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底气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徐晓风,陈思思

2017-05-29 09:11: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以文化自信为底气。

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力支撑

文化自信何以成为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题中之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文化自信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既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根基,又涵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底蕴。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自信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形成了有力支撑。

马克思主义站在科学和道义的制高点,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支撑,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所在。只有自觉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于学术研究工作,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实践,才能更加坚定理论自觉、政治信念,才能更好地把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统一在一起,形成科学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于马克思主义,要做到真懂真信,自觉坚守和运用,而不是将之当作“公式”或“标签”。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究其根源,是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否定,使哲学社会科学不能健康发展。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历久弥新的文化理想和文化价值,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绵延不断,“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文化力量,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和文化坚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融通中外、博采众长,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强大支撑,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继承性和民族性。

以文化自信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坚定的文化自信,能够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明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政治立场、学术取向和社会功能,进而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的理论,向世界展示“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进而提升我国的学术自信,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这种能够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朝着正确道路发展的文化自信,内含着对中国道路的自信。

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中国道路不照搬照抄别国经验、模式,立足中国立场,运用中国智慧,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只有中国特色得到充分体现,才能形成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中国问题研究得好,才能由特殊到普遍,为解决世界问题提供方法和思路。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自信。综合国力不仅是政治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只有立足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凝聚中华民族的力量。哲学社会科学是思想文化的载体,与文化自信密切相关。为此,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遗余力地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使之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要立足中国、立足实际,提出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以党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科研主攻方向,坚持人民利益标准,使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认同更加坚定、更加稳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坚定的文化自信,正是这种信心的强大底气与力量源泉。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并以之为底气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文化强国目标,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在世界竞争与交流中更加自信。

(作者:徐晓风 陈思思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杨凡、曹晗]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铁肩担道义 碧血铸丰碑——从李大钊看共产党人担当精神

李大钊身上所体现的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忧患意识、深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5-29

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丰富道德情感、道德原则、道德理想,是开展高校德育工作的宝贵资源,对于推动高校德育工作并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5-29

唐洲雁 杨金卫 彭宗峰:以治国理政新方略擎起宏图伟业

落实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要在每一个“全面”上下功夫,又要在科学统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整体上下功夫,使之共融共通、相互促进...[详细]
经济日报 2017-05-27

谋划与构建大思政格局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特别是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5-27

“四个全面”的丰富内涵与哲学意蕴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理论内涵、实践要求和重大意义,都是理论界、学术界应当特别关注与加强研究的重大课题。[详细]
经济日报 2017-05-26

整合资源 提高效率 挖掘潜能 提升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

党的十八大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26

加强区域国别研究 强化一带一路建设学理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众多国家的响应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往,一些学者习惯于将这些国家和地...[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26

降低制度门槛 激发参与热情 加快推动企业年金制度改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最新企业年金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企业年金的参与职工人数为2325万人,较上年仅增长0.39%。[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25

有担当才能有作为 锻造勇于担当的政治品质

勇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优秀政治品质。习近平同志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24

创新服务 精准对接 争当京津冀税收协同“领跑者”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离不开科学长效的保障机制。这就需要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京津冀协同发...[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23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重大治理优势 以政党治理优化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

考察众多现代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政党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政党为主体进行治理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21

下足“绣花”的功夫 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城市基层治理与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19

博物馆,“修复”人类记忆

博物馆事业正在成为我们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成为人们学习历史、领略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1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