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22-02-14 09:53:02
书名:《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研究》
编著者:徐艳玲 等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9月
内容简介:该书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在当代,“全球化”术语已清晰地回响在流行的学术话语之中,全球化理论研究也由于其巨大的理论含量和强大的凝聚力而成为当今学界的“显学”。把全球化与民族复兴中国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是一项富于张力的课题,其本身就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该书以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梦的书写为主轴、为主线,以探索全球化视野中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历史演进、表现形态、价值定位、当代境遇和实现路径为显著特点,以深度探求全球化与中国梦的互动规律为研究旨归,以中国梦凝聚全球化正能量为目标诉求。该书站在全球化的制高点上,突破了过去以中国为分析单元的的狭窄视野,把民族复兴中国梦放置于全球化这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重新进行观照。由此,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角,而且更能透视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深层价值和意蕴。
目录
导语
一.研究缘起与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特色
第一章 新全球化:当今时代的标识
第一节 全球化、反全球化、逆全球化之变奏
一.全球化之“争”
二.反全球化之“鸣”
三.全球化、反全球化“争鸣”之我见
四.当下“逆全球化”思潮之多维反思
第二节 替代全球化思潮之“替代”
一.世界范围内“替代全球化”思潮的兴起
二.替代全球化思潮之“替代”方案
三.“中国梦”:一种可能的替代命题
第二章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意涵和依据
第一节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意涵
一.“中国梦”:一个全球化命题
二.“中国梦”:一个面向现代化的命题
三.“中国梦”:一个面向未来的命题
第二节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基本依据
一.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理论依据
二.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现实依据
第三章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第一轮全球化浪潮与“天朝梦碎,救国梦起”
一.第一轮全球化浪潮的表征
二.“天朝梦碎,救国梦起”
第二节 第二轮全球化浪潮与“救国梦圆,强国梦兴”
一.第二轮全球化浪潮的表征
二.“救国梦圆,强国梦兴”
第三节 第三轮全球化浪潮中“复兴梦”渐行渐近
一.第三轮全球化浪潮的表征
二.“复兴梦”渐行渐近
第四节 全球化视角下民族复兴中国梦历史演进的启示
第四章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表现形态
第一节 孙中山的“救国梦”
一.“振兴中华”:一个“救国梦”命题
二.“三民主义”:孙中山“救国梦”的战略目标
三.孙中山“救国梦”的全球化意蕴
第二节 毛泽东的“强国梦”
一.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强国梦”之前提
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毛泽东“强国梦”的内涵
三.毛泽东“强国梦”的战略构想
第三节 邓小平的“小康梦”
一.“小康社会”:一个“中国式的现代化”
二.“三步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步骤
三.邓小平对“共同富裕”目标的战略思考
第四节 习近平的“中国梦”
一.习近平“中国梦”的渊源
二.习近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三.中国梦与他国梦、世界梦
第五章 全球化视野下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价值定位
第一节 历史定位:一种新型人类文明观
一.人类文明长河中:不同的文明史观
二.习近平新型“文明观”出场的意义
第二节 空间定位:一种新型全球正义观
一.全球正义理论的兴起
二.习近平新型“义利观”出场的意蕴
第三节 未来定位:一种新型世界秩序观
一.当今世界的乱象和悖论
二.习近平“命运共同体”理念出场的价值
第六章 全球化视野下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当代境遇
第一节 全球化视野下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面临的新机遇
一.全球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新平台
二.现代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新基础
三.科技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新动力
四.和平崛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新契机
第二节 全球化视野下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面临的新挑战
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为实现中国梦带来新风险
二.国家间利益争夺为实现中国梦带来新困境
三.文化价值观冲突为实现中国梦带来新冲击
四.中国形象被误读为实现中国梦带来新困扰
五.安全困境束缚为实现中国梦带来新威胁
六.自然生态风险为实现中国梦带来新风险
第七章 全球化视野下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认识论前提: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
一.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不同认知
二.“中国梦”走向世界的脚步
第二节 关键要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定位
二.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的实践困境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出路
第三节 外部条件:塑造负责任大国形象
一.国家形象的特性与功能
二.“中国形象”历史演变的启示
三.“中国梦”与中国形象塑造
第四节 外交战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一.实现中国国家安全观念的转型
二.以新安全观引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第五节 实践基础:夯实中国梦的前提和条件
一.致力于推进制度变迁,以实现全球化与制度变迁的双向互动
二.推进“四个全面”,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进行实践奠基
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能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