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论经纬:建构文艺理论中国话语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范玉刚

2018-07-13 09:36:07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诗实践呼唤伟大史诗,也呼唤文艺理论工作者着眼新现实、提炼新话语、推动新实践,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既要深入思考中国文艺发展道路,彰显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又要注重与世界其他民族经验的互鉴,在不同文化、不同范式对话沟通中超越地方性和民族性,获得其普遍意义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艺,一时代也应有一时代的文艺理论构建。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诗实践呼唤伟大史诗,也呼唤文艺理论工作者着眼新现实、提炼新话语、推动新实践,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新实践呼唤新理论

当今中国,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更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其艺术鉴赏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文化需求更加多样,文艺市场格局不断变化;文化与科技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加速融合,催生出很多契合时代特点、创新表现方式的文艺新业态、新形态;与此同时,文艺作品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和欣赏习惯也在发生巨变。这种快速而剧烈的文化嬗变,既包括传统文艺突破已有气象,越发彰显时代精神,更包括那些带有当今时代特点的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综艺、动漫、游戏、直播、虚拟现实等新文艺形式不断走进人们生活世界,焕新社会文化生态。新老文艺人都力求以不同方式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创造着更加崭新多样的文化需求。

这种丰富无比、充满变化的文艺新格局,预示中国当代文艺发展的巨大机遇。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新时代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时代,是社会文明不断提升的时代,是人民文化创造活力不断迸发、创意激情不断洋溢的时代,是文艺精品不断涌现、从文艺高原不断迈向文艺高峰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在全球舞台上以其文艺精品与他国文艺同台竞技、不断提升话语权的时代。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面对新的文艺实践及时思考,回应文艺现实不断提出的时代课题,帮助人们认识身处的文化方位,理解新文艺形式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方式和效果,探索如何创作更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有益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文艺作品。

经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艺繁荣态势体现中华文化丰富多彩的差异性,彰显具有独特思想理念和审美追求的中华美学精神,又以其文明指向的一致性沟通人类审美共通感和共同精神追求。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世界越来越重视中国,越来越需要中国发声,需要中国为世界贡献独特声响和亮丽色彩,建构新时代文艺理论中国话语体系的需求因此越发强烈。与此同时,文艺精品涌现和当代文艺经典化,亟须建构基于中国审美经验、有效解答中国问题的理论话语,立足中国文化主体性进行美学阐释和文艺理论研究。

真问题孕育新话语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有条件也有责任摆脱一味追随西方文论的研究方式,积极建构新时代文艺理论中国话语,解释新的文艺思潮、文艺现象,自主引导中国文艺前进方向。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严肃指出:“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对于契合时代特点生长于中国大地上的文艺作品、文化现象,绝不能滥用西方审美经验和批评范式进行裁剪,更不能不加分辨地用西方理论话语强制阐释。

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当代文论发展史,西方文艺理论确实提供过学术滋养和有益借鉴,推动中国文艺理论和美学学科建设,也助力中国文论和美学学术研究的深入。然而,西方理论在其原生领域的有效性并不代表“理论旅行”和简单移植后完全适用中国文艺现实,实际上常常会发生理论误读或扭曲“中国经验”而强制阐释中国文艺和文化现实的现象。实践中有两种研究倾向需要反思:一是滥用西方理论,术语满天飞,却越来越远离中国问题;二是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陷入自身话语复制,从理论到理论,越来越远离文艺现实。近年来,文艺理论界对“强制阐释论”集中讨论批判就是重要的理论反思。其实,虽深受西方文论影响,当代中国文论话语自觉意识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一些学者反思西方文论阐释中国文艺现象的有效性问题,呼吁中国学者发出中国声音,强调中国文论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近年来“中国话语”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热点,“中国特色文论话语体系建构”也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计划。这反映当代学界话语主体意识的觉醒,通过提炼文艺理论中国话语以克服中西文论交流中的“失语”状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文化秩序建构。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是基于中国文艺繁荣兴盛的现实,基于中国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的支撑,既是中国文论自主原创的内在诉求,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理论的生命力不在于自身逻辑推演,而是来自对现实的回应。建构文艺理论中国话语体系,彰显中华文化立场和坚定中国文化自信,唯此,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才能走上自主创新之路。

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建构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要深入思考中国当代文艺发展道路。有效解释中国问题本身就是当代中国人对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文论只有真正解释中国,才能有效解释世界。这里所说的中国文论不是基于本土资源的文化部落主义式的自说自话,它必须从人民群众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中汲取养分,在充分开放交流的国际学术话语中张扬“中国性”。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当代中国的,其相互通约的底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共同精神追求。究其根本,“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中国成功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之路,必然有其价值感召力和理论普适性,这种价值和理论需要充分阐释,相应学术话语体系也亟待建构。中国文艺理论应着重探讨中国文艺发展道路及其主流话语表达形态,着重研究中国独特的审美经验,文艺理论研究范式和批评话语建构围绕这种独特经验展开,并在不同文化、不同范式对话沟通中超越地方性和民族性,获得其普遍意义。

其中,厘清“中国经验”内涵及其复杂关联是关键。基于中国审美经验的中国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应当是一套有高辨识度又为世界普遍理解和认同的学术概念和理论体系。其关键词提炼和标识性符号建构,既要看到中国经验独特性,又要注重与世界其他民族经验的互鉴。如此才能塑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中国文论话语,也让外国人不仅听得到、看得到,而且听得进去、看得明白。简言之,既要文明互鉴,又要关注文明异质性,不能陷入西方中心主义窠臼,也不能落入文化部落主义泥潭。

新时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构要基于中国文艺和审美现实,进一步推动中国文艺书写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普通中国人的心理情感变化及其价值诉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观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国的地,只有眼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同时真诚直面当下中国人的生存现实,我们才能为人类文明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文艺才能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文艺才能说“中国话”,也才能说“世界语”。这样的中国理论才能有效阐释中国道路,才能推动建成新时代文艺高峰,为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独特精神价值。

(作者为中央党校教授)

[责任编辑: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弘扬工匠精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时代,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不仅有助于建设一支重知识、善技能、创新型的产业大军,更能够为...[详细]
光明日报 2021-02-10

用智慧城市建设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

在未来,城市将变得越来越“聪明”,智慧城市建设有力推进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公众可以享受更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详细]
光明日报 2021-02-10

数字经济面临的治理挑战及应对

数字经济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在数字技术研发、数据开发与应用、数据风险与安全、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快布局...[详细]
光明日报 2021-02-09

在奋进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详细]
人民日报 2021-02-05

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特色发展

对于地方而言,要立足本地实际,聚焦特色发展,紧盯弱项短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走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路子。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详细]
经济日报 2021-02-05

从系统观念看新发展格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系统观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详细]
人民日报 2021-02-05

内在主动地讲政治

以担当精神讲政治。内在主动地讲政治,必须具有担当精神。实践表明,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个...[详细]
人民日报 2021-02-03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

在我工作的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张家楼街道下村,当地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详细]
人民日报 2021-02-03

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千方百计稳定与扩大就业,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详细]
人民日报 2021-02-01

脱贫攻坚彰显初心使命

前不久,中共中央发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名单,张小娟的名字位列其中。这位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的青年干部,在完成乡村脱贫攻坚抽样调查工作...[详细]
人民日报 2021-02-01

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和道德都是具有一定约束性的规范体系。法治重在他律,具有强制性、威慑性,可稳定人们的预期,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详细]
人民日报 2021-01-29

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论)

学习党的百年历史,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树立正确历史观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详细]
人民日报 2021-01-2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