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理论解读】坚定党的历史自信 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来源:齐鲁网

作者:曹晗

2018-02-11 15:48:02

齐鲁网2月11日讯(记者 曹晗)“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一部党的历史,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能够给我们提供无穷的智慧、丰富的营养和前行的强大力量。然而,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披着学术的外衣,以所谓“还原历史”、“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企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党的领导。历史是最好的证明,史实是挫败谎言最有力的武器,必须正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一、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

沧海横流,方显本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仅北京、上海两地就先后成立了具有政党性质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团体300余个,全国各类团体达680多个。这些政党几乎都宣称救国救民,但绝大多数烟消云散,有的即使执政后也严重背离了对国民的承诺。然而,只有中国共产党,从上海石库门小楼的灯光、嘉兴南湖的烟雨,到井冈山的旌旗在望、长征路上的雄关残阳,从抗战烽烟里的战旗如海、长江岸边的钟山风雨,到天安门城楼下的礼炮齐鸣,带领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但是,历史虚无主义极力鼓吹“告别革命论”,宣扬“革命破坏论”,竭力否定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把“五四”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视为离开“以英美为师”的所谓“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了歧途。在这里,要正确把握两个问题:

革命与改良。革命的发生总会有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近代以来,确实有过不少次改良的尝试,如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也曾发出过闪亮的光彩,然而又先后归于寂灭,都没有能够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这是因为,诸如此类的改良都经受不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这近代以来中国两个最大破坏者的破坏。这是中外一切严肃学者和有识之士基于事实而得出的共识。如此一来,生产方式就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像海市蜃楼一样可望而不可即。于是,革命就成为历史的必然。改良失败了,就选择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了,“无量金钱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就选择新民主主义革命。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这就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逻辑。例如,毛泽东早年曾呼吁用温和的方法进行社会变革,后来他改变了想法,提出“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另外,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实行独裁恐怖统治,中国人民的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和优点,就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革命与现代化。“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行动。它往往以暴力的形式打破原有社会结构,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短时间内必然会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破坏,但就其本质来说,则是对破坏者的破坏、为建设扫除障碍的破坏,孕育着新生和希望。鲁迅说过:“革命有血,有污秽,但有婴孩。”只有进行革命才能扫除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为现代化的实现开辟前进的道路。正如毛泽东指出:“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大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二、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面对的是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西方一位记者曾武断地断言:“这个国家太大了,又穷又乱,不会被一个集团统治太久,不管他是天使、猴子,还是共产党人。”然而,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进行各项社会改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当然,党在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主要是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尤其是1966 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时期,曾经犯过严重错误。历史虚无主义却将这一时期的错误和失误无限放大,以偏概全,以主流代替主流;有的甚至捏造耸人听闻的数字和“故事”,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全面否定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

在这里,要正确认识两个问题: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与探索。历史总有两面。要坚持实事求是,分清主流和支流,决不能是非不分、主次不分,决不能简单肯定和全盘否定。总体来说,成就是主要的、是主流。例如在经济建设方面,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社会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557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6846亿元,年均增长9%。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仍然取得了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发射回收的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广等令我们至今都引以为豪的巨大成就。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怎样看待这一时期的错误、失误和曲折呢?列宁曾经把社会主义形象地比喻成一座未经勘探、人迹未至的高山,认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长期奋斗和艰辛探索。“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都是由于党在独立自主寻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发生严重偏差而造成的。没有一个政党是不犯错误的,重要的是能否从错误中总结、汲取教训。党不但不忽略和掩盖错误,而且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一个时期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两种做法,流行着两种倾向,就是把这两个历史时期割裂起来、对立起来,各执一端、相互否定。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

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正是由于党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例如,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是第十一;2005年超过法国,居第五;2006年超过英国,居第四;2007年超过德国,居第三;2009年超过日本,居第二;2010年,我国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同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被联合国誉为中国对世界最大贡献的扶贫事业为例,超过6000万中国人摆脱贫困,脱贫人口的规模,相当于1个意大利,6个希腊。又如科技的发展,中国高铁核心技术3年跨越西方同行30年,高铁网络将覆盖中国80%以上的大城市,运营里程世界第一;中国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登上全球500强榜首。

在这里,要正确把握两个问题: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有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等。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前,但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即使在当今西方社会,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影响力。在21世纪来临的时候,马克思被西方思想界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在他的著作《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尽管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的科学依据。正如邓小平所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同时,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已经成为党的一个特点和优点,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获得成功、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保障。90多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历史虚无主义者编造所谓的“历史终结论”,把资本主义宣布为“人类最后的制度”,美化资本主义制度,鼓吹资本主义代表人类发展方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就是“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其根本用意是把中国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邪路。有人还甚至说中国现在搞的是“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它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但这条道路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冒出来的,而是党和人民在不懈探索和艰苦奋斗中一步一个脚印踏出来的。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举世瞩目,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正带领人民在这条道路上阔步前进。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深入学习和宣传党的历史,从中汲取弥足珍贵的历史营养,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优良传统教育人、成功经验启迪人、历史教训警示人,坚决打赢反击历史虚无主义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作者:邱从强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杨本敬、曹晗]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信贷资金配置的所有制差异——基于抵押品市场价值视角的检验

信贷资金配置的所有制差异——基于抵押品市场价值视角的检验

信贷资金配置的所有制差异——基于抵押品市场价值视角的检验[详细]
齐鲁网 2023-08-28
大调研|关于提升广电新媒体宣传能力的调研报告

大调研|关于提升广电新媒体宣传能力的调研报告

本文以山东广电所属新媒体平台和账号为调查研究样本,分析其在提升宣传能力方面的创新实践,制约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详细]
齐鲁网 2023-06-05
调查研究重在求实效

调查研究重在求实效

[详细]
学习时报 2023-04-04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