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从三个层面理解文化自信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黄杰

2018-11-10 09:06:11

深入理解文化自信,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理论层面,思考文化主体性问题,各民族应不应该有,能不能实现文化自信;二是历史层面,重读文明轴心期,从传承看本民族是否有文化自信;三是现实层面,如何构建体现当代发展的文化软实力。

理论层面:彰显文化主体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引领、精神支柱、道德教养、知识哺育,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别的国家、别的民族的重要标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劳动生活的精神产物,都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都无一例外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那么,“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

从文化主体性看,钱穆先生一直对中国文化保有敬意,他坚持认为国人必对国史具有温情和敬意。他的著作都是激发国民对本国历史文化爱惜保护之热情与挚意,阐扬民族文化史观。1963年,香港政府邀请新亚书院、崇基书院、联合书院合并组成一所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文不是语文的意思,而是文化之意。据说当时想了很多名字——中国大学、中华大学,最终还是钱穆坚持,“不如叫中文大学”。他在创办香港中文大学的时候,特别强调了中国文化,强调中华民族能够保有文化主体性。著名汉学家、瑞典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先生这样评价钱穆,“他对中国的光辉的过去怀有极大的敬意,同时也对中国的光辉的未来抱有极大的信心”。

钱穆逝世后,士林震悼。当时有大量媒体以“中华历史文化的守护者——敬悼史学家钱宾四先生”“承传中华传统、创新中国文化——敬悼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为题对这位学人的学术贡献做了极高的评价。

历史层面:重读文明轴心期

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是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的观点,表明某个历史时段是人类文明精神重大突破时期,得到了思想界的认可。按照他的看法,公元前8世纪到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期,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巨人。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更重要的历史现象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都以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开始“终极关怀的觉醒”。恩格斯就曾指出,这个时期的思想家几乎研究了人类所有的基本问题,并提供了雏形。

中华文化,是个博大精深的智慧宝库,无论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建筑工艺、民俗风情,还是治国理政、人格修养,都蕴藏着深厚的智慧和魅力,都可以提供很丰厚的文化积淀,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们如果想要面向现实和未来,必须整理好我们的过去,要让我们过去的资源通过这种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为未来的前途、为未来的目标而服务。总之,文化要走向当下和未来,要能够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深入人心,指导我们的生活,营养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内涵,就必须要创新,要做创造性的转换。

中国要前进,每一步都不要忘记我们从何而来,我们的思想文化根基在哪里,我们的最大优势在哪里。如果不明白这一切,就可能犯各种食洋不化的错误,故步自封的错误。

现实层面:构建文化软实力

祖先的成就毋庸置疑,主要是不少人对当今的思想和文化成果抱以质疑的眼光,不以为然。“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必须从两个维度来思考问题:一是古今视角,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二是中西视角,如何看待借鉴国外文明成果,“兼容并包,有容乃大”。

首先,对“传统”我们要有新认识,现代是传统的现代化,一个国家必须珍视自己的民族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必由之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融入文明大家庭的重要精神支柱。只有在民族文化的沃土上、在共有精神家园中,才能建立切合普通大众的历史传统和民族心理的共同话语、价值认同、人文性格。其次,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大胆地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认真研究和学习借鉴各国文化交流、话语授受的规律和经验,特别是对其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培育的借鉴。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着眼需求,中国文化发展要设计“中国”议题,完成三大目标,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价值、打造好中国话语。要言之:中国故事,要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及趋势为切入口,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现中国。比如,呈现国家多维度发展的电影,从现实主义视角传播中国故事。中国价值,要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点,面向国际舞台,展示中华历史文化优秀品格,体现当代中国道路的精神气象。比如创新文化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电视媒介传播有机融合,把文学经典唤醒、擦亮,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中国话语,要以天下太平为导向,弘扬中华文化精神理念。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生死疲劳》等作品,展现了中国广阔的文化熔炉在近现代史上经历的悲剧、战争,反映了一个时代充满爱、痛和团结的生活;雨果奖获奖者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将中国科幻文学提升至世界级水平”,既是亚洲人首次获奖,也是新中国输出到美国的第一篇长篇科幻小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关注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书写儿童内在的人性、人情、尊严与理想。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襟海带江,舟车辏集,上海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品格,也映照着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进步。[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1-10

锤炼干部好作风 增强群众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基层干部身处联系服务群众第一线,作风好不好,群众最关...[详细]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11-09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义

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标志,高质量发展正在掀起我国经济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带来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革命。更高质量、更有效率、...[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1-09

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1-09

中国创举,为世界贸易增添新动力

从商品贸易的产品结构和价值链看,由于全球产业链的全球性布局和区域贸易内部循环结果,全产业链终端制成品的比例份额在逐步下降,全球价值...[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1-08

更好把广大新闻工作者凝聚起来

新闻舆论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政治过硬是新闻工作者的根本素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第一位的要求。[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1-08

人民论坛:做无愧于时代的新闻人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工作取向,做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这是时代的召唤,也是人民的心声。[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1-08

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共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弱肉强食、赢者通吃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1-08

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的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是针对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给出的有效应对之策。为贯彻落实这些重要政...[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1-07

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并巩固发展。[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1-07

在开放中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11月5日上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以大海为喻,向世界阐释中国经济。精妙的比喻,深刻的哲理,提气的宣...[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1-07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

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之际,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指出了共建一个更加美好世界的正确方向,向世界传递着开放合作、共同...[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1-07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 协同推进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壮阔历程

作为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坚强领导是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取得成功的根...[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1-0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