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佘双好

2017-01-10 09:03:01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塑造当代中国人精神的核心、构筑当代中国人精神的支柱、夯实当代中国人精神的基础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指明了方向。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世界的深层动力系统。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一生动比喻,阐明了理想信念和人的精神之间的关系。

那么,今天的中国人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呢?对于共产党人来说,这一点非常清楚,那就是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这一崇高理想信念,对于当代所有中国人来说都具有引领作用。有人觉得我们党提倡的理想是虚无缥缈的。那么,我们的理想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吗?2013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分6个时间段对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用500年的艰辛探索历程来阐释社会主义发展史。从500年的历史跨度来认识社会主义,有助于人们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及其光明前景,从而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提出,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使之与每一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同时,实现中国梦还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奋斗、接力奋斗。这就把我们党坚持的理想信念与全体中国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评判人和事物的价值标准,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支柱。如果一个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精神世界就会缺乏主心骨;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核心价值观,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习近平同志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构筑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支柱。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表述,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进行了阐释。他指出:“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对于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提出“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近年来,我们党通过教育引导、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渗透到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使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和文化根基。构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努力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滋养当代中国人精神的源泉和沃土,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我们都必须在精神世界里不断彰显它而不能湮没它。今天,国际社会在认识和评价中国人时,很重要的一个参考系就是这个精神标识。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突出优势,使之成为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同时要深刻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必须确立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基本原则。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坚持“两创”,还涉及如何处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吸收借鉴人类一切有益文明成果的关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目塞听。我们要积极倡导求同存异、交流互鉴,促进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唯有如此,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人的精神世界中,思想道德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习近平同志对思想道德建设非常重视,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出“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进一步夯实了当代中国人精神的基础。

习近平同志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对于一个人来说,道德是做人做事的首要问题、方向性问题,方向错了其他就无从谈起。正因如此,我们党在选人用人上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这必然给人们的道德观念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新形势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是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感,提高道德践行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为此,应按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规范,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对于如何崇德修身,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的要求。所谓立意高远,就是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一个人只有具备这样高远的道德追求,才能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所谓立足平实,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工作和生活中热爱劳动、注重勤俭、学会感恩、乐于助人、懂得谦让。在崇德修身过程中,还应积极向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身上蕴含着强大的正能量,是我们在道德实践中的学习榜样。应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

(作者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杨凡、彭飞]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干部群众热议习近平总书记中央纪委七次全会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标本兼治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一贯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1-10

严控债转股风险 用债转股促进企业更好发展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近年来,我国企业杠杆率高企,债务规模增长较快。[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1-09

深化国企改革要打持久战和攻坚战

国有企业改革事关发展全局,任务重、难度大,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和攻坚战的准备,不断在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1-09

执政党治理国家应积极适应网络社会发展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在中国网络社会也已初步生成。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的发展...[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1-08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新长征

时光穿梭流淌,共和国在不断成长。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赶考”,几代人接力奋斗的事业结出累累硕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1-06

自知方能自主自强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人们常常引用这句名言来说明理论要适应生活的变化。生活之树之所以是常青的,是因为现实社会总是苟...[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1-05

充分认识当今党情新变化

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党情的新变化,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1-05

充分认识当今国情新变化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跨度理解中国国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特点。[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1-04

充分认识当今世界格局新变化

今天的中国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起点、新长征,习近平同志对当今中国发展的这一清晰定位,深刻揭示了当代世界和当今中国所处的时代方位和...[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1-03

打击暴恐须形成区域合力

打击和预防暴恐犯罪,需要各方携手努力,任何一国在惩治恐怖主义方面存在短板,都可能为暴恐分子提供可乘之机。[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1-03

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哲学

适应时代和科学的进步,适应社会和人的需求,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发展,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1-02

让哲学成为安身立命之学

哲学的功能关涉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而在一定意义上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前提。因此,就哲学所承担的认识...[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1-02

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

对于有宋一代,从前误读不少,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开始于宋代。其实,宋代社会仍然在前进、在发展,并非死水一潭、僵...[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1-02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