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核心价值观:法治建设的思想引领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卓泽渊

2017-06-08 09:37:06

价值观,从学理上讲,是人们关于特定事物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的认知。价值观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与理性进步中所产生的精神诉求,对于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都具有重大作用和重要影响。核心价值观更是价值观浓缩的结晶,在整个价值观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主导作用,指导着人们在各个方面的社会实践。在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中,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发挥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效用,是我们必须予以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

核心价值观引领中国法治建设

价值观对于社会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们的社会实践总是在一定价值观引领下进行的,无法离开必要的价值观引领。只有在良好的价值观引领之下,人们才可能作出良好的社会行为,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人们通过自己符合价值要求的社会实践,在满足社会价值要求、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达成自己的人生理想,使自己梦想成真。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还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法治建设对于当今中国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由之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是法治理想现实化的实际行动。法治建设作为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离不开必要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提供了最好的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不同侧重方面的二十四字要求:侧重于国家方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念;侧重于社会方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念;侧重于公民个人方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念。国家、社会、个人三个不同侧重方面的价值诉求虽然有所分别,但都共同需要以这些价值观作为整体的引领,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丰富内容。在法治建设之中,这三个方面、二十四字均缺一不可。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和具体的引领之下,中国的法治建设才能取得预期成果,才能有力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法治建设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念

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念来说,对于法治建设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富强与法治建设,二者之间密不可分。法治建设的顺利推进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一个法治完备的国家往往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发展作为前提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财富的不断累加,本身是法治建设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在执法和司法上,执法或者司法活动的顺利开展,往往需要必要的物质保障。一支良好的执法司法专业队伍,必须要有必要的物质保障包括办公场所、车辆配备、装备设施等乃至工资待遇等,这些都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关系。富强的国家能够提供更好的执法、司法环境与条件,使法律的实施获得更好的社会效果。法律援助制度、司法救助体系的建立,对于国家财力的依赖是显而易见的。没有乐助的国家,必无快乐之人民;没有财力的国家,难有乐助之善行。当然,国家的富强一定是以人民的富裕作为基础的。没有民富必无国强,民富必须被摆到首要的位置,这是政治伦理的要求,这是人民共和国本质的体现。

至于民主,它本身就与法治紧密联系。民主兴,法治才会兴;法治兴,民主才会兴。没有真正的民主,就没有真正的法治;没有真正的法治,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那种以为法治可以长期脱离民主而建设的观点,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必然是失败的。民主既是法治的政治基础,也是法治的理想目标。法治的归宿最终一定为了人民,为了人民能够当家作主,能够幸福美好。

就文明与法治的关系来说,法治本身就是文明的产物,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法治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为了防止人类的堕落与恶行,以保护人类文明,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

和谐,是指各种元素之间有机协调的美好状态。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要赢得和谐美好,就必须依赖法治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前提、秩序环境和国家的强制力保障。没有法治,必无和谐。和谐是法治能够顺利推进的前提,法治是和谐能够造就与持续的保障。

法治建设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念

就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念来说,对于法治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具体说来,自由是人天生的渴望,甚至是人的本质追求。人生而自由,人天生都是热爱自由的。伟大的思想家们早就指出,没有人不喜欢自由,即使是那些反对自由的人,其所反对的也只是别人的自由。在他反对别人自由的同时,所实现的正是他自己的自由。在法治状态之中,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的事情。法律是自由的边界,是自由的保障。当然,我们必须明白,自由是法律的目的。法律是为自由或者说最大限度的自由而生的,是为自由服务的,却不是为限制自由或剥夺自由而生的。法律即使在不得已地限制违法犯罪者自由的同时,也保护着其他所有人的自由。正是为了保护所有人的自由,法律才需要对违法犯罪者的自由加以必要的限制。

平等,是法治建设的追求。如果是人类凭其本性就会热爱自由的话,人类只有依靠理性才能很好地维护平等。法律直接为平等确定制度根据,也为平等提供检验尺度,还为平等提供保护措施。要实现平等,就必须反对特权和歧视。对于特权的禁止、对于歧视的防止,需要从法律制定到法律实施的各个环节加以贯彻。尽管平等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向往,但是实现平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会遭到各种力量的破坏或者阻碍。防止这些破坏,清除这些阻碍,是一个长期的法治重任。

就公正来说,它是法治建设最崇高的价值追求,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价值追求。在法律上的一切努力似乎都可以归结为保卫正义、恢复正义、实现正义。立法如此,执法司法同样如此,甚至可以说法律乃为正义而生。一切法律人,都必须以公正为核心,为依归,在内心中想公正、在行动中求公正,敢于为公正而奋斗、抗争、奉献乃至牺牲。

至于法治这一理想状态,当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建设是推动法治的具体行为,是实现法治的现实路径,是法治建设的直接诉求。我们所有的法治建设实践,都是围绕法治这一目标来展开。实现法治、保卫法治,是法治建设的直接目标。

法治建设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对于法治建设的引导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爱国,对于法律来说,当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目标意义。法律为爱国这一价值目标,提供制度确认、行为尺度与评价准则。在法治意义下的爱国具有道义与法律的双重正当性。爱国,会因法律而获得神圣、正当、持久的德性。

敬业,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美德。职业是一个公民的立身之本,是其物质生活的基本来源,也是其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主要平台。世界上没有一个职业是孤立存在的,它都与其他职业、其他人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敬业是每个人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认同、服务社会公众的必须。

诚信,对于任何社会都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一个人之所以是人的道德要求。《论语》就记载了孔子的高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其中,“为人谋”,一个字的要求就是“忠”;“与朋友交”,一个字的要求就是“信”。

友善,是人与人之间,一个人对待他人,对待社会的必要品德。友善,才能使他人感觉美好,也才能使自己感受幸福。以邻为壑、与人为敌,都是不友善,对他人是恶待,对自己则是伤害。它会严重破坏自己的社会环境,使自己生活在敌意之中,这样,别人不幸福,自己也不会幸福,严重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法律为建构友善的人际关系提供重要的制度机制。通过这些机制及其作用的发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增进共同福祉,这也是法律重要的价值追求。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杨凡、田达]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思维方式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并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6-08

中国共产党凝聚党心民心的经验与启示

对于执政党来说,如何做好凝聚党心民心的工作,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延安时期,面对十分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国共产党通...[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6-07

夯实治国理政的政治经济学基础——从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

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制度性安排,每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要回顾总结当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来年经济工作,蕴含其中的会议精神是...[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6-07

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新动能

 6月7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开幕...[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6-07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对贫困问题现象和本质、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作出理论阐释的科学学说。[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6-07

共建一带一路 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6-06

在“绿意盎然”中创新发展

今天是第46个世界环境日。[详细]
文汇报 2017-06-05

听群众说 向群众讲 带群众干 让群众享创新城乡公共空间治理

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6-05

以信息化加快推进小农现代化

小规模农户(以下简称小农)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和重要主体。以小农现代化带动我国农业整体现代化,既符合历史逻辑,也是重要现实...[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6-05

《西游记》里的丝绸之路:丝绸古道上的马铃声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却有真实的历史依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详细]
党建网 2017-06-03

网络风险面前没有看客

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与我们也不再遥远,每一个人都不再是网络风险面前的看客。[详细]
中青在线 2017-06-03

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 解读其五大亮点

《网络安全法》明确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打击网络诈骗,相当于一部小型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详细]
中国搜索网 2017-06-03

改革评价标准:“两个是否”对“三个有利于”的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提出:“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6-02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