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立德·传道·治世——《群书治要》中的治学之道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喻新捷

2020-06-12 09:02:06

原标题:立德·传道·治世

《群书治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的精华,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宝典。它是唐太宗令魏征、虞世南、褚遂良及萧德言等人,于贞观五年编辑成书。该书以“务乎政术,存乎劝诫”为宗旨,取材于六经、四史、诸子百家,自14000多部、89000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撷取65种,计50余万言,涵盖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杂家等思想流派内容,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魏征在《群书治要》序中说:“爰自六经,讫乎诸子;上始五帝,下尽晋年。凡为五帙,合五十卷,本求治要,故以《治要》为名。”《群书治要》不仅辑录了经史百家中有关中国古代治国安邦、匡政利民的治道思想,同时也撷取了有关治学的精彩论述,从中我们得以探究中国古人的治学之道。

“夫学,身之砺砥也”:治学首先立足于对自身德行的磨砺

《群书治要·尸子·劝学》中记载:“夫昆吾之金,而铢父之锡,使于越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勿加砥砺,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砻砺,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今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之砺砥也。”即使是昆吾的铜、铢父的锡,越国的良工将它铸造成剑而不加以磨砺,用它刺击不能深入,侧击也不能砍断,但如果用磨石加以磨砺,那么无论用它来刺击还是侧击,都将锋利无比,磨砺与否,相距甚远。以磨砺譬学,可见,学习就是对自身的磨砺。这种对于自身的磨砺正是源自古人对“虽有至圣,不生而智,虽有至材,不生而能”的体悟。

《群书治要·潜夫论》对此有深刻的阐释,“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圣人成就德行道义的是智慧,用来取得聪明智慧的就是学习。“黄帝师风后,颛顼师老彭,帝喾师祝融,尧师务成,舜师纪后,禹师墨如,汤师伊尹,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夫此十一君者,皆上圣也。由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孔子这11位君子都是极负盛名之人,他们尚且要通过学习才能智慧渊博德行伟大,更何况是平常人呢?

君子通过“教之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书,幽赞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有不济乎”以成敦贞之质、察敏之才。正如英国作家弗兰西斯·培根在《论读书》中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通过学习磨砺自身涵养德行。

“君子学以致其道”:治学关键致力于对经典道义的传承

《群书治要·汉书二·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古之学者耕且养,三年而通一艺,存其大体,玩经文而已,是故用日约少而蓄德多,三十而五经立也。”古代读书人除了耕种和读书之外,心无旁骛,学而思,思而行,从有志于学到通达五经,扎下学问的基础及人生的根基。正所谓“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读书不能浅尝辄止、贪多求快,而应反复推敲、琢磨其义。通过精读原典,真正领会其中的微言大义,深谙经典中所承载的亘古不变之道。正如《群书治要·汉书二·志》中所言:“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这为我们道出了孔子如何在治学的过程中阐释圣人经典。《论语·述而》言:“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老彭。’”皇侃《论语义疏》阐释:“述者,传于旧章也。”孔子在周王朝衰微,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的时代下,为了维护周礼和王道,对夏商周三个朝代的文献典藏进行梳理,整理出我们现在所知的“六经”,期待以先王之道来平当世之乱,从而成就了太史公所谓的“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如果将言史视为“述”,“成一家之言”当作“作”,那么孔子“述而不作”的治学精神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述而不作”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历代文人在领悟古圣先贤哲思的基础上进行著述,就算久远的经典文献在浩瀚史海中丢失,也可在后世文人的著述作品中闪耀思想光芒。《群书治要》共选录了60多部经典,其中《尸子》《申子》《傅子》《典论》《体论》《典语》《昌言》《政要论》《时务论》《袁子正书》《桓子新论》《崔寔政论》《刘廙政论》《蒋子万机论》等14部在唐代以后即已散佚,后世学者正是凭借《群书治要》才完成以上文献的辑佚,这在体现《群书治要》独特文献价值的同时,充分展现了治学过程中通过“述而不作”而成就经典道义的传承。

“学正乃得义”:治学最终落脚于对社会道德的教化

《群书治要·政要论·序作》言:“夫著作书论者,乃欲阐弘大道,述明圣教,推演事义,尽极情类,记是贬非,以为法式。”阐明了治学之目的在于阐发和弘扬圣贤大道,叙述并说明圣贤教化的道理,推演事情背后的义理,并以此作为标准法度。

《群书治要·潜夫论》进一步阐述:“凡为治之大体,莫善于抑末而务本,莫不善于离本而饰末,夫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民富乃可教,学正乃得义,民贫则背善,学淫则诈伪,入学则不乱,得义则忠孝,故明君之法,务此二者,以为太平基也。”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富民的基础上,通过治学使民众品行端正,国家治理得以太平。

国家太平盛世之道体现在《群书治要·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所描绘的“天下之达道有五,其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人伦大道公认的有五种关系,力行这五种关系又从三个德行方面去做。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姊妹、朋友,这五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天下共同遵守的伦常大道。而智慧、仁爱、勇气这三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德行,实行这些伦常大道和美好德行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也正体现出“道”和“德”紧密相连。“道”被看作是宇宙间实存的天地之道,表现出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将顺乎自然法则的“道”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了“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的人伦日用之“德”。“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通过治学,实现“德”与“道”配,将客观普遍的天道转化为现实社会的个体之德。

《群书治要》以历代“立功树惠,贞心直道”和“立德立言,作训垂范”作为选材之依据,以儒经为基础,引史实为证,广纳众家之善言,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治学宝典。时至今日,其编撰体例及书中关于治学的深刻论述对我们今人读书、做学问仍极具借鉴意义。通过《群书治要》所展现的古人治学之道,让我们明白:学者唯有磨砺自身意志、德行,才能抓住学问之根本、立乎其大者;唯有研读经典,才能学习、领会古圣先贤治世治学的生命智慧;唯有秉持古圣先贤治世治学的生命智慧,才能使学进、使德修、使家齐、使国治。诚如是,方能避免“竞采浮艳之词,争驰迂诞之说,骋末学之博闻,饰雕虫之小伎”,创作出利国益民的经典作品。前贤有言曰:“且古者富贵而名贱废灭,不可胜记,唯篇论俶傥之人,为不朽耳”,此之谓也。(喻新捷)

[责任编辑:杨凡、王江华]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用好制度创新这一制胜武器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30年来,浦东新区已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发展的探路者,取得了诸多制度创新成果。回首过去,制度创新是浦...[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5-06

新型基建要把准新型城镇化脉搏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国非常重视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引领作用,出台了很多政策规划。城际铁路既是城市群客运出行的骨干交通方式,也可作...[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4-26

中医药抗疫的中国经验值得总结

中医药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实践证明,中西医合作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我国医疗优势。[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4-26

固本开新建设高校意识形态制度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标志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对我国而言,已...[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4-16

危难磨砺民族精神 大考彰显中国力量 ——写在玉树抗震救灾十周年之际

玉树地震与这些年来我国经历的许多风险挑战一样,对我们国家,对每一个公民都是一次大考。玉树抗震救灾的胜利及其蕴含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4-14

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拉动投资、扩大内需、...[详细]
学习时报 2020-04-13

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推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是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实现统战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详细]
学习时报 2020-04-13

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 凸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时代价值

在疫情肆虐全球之际,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常识、规律、规则、...[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4-10

公共卫生法治的价值取向和机制建设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受到地震、战争、传染性疾病等自然灾害、人为灾难的威胁。在某种意义上,传染性疾病的暴发比战争和地震的威胁还要大,尤...[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4-03

筑牢社区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继续积极向好,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社区是疫情防控诸多主体之一,我国充分发挥了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全力...[详细]
经济日报 2020-03-31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首要使命

千百年来,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灵魂之中,铭刻于骨、融化于血,是中华民族赓续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详细]
中国青年报 2020-03-30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议者和践行者

2020年3月26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受到广泛关...[详细]
人民网-理论频道 2020-03-30

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

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脱贫攻坚造成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期的、可控的,不会影响脱贫攻坚整体进程。[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3-27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