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22-03-11 10:25:03
何中华
何中华,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山东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价值论研究室兼职研究员,方克立先生主编的《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丛书》编委会成员。
主要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发展理论
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哲学观、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研究等领域进行探索,提出了某些有进一步讨论价值的问题,并得出自己的初步结论,引起了学界较广泛的关注。
主要学术贡献:
一是提出建立哲学学体系的构想,并在元哲学领域进行探索,对于哲学的形上学本性、哲学视野之独特性、哲学比较的方法论原则等问题做了考察。
二是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内涵进行可能的诠释,从哲学观角度“重读马克思”,力图以实际的运思超越“回到马克思”与“告别马克思”的路数,从辩证法和现象学的内在结合上寻找马克思哲学意蕴得以展现的可能性。
三是揭示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的绝对性和超验性,并把它同人的存在联系起来考察,给出了价值范畴的新定义,为突破经验论思维方式的桎梏提供有启示意义的借鉴。
四是对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理论本身进行反思,注重对“发展”和“现代化”范畴的形上学前提的追问,探究在市场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人的存在方式及其命运,重思社会发展的存在论含义。
五是考察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提出“互斥论”和“划界说”,引起学术界的争论,在客观上促进了有关研究的深化。
获得奖项:
科研成果曾3次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获得三等奖;另外还获得山东省教委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次;
1993年被评为山东大学首批青年学科带头人,同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
1996年获山东大学首届柯利德奖教金;
1997年获第二届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称号;
1999年被中共山东省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000年8月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2001年1月入选山东省社会科学人才库首批成员;
2001年1月受聘为山东大学首批关键岗位教授;
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2009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何中华教授“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