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时代价值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展伟

2019-11-20 09:28:11

原标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对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的一次重要部署,关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的大局,关系乡村全面振兴和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关系彻底打通群众工作“最后一公里”目标的实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空间特性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种具有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属性的公共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一种创新形式,其本质属性是政治性、教育性、公众性。

政治性,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属性。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具有典型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是国家意志在公共空间中的呈现,通过空间形态、功能、氛围及其中的活动、符号,不断推动着国家政治目标的实现。

教育性,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价值属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这一价值的实现主要依赖规训、教化、实践三种方式,即,从空间形态、乡规民约等方面实现规训目标,从空间的价值导向、情境创设、氛围营造等方面实现教化目标,从空间事件、实践活动等方面实现实践目标。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增强民众自我教育意识,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素养水平。

公众性,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自然属性。公众性是公共空间的生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共享和参与为标志的公共空间,它创造了一种公共化的意识形态叙事方式,建立了一种富有公共魅力的社会关系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使命、价值内涵、组织形态深刻体现了其公众性旨归,建设布局、功能布设、实践导向集中体现了其公众性功能,教育内容、公益服务、志愿行为直接体现了其公众性要求。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时代功能

事物的本质属性决定其组织功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政治性、教育性、公众性决定了其突出的规训功能、教育功能、实践功能。

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训功能。主流意识形态要有效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观念意识,离不开列宁同志强调的灌输方式。从教育内容来看,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观念、村规民约等需要依托文明实践中心以灌输的方式进行集中教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主体、传播平台、规训场域,要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以坚定的信念、真挚的情感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以贯之进行下去。

培育时代新人的教育功能。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持续不断地加强宣传教育。无论是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三观”的教育,还是公民道德、文明素养、乡村“三风”的教育,都必须要通过正确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才能达至人的心灵深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汇聚了丰富的时代新人培育要素、资源和条件,能够以春风化雨的行动、发人深省的活动、润物无声的氛围,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洗礼、得到教育。

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功能。“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精神文明观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内化、固化、转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场域,空间中的人、活动、环境是精神文明实践的基本要素,构成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主体、实践纽带、实践对象、实践环境。个体及群体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效需要实践检验,文明实践中心的实践能够检验人的价值观念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文明实践中心能够加强民众的精神联系,促进精神文明实践共同体的形成,进而推动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

规训、教育、实践,是公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结构和教育形态,也是运用公共空间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向度。因而,规训功能、教育功能、实践功能具有内在逻辑性和整体性,统一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和营造实践中。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理念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呼应人民的诉求,其建设理念、方向和路径应围绕其空间特性和主要功能展开。

加强空间教育性的营造。一是发挥集中教育方面的优势,用文明故事、道德资源、生活素材建立富有“共通感”的空间教育意境。二是唤起人们对精神文明内容和意蕴的共鸣,着力挖掘并固化文明实践的意象要素,凝练地方文化的意象内涵,持续巩固民众的意象体验。三是构造别具传播力的空间符号,“象征符号与仪式都是社会认同与社会动员的方式”,因此要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转化为大众化、视觉化的空间符号,创新运用媒介系统、视觉手段、艺术形式建设文明标志物,建设雕像、装饰、图标等空间标识点。

加大空间公众性的生产。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应不断地生发公众性、保护公众性、强化公众性。生发公众性,即是要推动设计主体、投资主体、建设主体的多元化,从结构设计到功能设置都要促进公众性的生成。保护公众性,即保证可达性、开放性、平等性,增强文明实践中心在时间、空间、感官等方面的可接近性,提高空间管理、服务对象、实践活动的开放性,维护个体和群体的平等权利。强化公众性,要推动民众参与和共享文明实践中心,广泛深入地组织公众性实践活动,以及注重教育内容的通俗化亲近性,引导民众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

加快空间实践性的创新。创建面向实践的融合平台,组建“新时代网络文明实践中心”,将文明实践中心与文明实践所、站、基地融会贯通。建立平台和终端贯通机制,打造实时智能的文明供需平台,推动文明实践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对接。强化“线上线下”相融机制,推动实体空间网络化,将“线下”的日常文明观念和规范转移到“线上”;推动虚拟空间实体化,将网络空间中的教育内容转化为现实空间中的模拟场景、实践情景、教育情境,引导民众主动践行文明观念。

(作者:展伟,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杨凡、王江华]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战略性看多中国经济”(人民论坛)

这段时间,“买买买”让世界见识中国的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先是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比首届增长23%;接...[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1-19

化制度优势为治理效能:探寻“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从《决定》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治理主体间的协同以及制度体系的完善,只有充分发挥党的坚...[详细]
人民网 2019-11-19

用红色文化涵养艰苦奋斗精神

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巨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1-18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互联网+教育”突破时空的局限,促进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催生了个性化、定制化的教育新形态,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1-15

“人间正道”缘何走得正、行得稳

中国人为什么能够接受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人为什么能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的问题怎么解...[详细]
光明日报 2019-11-15

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

制度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形成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部灿烂的人类制度文明史。[详细]
学习时报 2019-11-13

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融合

长期以来,对于政治学研究中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地位的争论,主要停留在何者为优的层次上,而鲜有涉及两者在“致用”维度上的统一关系。但是...[详细]
光明日报 2019-11-12

善于学习是克服“本领恐慌”的关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还是防范重大风险、应对重大挑战,都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详细]
经济日报 2019-11-12

弘扬优良家风 继承勤劳美德

中华民族向来推崇劳动,极为重视对家中子女勤劳美德的培养,将之看成是修身、齐家和治国的重要途径,因此,勤劳成为中华民族普及最广、传播...[详细]
光明日报 2019-11-11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详细]
齐鲁网 2019-11-11

坚定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力

当前,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必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握长期大势,抓...[详细]
经济日报 2019-11-08

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发出“中国之治”最强音

历史发展到今天,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现成的治理体系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也无先例...[详细]
人民网 2019-11-08

坚持“四个注重”“四个到位” 相结合求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针对如何开展好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明确提出“四个注重”,即注重分类指导,注重减轻基层...[详细]
经济日报 2019-11-07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