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时代特征辨析(3)

来源:齐鲁网

作者:苏昕 刘昊龙

2018-10-25 08:58:10

五、发展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政策建议

不断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二元经济结构倒逼主体创新的时代诉求,决定了中国特色家庭农场需要肩负起成为现代农业建设骨干力量的历史使命,要坚持家庭经营、务农为主,成为合法市场主体并推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并将比较制度优势转化为现实绩效优势。为保障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经济效益和利益相关者诉求,有关部门需要通过制度选择和政策完善,孵化培育优秀的生产经营模式,帮助中国特色家庭农场实现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为此,本文从主体建设、职业农民、土地流转、惠农资金、科技服务、产业服务等方面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监管措施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是促进中国特色家庭农场发展的基础。应通过立法确定其市场主体地位,明确其在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体系中的功能和角色;完善资格认定、注册登记、资格审核与年检制度,采取分类管理、重点培育、动态监测的管理措施;应加强统计调查工作,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增强对其经营状况和发展阻力的了解与把握。

(二)培育文化素养高、生产技术好、经营理念先进且社会责任感强的新型职业农民。应通过与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对接,对农场主进行定期、定点、定向培训,强化高品质种养训练,为其现代化生产经营储备人才;建立农业职业教育和资质考核认证机制,保障农业生产的代际连续,缓解农村实用人才严重缺失和使用错位乱象,加强法律法规、质量安全、环境保护意识培养。

(三)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构建农资交易平台,依靠市场机制为其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具体而言,应完善农地流转和使用法规,以立法手段保障土地承包权益,颁发土地承包权证,改变土地承包权属模糊的现状;搭建信息化的农资交易平台,将要素价格信息透明化,依靠市场机制使各类生产要素向中国特色家庭农场适度集中和倾斜流动,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四)确保农补资金效能,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惠农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采取积极补贴措施,使财政支农资金有序向符合规定的农场倾斜;加大审查力度,确保资金切实流向中国特色家庭农场;实物和资金补贴相互结合,引导社会资本向农业靠拢。同时,也应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向经营良好、规模适度、潜力较大的家庭农场提供低息贷款,降低财务风险;增强保险创新,通过风险共担机制提高风险规避和抵御能力。

(五)平衡农业科技服务供需,提高要素生产率。在与传统要素结合的过程中,先进农业科技能够释放出巨大乘数效应,提升要素边际贡献,因此应充分考虑中国特色家庭农场技术的诉求,促进测土配方施肥、大棚种植、无土栽培、滴灌等成果运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解决技术供给和需求脱节的问题,支持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现代化生产经营。

(六)推动产业化经营,完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助力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发展。应促进家庭农场和其他规模主体的共生与协同,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知识溢出效应,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苏昕等,2012),破除贸易流通阻力,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鉴于农户对未来生活保障持怀疑态度,导致农地既被视为重要生产资料,也被视为可靠生活保障,以致其畏惧失地而拒绝长期转让,使土地流转效率低下,因此应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建设,消除农户生活后顾之忧,促进土地的有序流转,吸引农业实用人才返乡创业,推动中国特色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陈明鹤,2013:“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村经济》,2013,12。

高帆,2015:“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高强、刘同山、孔祥智,2013:“家庭农场的制度解析:特征、发生机制与效应”,《经济学家》,2013,6。

高强、周振、孔祥智,2014:“家庭农场的实践界定、资格条件与登记管理——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农业经济问题》,2014,9。

郭熙保,2013:“三化同步与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规模化经营”,《社会科学研究》,2013,3。

黄仕伟、王钰,2014:“中国特色家庭农场:概念内涵与阶段特征”,《农村经济》,2014,10。孔祥智、李圣军,2007:“试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教学与研究》,2007,10。

孔祥智,2016:“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形成、演变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4。

刘广栋、程久苗,2007:“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农村观察》,2007,2。

马洪伟,2014:“试论中国家庭农场的法律规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苏昕、王可山、张淑敏,2014:“中国家庭农场发展及其规模探讨——基于资源禀赋视角”,《农业经济问题》,2014,5。

苏昕、徐晓、王敏,2012:“基于非线性理论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研究”,《东岳论丛》,2012,8。

王春来,2014:“发展家庭农场的三个关键问题探讨”,《农业经济问题》,2014,1。

魏巍、李万明,2012:“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提升路径”,《农业经济问题》,2012,10。

伍开群,2013:“家庭农场的理论分析”,《经济纵横》,2013,6。

——2014:“制度变迁:从家庭承包到家庭农场”,《当代经济研究》,2014,1。

杨慧莲、王征兵、霍学喜,2014:“新型农业经营形式:家庭农场界定标准探析”,《农村经济》,2014,9。

杨建利、周茂同,2014:“中国发展家庭农场的障碍及对策”,《经济纵横》,2014,2。

杨瑞龙,2008:《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改清,2009:“粮食主产区农户农资投入行为及政策评价——基于对河南省农户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9,6。

朱启臻、胡鹏辉、许汉泽,2014:“论家庭农场:优势、条件与规模”,《农业经济问题》,2014,7。

朱启臻,2013:“新型职业农民与家庭农场”,《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作者简介:苏昕,山东财经大学MBA学院副院长、教授。刘昊龙,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主体协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AGL014);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慧农业趋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若干关键问题研究及系统实现”(项目编号:2016GSF120013)。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一种责任,使这个武器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0-24

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推进“双一流”建设

我们应当切实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树立供给侧改革思维,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推进“双一流”建设。[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0-23

以立德树人构筑中国大学自信

“四个自信”如何才能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这不仅是当前构筑中国大学自信面临的重要理论命题,更是事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0-23

聚合起新时代的磅礴之力

在人类历史漫漫长河中,百年甚至千年都不过是沧海一粟;但在一个社会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五年甚至一年都可以斗转星移。[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0-19

以创新驱动核心技术能力提升

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核心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技术创新体系。[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0-16

汇聚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精神力量

讲话总揽全局、视野高远、内涵丰富、思想精深,是指导新形势下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0-12

“一带一路”: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0-10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价值

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0-09

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发展文化

文化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东西就不会静止不动,它一定要生长、要发展。这个过程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其中必然涉及文化的开新与守成。[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0-09

精准传播是做好国际传播的必然选择

实施精准传播,针对不同国家的不同受众采取不同传播策略与传播方式,是提升国际传播效果的必然选择。[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0-08

弘扬丝路精神 携手共同发展

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印尼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一定能够行稳致远,结出更多硕果,造福两国人民[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0-03

谱写新时代中央企业领导人员队伍建设新篇章

中央企业是国之基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中央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引领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少数”。[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9-30

从传统中汲取解决当代教育问题的理论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重要论述,背靠中国优秀教育传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9-2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