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以人为本”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曾宪鹏,张丽琴

2017-01-30 09:21:01

智慧城市建设是近几年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据统计,我国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增长到2015年的56.1%,城镇人口数量从1.7亿增加到7.7亿。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论城镇化发展的年增长率还是城镇人口总量,我国都已经居于世界前列。根据预测,我国城镇化率在“十三五”期间将继续提高,到2020年达到60%以上,城镇常住人口在2018年超过8亿,城市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城市工作愈加重要。由于传统城市发展的不足,出现了日益严重的“城市病”。为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城市生活需要,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让广大市民享受高质量的城市生活,建设智慧城市成为城市发展之必然。

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侧重于技术和管理,忽视了“技术”与“人”的互动、“信息化”与“城市有机整体”的协调,导致了“信息烟囱”“数据孤岛”,重技术轻应用、重投入轻实效,公共数据难以互联互通,市民感知度较差等问题。2015年,新型智慧城市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国家标准委《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提出的八大指标中,惠民服务和市民体验分别占比37%、20%,权重明显大于其他各项,“以人为本”成为评价指标的宗旨,立足点在于应用效果和民众感受。因此,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将“人”的实际需求作为顶层设计,以提高“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核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城市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使城市更容易被市民全面感知,提升城市生活的便捷化、高效化。具体来讲,要以主体智慧推动城市进步,以人人参与实现城市发展,注重满足市民物质和精神多方面的需要,注重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一是注重发挥城市主体的作用,人人参与、共同推动。城市因人而生,因人而兴。城市智慧就是“人”的智慧,人的素质、能力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的水平。“人”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建设中最核心的要素。城市发展必须充分发挥“人”的角色,将城市“智能化”和人的“智慧化”协调统一起来,使“人”的智慧和“城”的智慧共促共进,进而实现城市建设的“智慧”最大化。作为城市主体的“人”,包括居民、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社会机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全社会的创造力,提升市民的参与度和参与能力,形成城市建设主体的合力效应。牵起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的无形之手和市民的勤劳之手,促进城市主体之间协调协同,行动上同心同向,实现新型智慧城市的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另外,要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形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是注重满足人的需要,增强市民的城市获得感。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建设必须符合广大市民的利益,尊重民意、用好民智,鼓励市民发挥其主体意识,使市民不仅成为城市建设的“剧中人”,更是城市建设的“剧作者”。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上,实现居民的生活便利、提高生活质量;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把科技手段和人的幸福感充分结合起来,坚持需求牵引、效果为先,注重用户体验,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注重城市建设的个性和特色,把城市特有的历史和文化要素最大限度地融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做到“一城一策”“百城百样”。注重保持城市特有的历史传承、地域文化、民俗风格等“基因”;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特色基础、自然风格等,打造别具一格的智慧城市品牌。发扬城市个性,杜绝千城一貌、城城一面。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城市建设要讲究城市文化,塑造城市灵魂,提升城市品质,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文化和精神需求。

总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永不竣工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从“人”自身出发,获得真正人性的灵感,“以人为本”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的无限“智慧”。

(作者单位: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北华航天学院;本文系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编号BH15LJ014]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杨凡、曹晗]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评价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反映评价主体本质的、有时代意义的特征,坚持立德树人的评价导向,也不停留在社会刻板印象的阶段,使评价更与时俱进。[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1-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辩证意蕴

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也因此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具...[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1-30

中国文化精神的创新表达——2017年央视春晚印象

2017年央视春晚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底色,从民族艺术传统中汲取灵感,用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唱响了充满阳光的时代主旋律,也凸显出电视文艺在...[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1-29

光明日报:大美中国梦 金鸡报春来

本届春晚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浓浓春意,以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弘扬中国梦。在李谷一等艺术家《难忘今宵》悠扬的歌声中,春晚落下帷幕,但...[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1-28

如何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体系

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着眼坚持党的领导,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体现有权必有责、权责要对等、有领导权力就要负监督责任,体...[详细]
新华社 2017-01-28

团圆中守望文化精神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在这个瑞雪兆丰年、红梅报新春的节日里,在这个游子归家、阖府守岁的时刻,我们向全国各族人民拜年,...[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1-28

人民日报:春晚祈福中国梦

春晚是当代中国人的祈福仪式。过去一年,“十三五”的开门红唱响了令海内外华人自豪的《美丽中国年》。在雄鸡司晨的新年里,让我们闻鸡起舞...[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1-28

科技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 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文化与科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生产方式变革的有力杠杆。[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1-26

肩负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使命 构建科学高效的卫生应急体系

卫生应急肩负着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的重大使命,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落实国家公共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1-25

让美誉度与硬实力、贡献度相匹配积极有效宣传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1-24

张述存:君子文化的当代价值

它倡导的行为方式,是将自身道德完善与社会责任义务实现紧密结合在一起。君子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详细]
齐鲁网 2017-01-24

基层首诊 双向转诊 急慢分治 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推动农村医疗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快速发展,农村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但也要看到,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如卫生资源...[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1-23

全球经济治理需要中国方案

世界经济疲弱的根本原因是结构性改革滞后,但各国都更愿意从直接见效入手,除了在货币政策上大力放水,国际贸易中也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与...[详细]
经济日报 2017-01-21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