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谈谈中国法律典籍“走出去”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董晓波 胡 波

2020-04-26 09:45:04

每当人们谈论中国典籍“走出去”的时候,大多想到的是文学、哲学、国学等典籍的译介推广。事实上,法律典籍也早就走出了国门。它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智慧结晶,范围广泛而丰富,涵盖法律思想、学说、典章制度、法医学理论等诸多内容。

在古代,中国是法制文明大国,中华法文化较为丰富而成熟,对周边诸国法典的诞生发挥了重要参考借鉴作用。以《唐律疏议》为代表,周边一些国家的法典的篇章结构、内容原则等,都曾以此为蓝本。中国古代法律典籍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和文化结构,是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其中的“德主刑辅”“礼法并施”“天人合一”“伦理亲情”等思想和价值观,都具有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本质特征和独特底蕴。

19世纪前,得益于航海技术的发展,西方人经由水上航道来到中国。从此,身处世界另一端的人们,借由大量游记、见闻和书信,开始对中国的法律文化有了模糊的认知,其中不乏西方人对中国法律文化零碎地、片段式地解读与加工,使得中国的法律在西方一直游走于事实和想象之间。

英语世界对中国古代法典的译介,大多源于英国旅行家小斯当东翻译的《大清律例》。这部法典译本于1810年在伦敦出版,拥有商人、外交使节和译员等多重身份的小斯当东认为,《大清律例》具有“高度的条理性、清晰性和逻辑一贯性”。可以说,小斯当东的英译本是世界上第一次较为完整和系统地将中国的成文法典介绍给西方。

小斯当东的译本甫一面世,就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广泛关注,《爱丁堡评论》《每月评论》《学衡》《亚洲杂志》等知名杂志都刊登了对该译本的积极评价,译者小斯当东也收获了业界的赞扬,被誉为“最懂中国的行家”。不久后,《大清律例》的法语版、意大利语版和西班牙语版也先后转译出版,体现了当时的欧洲急盼了解中国法律的普遍性诉求。

皇皇法典,一脉相承,《大清律例》也是对前朝遗产的继承与发展,但是更早出现的《唐律疏议》和《大明律》都是近几十年才被译介到西方。《唐律疏议》是完整保存至今最早的中国法典,为中华法系之杰作,目前仅有美国汉学家庄为斯在1979年和1997年分上下两卷将之译出。2005年,美国华裔学者姜永琳完整译出了《大明律》。这三部重要法典的译介,受到了海外的广泛赞誉,是对历史上西方人对中国法律文化碎片化认知的补充和修正,让西方受众更加完整地感受中国传统典章制度所传递出的法律文化和思想。美国学者德克·布迪和克拉伦斯·莫里斯在他们合著的《中华帝国的法律》一书中指出,与西方法律相比,中华帝国的法律在某些方面更人性化、更合理。

不只是法典,中国古代法医学的发展在世界上也遥遥领先。《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系统法医学专著,比意大利人菲德利斯写的、西方最早的法医学著作还要早350多年。自成书以来,《洗冤集录》先后被介绍到日本、荷兰、法国、英国、德国等地。尽管如此,《洗冤集录》仅存两个版本的英文全译本。1873年,英国汉学家翟里斯根据清朝官员童濂所刊的衍生本《补注洗冤录集证》进行了全文翻译。1981年,美国学者麦克奈特翻译了《洗冤集录》,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由原本翻译的版本。此外,在“走出去”的法律典籍队伍中,还有哲美森的英译《刑案汇览》和高罗佩的荷译《棠阴比事》等。

不可否认,任何译作都存在历史局限性。经典之所以需要重译,就是为了将历史文化记忆引入新时代的语境中,辅之以全新的理解和阐释,对前人的译作进行必要的修正,从而延续原作不竭的生命力。1994年,美国学者钟威廉将《大清律例》重新译出,才有了这部法典的第二个英译本。

翻译可以唤醒被历史尘封的文化记忆,也是构建、延续、传播和交流集体文化记忆的重要手段。法律典籍的翻译不仅具有历史研究的学术价值,也具有延续中华传统文化记忆的传播价值。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需要坚定的文化自信,重视古代法律典籍的译介,积极推动优秀法律典籍“走出去”,才能让尘封的经典重见阳光,展现丰富的文化底蕴。

当然,推动传统法律文化的海外传播,仅有文化自信远远不够。文化记忆的延续和传承,必须要有一批具有定力和热情的学者、译者,孜孜不倦地阐释、解读和翻译中国的法律典籍,世世代代,薪火相传,传递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记忆的“火种”。须知,已经“走出去”的法律典籍,多由国外学者主导译介,以西方人的观察视角阐释传统中国文化。新时代呼唤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新的历史使命和文化重任也呼唤更多中国人从自己的立场和视角出发,以中外合作的方式,向世界更好地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法律故事。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6日 07 版)

[责任编辑:杨凡、王江华]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适势求是: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4-24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并强调“坚持以社...[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4-24

发挥党员干部在道德建设中的关键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既要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也要聚焦重点、抓住关键。”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为疫情防控形...[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4-23

扩内需促发展稳大局 打好政策“组合拳”

促进消费的政策通常都是短期的,政策实施中应立足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在保障市场供给的同时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在惠及城乡居民的...[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4-23

提高要素市场配置效率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日前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4-23

用科学理论指导企业攻坚克难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对企业生存发展造成较大冲击。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4-22

推动民生保障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是我们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的具体体现,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4-22

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注入中国能量

产业链是不同的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逻辑和时空布局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狭义产业链通常包括具体的生产制...[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4-21

数据要素市场须完善基础性制度

这些都对我国数字经济治理给出了明确方向,特别是对于数据市场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我国数据市场规范发展,需要从顶层设计的角...[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4-21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详细]
学习时报 2020-04-20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详细]
学习时报 2020-04-20

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工匠精神,...[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4-20

统筹推进传统基建和新基建

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顺畅流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基础性条件。基础设施犹如经济社会发展的...[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4-20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