁文化资源,有助于改善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规模发展速度不相称不平衡的难题,对促进和繁荣山东省的城市文化以及文化强省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的形成一般受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往往精华与糟粕并存。所以,在对齐鲁文化的发扬与传承的过程中,要注意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去伪存真。研究齐鲁文化对山东城市文化建设产生的影响,可以发现并改善山东城市文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方面,齐鲁文化作为地域文化的主体,对山东的城市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已经渗透到山东省城市文化建设的各个层次,对于牢固树立道德责任意识和社会使命意识,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表现出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受到某些局限,比如创新性和开拓性略显不足等。要创新城市文化管理体系,树立良好的管理形象,探索文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信息畅通、反馈及时、责任明确的管理监督体系。城市文化建设的管理者和参与者都要提高对文化传统的自觉承习和扬弃,移风易俗,既保证对传统文化的健康传承又推动城市文化的蓬勃发展。

3、 山东的城市文化必然是齐鲁文化与现代城市文明的交相辉映。

文化的演变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城市生活参与者个人的经历、历练、智慧、技能都可以通过城市载体集中或者整合成为城市发展的智力支持或技术创新的力量。山东的城市文化建设,必须要在完善创新特色文化品牌,谋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坚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和基础上,积极广泛的参与到世界性的文化融合与合作,运用齐鲁智慧对世界进行独特表达,才能塑造出特色鲜明的城市文化形象。

齐鲁文化重视“外礼内仁”,追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平天下”。受齐鲁文化的影响,和谐诚信和厚德仁民已经成为山东道德精神的典范。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就是要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加强文化传统教育,让自强不息、忠厚正直、豁达淳朴、崇礼尚义、勇敢坚韧、勤劳睿智的优良传统和社会风气在齐鲁大地薪火相传。

优秀传统文化的的传承弘扬是城市文化的根基。要建设先进的城市文化,不仅要加强齐鲁文化的研究和遗产保护,建成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而且要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文化交流。这样才能够在日益频繁的文化交流和日趋激烈的文化交锋中,增强山东城市文化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建设具有齐鲁文化底蕴的城市文化,更要积极探索深层次的文化路径,在多元沟通和理解的基础上,实现与当代价值的融合和创新。

要充分认识齐鲁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大力宣传齐鲁文化和历史文化名人,广泛开展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组织市民喜闻乐见的民俗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齐鲁文化、喜爱齐鲁文化,增强文化认同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创意与文化发展密切联系联系。挑战传统的创意使城市的文化命脉得以传承。要实现山东城市文化的高品质定位,就要积极推进对传统文化的科学开发与利用,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的展开全方位融合,将城市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要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创新城市文化资源,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打造具有城市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中,彰显城市文化的齐鲁特色。

21世纪是技术创新的时代。多元文化的密切互动、频繁交锋让城市在植根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接受新文化的挑战。伴随着城市的演进,正确认识齐鲁传统、城市文化和文化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冲击和交融中提练城市文化的精粹,既尊重传统又能够接受新的文化因素,这样才能保持城市的活力,才可以实现城市用文化温润心灵,涵养人生的理想。      

(作者为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凡、王江华、曹晗]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努力创造新时代属于人民的美好生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详细]
齐鲁网 2018-04-04

孔繁轲: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3-26

【理论研讨】战略领导力与《周易》

“战略领导力”是近年管理科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沿概念。国内外学者正在探索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迄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详细]
齐鲁网 2018-03-05

王晓娟: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舆论氛围

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滨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详细]
齐鲁网 2018-02-28

唐洲雁:笃志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详细]
齐鲁网 2018-01-29
温德成:发挥品牌大省优势,推动山东质量效益提升

温德成:发挥品牌大省优势,推动山东质量效益提升

首先要发挥优势强势品牌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高端化品牌提升山东的形象,提升山东的质量效益。[详细]
齐鲁网 2018-01-29

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1月25日,龚正省长在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详细]
齐鲁网 2018-01-27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应对农村经济新常态的现实选择。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在为农村一二三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出了强烈信号的同...[详细]
齐鲁网 2018-01-17
肖纯柏山东解读“红船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肖纯柏山东解读“红船精神”:中国革命精神之源

“红船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壮大的精神动力...[详细]
齐鲁网 2018-01-05

迟泓:加快陆海统筹 塑造海洋产业发展新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山东是海洋大省,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动陆海统筹发展,是海...[详细]
齐鲁网 2018-01-03

王秀华:关于落实家庭医生制度的几点浅见

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国家面对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疾病谱变化推出的应对措施,其重要性与必要性毋庸置疑。[详细]
齐鲁网 2017-12-21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