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杨舒涵《我和三个贫困户的故事》

来源:齐鲁网

作者:杨舒涵

2017-03-23 09:39:03

W020170315637175885031

菏泽市牡丹区都司镇人民政府科员  杨舒涵

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而我在农村工作的这三年以来,也真正体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当紧的就是帮助老乡们摆脱贫困。今天想和大家讲的是,我和我帮助的三个贫困户的故事。

在今年的扶贫工作中,镇上积极争取上级扶贫资金,建成了有120个温室蔬菜大棚的扶贫基地,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

我帮扶的第一个贫困户,就受益于这个岗位。他先天智力发育不足,很难与人接触沟通,但身强力壮,能干体力活。有这么好的机会,我就想积极的为他争取。

没想到的是,第一次找他,家门都没进去,被赶了出来。第二次,我看门没锁,喊也没人应,推开门刚进去,不知道他突然从哪冲了出来,做出一副要打人的样子,幸好村干部及时拉住了他,但他的举动也着实吓到了我。镇上一位老领导知道了此事,悉心的安慰开导我,于是我又耐着性子,五次三番的去找他,可都无济于事,你跟他讲话,他转身就走,喊都喊不住。

直到5月底的那一天,那天天气非常热,我们又来到他家,我发现在他那间黑乎乎的小屋子里,连一台电风扇也没有。回家的路上,正巧看到一个卖小风扇的摊子,我就顺手买了一个,花了16块钱。第二天去他家,给他安上。这时我发现,他躲在我同事的后面,就怔怔地看着我。我从他质疑、迟缓的眼神中,看出了感激、还有信任。我再找他的时候,他能答我几个字,慢慢的,我说的话,他能听进去,我说让人带着你去大棚挣钱好不好。他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

现在他在大棚干一些浇地、翻土、摘蔬菜的活,在他干来很轻松,每个月也有了六七百的收入。每次我去大棚,他看到我,都会一脸憨笑、还有些腼腆地朝我点头,也算是招呼了,就这个简单的招呼,让我心里暖暖的,还很有成就感。

我帮扶的第二个贫困户是一个残疾人家庭,户主刘大伯是聋哑人,妻子和女儿都是智障,只有小儿子虽然腿脚残疾,但智力不差。村里人都说,这个孩子,是他全家的希望了。

为了了解他家的情况,前期我去了他家27趟,每次刘大伯都不在家。邻居说,他不是在农田里干活,就是去木板厂里打工,家里三张指着他吃饭的嘴啊,多少年了,他都不舍得休息,就这么没黑没白的干。

当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正站在麦田中央打药,虽然看不见他的表情,但从他佝偻的背影中看得出他的吃力,我不由想,是什么的力量在支撑着这个残疾人,就这么日复一日的劳作、年复一年的耕耘。不过是为了让那个虽然疯癫、却依旧是他妻子的女人能够吃得饱一点,让那两个虽然残疾、但依然是他心头肉的孩子能够穿的暖一点,让他这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小家,能够过的好一点。这一片土地、那一张木板承载着他所有的希望啊。

坐在地头和他聊天,他比划着,现在能吃饱穿暖,还买了电视机、电冰箱、电动车。但孩子因残疾,附近的幼儿园不愿意接收孩子。

听到这里,我马上掏出手机,和我们镇上教委的工作人员联系。回去以后马上找幼儿园协调,最终解决了孩子入园的问题。前段时间国家雨露计划项目正在申报,我又来回几趟到刘大伯家,帮孩子准备申报需要的资料,这样孩子上学期间,能领到国家补助。

当我将孩子的入园单据和国家补助交给他时,刘大伯伸过来的手在微微的颤抖。邻居说:这几百块钱搁别人身上不起眼,可这老头得不分日夜的干多少天才能挣来啊!这孩子能上学,这一家以后才看得到希望啊!他得记你们一辈子的好!

贫困户李三福,是我帮扶的第三个贫困户。还没去他家的时候,就常听人说:三福他娘卧病在床,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可三福他那媳妇是好吃懒做,每天走西家窜东家啦闲呱,啥也不干。

对这样的贫困户,我们商量着说,首先你得转变她的思想。

我们找了大嫂几次,大嫂很烦,说你们不给东西不给钱,这叫啥扶贫啊。我们是一边劝、一边夸。我说:“大嫂啊,要是真的吃不上饭了,不能让你跟孩子饿着,政府一定会救济你们。那也是救急不救穷啊,长远还要靠自己啊。大嫂一看就是利落人,真干起啥来,在咱村里没几个人能赶得上你的!现在咱镇上有能在家加工小裙子的手工活,你就当玩一玩,试试呗,给孩子挣个零嘴儿钱。”

经不住我们隔三差五的就来劝一劝,大嫂有点心动了。说要不我试试?听见这,把我们高兴坏了。我赶紧回去帮她交了押金,给她带来做裙子的布料,拍好了别人如何加工的视频,陪着她一起学,一起做。头一天,我们俩就做了17个小裙子,一个裙子手工加工费1块钱。现在大嫂已经很熟练的干这个活了,一天能挣三四十块钱,家里卧床的奶奶看了说,她也要试一试,也学着慢慢做。现在靠着在家做裙子,这个家庭一个月能增加2000左右的收入。大嫂开心的说,本想挣个馍馍钱,现在天天吃肉也花不了啊。

通过我帮扶的这三个贫困户,我就想,如果我们每一个人在干扶贫工作的时候,都能够多为他们着想一点,能与他们的心贴的近一点,能带给他们的希望多一点,那他们离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日子就近一点又近了一点啊!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刘秀明《丹心为民耀党章》

现在,村民穿的漂亮,吃的营养,住的宽敞,家家有汽车,人人有社保,文体活动有场所,超越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康。[详细]
山东宣讲网 2017-12-29

王小玮《红柳花开心向党》

身为党员我深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明白爱的力量,东营正在打造志愿者之城,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志愿服务党...[详细]
山东宣讲网 2017-12-20

吕晓蓓《人民的名义》

我们尽心尽力实践着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检察官”,我们共同的责任是“人民的名义”。[详细]
山东宣讲网 2017-12-12

陈义丽《我的修脚路》

今天,我虽不能像他们一样扛枪卫国,但我可以把对他们的敬仰化作实际行动,尽最大的能力,为国家的昌盛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详细]
山东宣讲网 2017-11-06

郭永怀事迹宣讲团:让“永怀精神”永怀心间

郭永怀事迹宣讲团成立于2016年7月。宣讲团成员先后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青海原子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郭永怀生...[详细]
新华社 2017-09-12

宋莹莹《绿色发展靠“三宝”》

原山第一宝,叫信念,是一种千难万难,相信党就不难的坚定信念。[详细]
齐鲁网 2017-09-07

王竹青《小小村官爱牛寨》

两年来,我亲眼见证了这位年近花甲、外貌朴实的老支书,团结全村党员群众,迎难而上,拼搏实干,带领全体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小康路。[详细]
齐鲁网 2017-08-28

郭刚堂《走遍天涯 让爱回家》

团圆梦是你的梦,我的梦,大家的梦!为了这个梦,即使有一天我的儿子找到,我也会一直在寻亲的路上,为爱坚守,走遍天涯,让爱回家![详细]
齐鲁网 2017-08-24

李晓晨《基层法官的小康情》

我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大学生渐渐成长为一名乡村法官,从一个仰望天平的敬畏者变成了一名伸张正义的急先锋,从一个手足无措的“司法菜鸟”变成...[详细]
齐鲁网 2017-08-18

王娜《小康路上未了情》

1996年,刘昌文如愿成为崂山区交通局的一名道路建设管理者。二十年里,他参与的一条条路通了,一辆辆公交车来了,人们的幸福日子开始了,刘...[详细]
齐鲁网 2017-08-09

刘泽华《“三把火”点亮小康路》

人总得有点追求,一个人富了只是一片绿,大伙儿都富了才能绿满山。没话说,那就干![详细]
齐鲁网 2017-07-31

杨坤《用爱护航》

我们常说一句话:生活要小康,身体要健康。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我的职责就是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为群众的小康生活保驾护航,为中国梦的...[详细]
齐鲁网 2017-07-25

赵广胜《小康路上的温馨驿站》

既然你们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车站就是你们温馨的家;既然你们背起了行囊,便只管走向前方,因为我们在与你们共同守望![详细]
齐鲁网 2017-07-17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