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四个全面”的丰富内涵与哲学意蕴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建宁

2017-05-26 09:07:05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理论内涵、实践要求和重大意义,都是理论界、学术界应当特别关注与加强研究的重大课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整体。我们要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引领各项工作、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丰富内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是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的。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体现在覆盖的领域、人口、区域都是全面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发展,而发展的落脚点是增进人民福祉。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活力之源。中国的改革已经30多年了,到了深水区和关键时期,需要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篇大文章,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的改革进入新阶段,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来谋划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鲜明的特征。今天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特点,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的关联性、各项改革举措的耦合性,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

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对于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和影响。要更好发挥法治的保障和规范作用,着力建设法治体系、树立法治权威、运用法治思维、形成法治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针对管党治党过程中失之过松、过软的现象,要“严”字当头,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问题,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正是着眼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一个重大安排。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意蕴

探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意蕴,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时代大势和发展大局,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能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本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的观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没有实践的精神,创新的追求,探索的勇气,就没有改革开放和中国道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它是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问题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性特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连着人民幸福;全面深化改革要让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全面依法治国是要使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从严治党是要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这“四个全面”都和人民以及人民的幸福紧紧地连在一起,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民性,体现了我们党人民至上、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性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有全局观,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同时,又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主要矛盾。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各项工作,就牵住了“牛鼻子”,并以此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又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系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杨凡、田达]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整合资源 提高效率 挖掘潜能 提升制造业协同创新能力

党的十八大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26

加强区域国别研究 强化一带一路建设学理支撑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众多国家的响应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往,一些学者习惯于将这些国家和地...[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26

降低制度门槛 激发参与热情 加快推动企业年金制度改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最新企业年金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企业年金的参与职工人数为2325万人,较上年仅增长0.39%。[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25

有担当才能有作为 锻造勇于担当的政治品质

勇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优秀政治品质。习近平同志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24

创新服务 精准对接 争当京津冀税收协同“领跑者”

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离不开科学长效的保障机制。这就需要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京津冀协同发...[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23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重大治理优势 以政党治理优化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

考察众多现代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政党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政党为主体进行治理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特征。[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21

下足“绣花”的功夫 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城市基层治理与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直接影响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19

博物馆,“修复”人类记忆

博物馆事业正在成为我们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成为人们学习历史、领略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18

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学科支撑

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对于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5-18

努力探索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之路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5-17

陈宝生:发挥高校优势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五路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方面军。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采取有效措施,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详细]
《求是》 2017-05-16

建构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核心要义

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和巧实力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密码、价值取向、核心理论,决定其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强...[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5-16

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看十大民生获得感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5日闭幕。高朋满座的论坛与寻常百姓的生活有何关系?“一带一路”这一世纪工程将带给各国人民哪些获得感?[详细]
新华网 2017-05-16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