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理论圆桌会】拓展文化经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来源:人民网

作者:

2023-09-04 10:56:09

原标题:【理论圆桌会】拓展文化经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原标题:【理论圆桌会】拓展文化经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集理论之思,汇大家之言。《理论圆桌会》栏目,紧跟理论热点,关注理论动态。

本期主题:“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布置下这么一个题目。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我国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形成了哪些经验和启示?应当从哪些方面深化文化经济研究?本期理论圆桌会集纳专家观点,与大家一起学习。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把握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南开大学原副校长逄锦聚指出,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看,经济发展决定文化发展,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反映,又显著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前进。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论述,是理解和把握文化与经济关系的基本原理。需要指出的是,文化可以分为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先进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正向的、促进的作用,落后文化对经济发展起阻碍的甚至破坏的作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院长马峰提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认识逐步加深。一方面,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前进方向和道路;文化的物质形式或者说文化产品像一般商品一样具有经济属性。另一方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人的因素,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作用;经济发展不能唯指标化、唯数据化,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先进文化与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的因素一旦结合,就会极大提高劳动力素质,拓展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提升人类改造自然、创造财富的能力。苏州大学特聘教授任平认为,文化与经济好比人类社会发展的两个车轮,二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从世界历史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往会推动文化发展,同时文化也会“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活动之中,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从唯物史观看,经济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决定和被决定、作用和反作用的关系,这为我们进一步考察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提到,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大致包括三个层面:在宏观层面,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表明,经济是基础,文化发展总体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但也有能动的反作用;在中观层面,现代文化产业研究发现,文化产品和服务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市场价值;在微观层面,针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文化建构以及文化环境对经济主体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表明,一定社会的文化环境总是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产生着同化作用。【详细】

我国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方面形成了哪些经验和启示?

逄锦聚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取得了重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化了对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任平提出,我国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经验启示,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点:一是文化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经济繁荣发展提供深厚底蕴。二是更好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需要不断深化对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互促共进机制的认识和把握。三是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马峰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了丰富实践经验。一是文化与经济交融共生,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二是文化与经济相互赋能。三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功能作用日益凸显。魏鹏举提到,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实践看,思想文化增强经济活力,经济繁荣促进文化自信自强。我国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以思想文化的力量激发全社会敢想敢干的创新精神、勤劳节俭的优良品德。同时,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也增强了全社会的文化自觉自信,提振了国内文化消费和国际文化贸易。【详细】

目前,学术界在文化经济研究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马峰提到,新世纪以来,我国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实践日益丰富,也推动了相关学术研究。一是紧跟文化经济发展加强实践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文化产业集聚、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消费、国际文化贸易等。二是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三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得到加强。逄锦聚认为,近年来,我国文化与经济交叉融合研究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论研究方面,界定了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经济的范畴,阐释了文化经济的特点及其与文化事业的区别与联系,阐释了发展文化产业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等等。政策研究方面,提出了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引导促进文化消费、重视扩大文化出口等方面的思路措施。学科建设方面,提出文化经济学的范畴,初步构建文化经济学的理论架构;部分高校开设文化经济学的相关课程、编写文化经济学的教材、试办文化经济学的专业。魏鹏举提及,当前,文化经济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围绕文化经济化的特征、趋势等方面展开分析,集中体现为文化产业研究。二是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方法分析相关文化现象。任平提出,学术界在考察不同文化经济形态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和总结,初步形成了若干学术成果,主要包括:明确了文化经济研究要从总体上考察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探寻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互相促进的特点,形成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明确了文化经济研究要重视人的因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在深化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案例研究,为文化经济发展提供实践支撑。【详细】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深化文化经济研究,可以从哪些方面、哪些领域着力?

马峰指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深化文化经济研究,首要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指导文化经济研究。其次,要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着力研究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与经济内在联系、协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第三,要立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围绕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深化研究。逄锦聚提到,加强文化经济研究,需要在以下主要领域和方面着力:一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中有关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二是加强对当代中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实践经验的总结。三是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相互促进相关内容的挖掘和阐发。四是加强对国外文化经济发展状况和经验的研究。五是对文化经济学相关范畴进行界定。六是总结和提炼文化经济运行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以此为基础构建系统学说。这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任平认为,以学术界已经取得的成果为新的研究起点,未来可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推进:一是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的摒弃和超越,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进程中,推动和深化对文化经济的研究。二是着力总结和概括文化经济学的本质内涵、基本特征、历史成因、主要功能和内在规律等,在科学化、系统化、体系化上着力。三是考察文化经济形态的成功案例,从实践研究中总结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融合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不断深化对文化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四是对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相互转化和促进的关键环节、必由路径、基本特征、主要功能、运行规则等方面加强研究,为理论创新和创造奠定基础。【详细】

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加强文化经济理论建设,更好为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逄锦聚提及,在新时代加强文化经济理论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借鉴一切有益的人类文明成果,促进经济学与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历史、法律等学科交叉融合,建设立足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经济学。魏鹏举认为,在新时代加强文化经济理论建设,要坚持“两个结合”,运用好“六个必须坚持”的立场观点方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经济学范式;要聚焦文化经济形态加强田野调查,从中获取新鲜经验并加以总结和提炼;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文化经济学向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马峰提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经济学。一是融通研究资源,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滋养,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研究成果,加强中国特色文化经济学的学科建设。二是夯实研究根基,着眼于体系化、学理化建设,构建起理论性、实践性、民族性、时代性兼具的文化经济学学术体系。三是坚持守正创新,突破西方文化学和经济学的术语、概念、理论、范畴等局限,及时研究、提出、运用具有中国本土特点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提出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经济学话语体系。【详细】

(来源:人民日报)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理响中国】深刻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民性意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详细]
人民网 2023-09-01

【理论圆桌会】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内在联系

本期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详细]
人民网 2023-08-28

【理响中国】规范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协力推动就业创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近期,在北京召开的平...[详细]
人民网 2023-08-21

【时代青音】韩震:如何正确运用大历史观把握时代大势

在当前纷繁复杂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和理解习近平大历史观的深邃哲学意蕴,保持历史清醒、强化历史自觉、增强...[详细]
光明网 2023-08-03

【理响中国】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路向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如何扎实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中心任务,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详细]
人民网 2023-07-12

【理响中国】充分认识开展主题教育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作用

当前,全党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部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是我们党狠抓党内...[详细]
人民网 2023-07-03

【理响中国】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刻变化,在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详细]
人民网 2023-06-26

【理响中国】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详细]
人民网 2023-06-21

【理响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用好用活调查研究“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在全党开...[详细]
人民网 2023-06-19

【理响中国】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

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三个务必”的重要内容,强调“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详细]
人民网 2023-06-09

【理响中国】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和社会主义的性质宗旨,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详细]
人民网 2023-06-05
《学习文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学习文选》: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摘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详细]
人民网 2023-05-15
《学习文选》:扎实抓好主题教育 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学习文选》:扎实抓好主题教育 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摘要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4月3日在北京召开。我们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详细]
人民网 2023-05-15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