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19-02-26 08:43:02
《大学生社团管理机制创新与实践探索》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关于大学生社团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基础上,对山东省大学生社团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社团整体发展形势基本呈良好态势,在实践育人与文化育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其工作中也存在着很多影响建设发展及其作用发挥的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一现状,作者结合系统理论,对大学生社团分类进行了管理机制创新与实践探索。主要改革思路如下:
一、明确大学生社团工作理念
大学生社团工作理念是从实践中总结、归纳、提炼而来的理论形态的科学认识和具备现实指导意义的工作准则。没有清晰的工作理念就难有系统化的工作成果,所以制定工作理念是大学生社团工作改革的基础工程。
制定新时期大学生社团工作理念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二,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有利于共青团实现“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两大战略任务;
第四,遵循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律,符合学校发展特色及育人理念;
第五,坚持以人为本,能够全面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根据本次调研结果,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社团工作理念应该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工作目标:打造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分类引导平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工作任务:促进大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社团成员成长成才需求。
工作方式:服务与管理、组织与协调、引导与监督。
社团建设原则:社团文化与思想引领相结合,社团职能与成长服务相结合,社团指导与人才培养相结合。
社团管理模式:分级、分类等社团差异化、精细化管理。
社团基本职能:发展兴趣爱好、提高技术技能、担当社会责任。
大学生社团建设原则将引导方法、实施途径和建设方向紧密结合,指导大学生社团在价值观多元化背景下、在满足会员成长需求的过程中实现价值观凝聚功能和整合功能,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社团的基本职能将社团特点和学校育人目标相结合,不仅包含社团的作用和任务,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社团发挥基本职能的过程也是促进实践养成、知行合一的过程,而后者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目标。所以,落实大学生社团工作理念,也是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制度化、长期化的重要表现。
二、创新管理机制,探索发展路线
“合理的结构、良好的秩序、持续的优化能力”是一个优良系统的标准。对于大学生社团工作,合理的结构是指规划社团自身、社团之间、社团与支持力量的关系,并使社团工作格局在发展环境内实现动态平衡;良好的秩序是指制订工作机制并保障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持续的优化能力是指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持续加强支持、指导和培训力度,实现社团创新发展、特色发展。
(一)制定发展规划,优化工作格局
充分发挥学校团学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活动优势,争取党政在政策及资源上的支持,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制订大学生社团发展规划,为社团发展营造宽松、适度的发展环境。要树立“社团主体”意识和“会员为本”的服务理念,合理规划社团类型分布,加强工作研究,创新工作模式,优化指导方案,保障自主性,激发积极性,推动社团文化与思想引领相结合,社团职能与成长服务相结合,社团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使大学生社团成为“一心双环”组织格局中的“坚固环”,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之一。
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努力形成结构合理、类型多样、特色突出的发展格局。强化理论学习型和学术科技型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中坚作用,逐步提高思想性、学术性、创新性等高层次的社团文化活动形态在整体社团活动中的比重。
(二)健全管理机制,促进规范发展
优化大学生社团工作的组织系统,强化组织力量。一是加强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建设,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使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兼任社团联合会负责人,使优秀社团干部成为社团联合会干部的主体;同时指导社团联合会以“全心全意为社团及其成员服务”为旨,自觉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干部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提升支持和服务能力,使之成为团组织的工作助手和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保障者、权益维护者。二是加强指导队伍建设,制订建设方案,明确指导要求,将指导工作量与报酬相结合,约束与激励相结合,使指导队伍成为社团发挥职能、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三是加强各类社团业务骨干培养,使其成为弘扬社团文化、发挥社团职能的引领者。四是加强社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将其纳入到团学干部体系,逐步提高高年级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的比例,并将社团工作成绩作为评先推优的重要依据。五要指导大学生社团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减轻行政化痕迹,凸显类别特色,着重提高职能发挥、任务实施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完善《章程》并使之真正成为社团建设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建立大学生社团工作的管理体系,加强规范化建设。制订符合本校工作实际的《大学生社团管理条例》,优化注册登记、日常管理、评先推优工作,指导大学生社团建立健全业务培训、权益保障、梯队建设、文化培育、活动组织等方面的管理体系。加强分类、分级管理,建立大学生社团差异化支持体系,健全校院两级社团管理体制;加强监管工作,建立大学生社团工作全过程动态监管机制,时刻把握工作状态和发展方向;加强品牌建设,建立大学生社团激励和淘汰机制,激发社团成员的主动性和归属感。
(三)整合各种资源,推进实践育人
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社团“提高技术技能”的职能,大力提高实践性活动的比例,把社团打造成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拓宽大学生社团成立渠道,优化资源支持,探索依托专业、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建立社团的途径。鼓励依托专业成立理论学习型和学术科技型社团,引导社团成员参与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专业实践和课题研究工作;鼓励依托学校各机关单位成立与其业务性质相符的大学生社团,引导社团成员在参与机关事务中提升综合素质;鼓励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大学生社团,吸引社会实践资源支持社团发展。
优化共青团社会实践工作方案,使大学生社团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主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各项服务。鼓励大学生社团与社会企事业单位开展全面合作,以服务换取支持,以实践锻炼本领;加强大学生社团业务指导,把握“培训”和“实践”两条主线,引导大学生社团制定科学严谨的培训计划和实践方案;加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等基地的建设,使其成为大学生社团开展业务培训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阵地。
(四)注重特色发展,开展分类引导
把握大学生社团的类型和特点,积极探索各类型社团建设、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式。注重培育特色文化,引导社团以文化理念创新为主,制度创新和载体创新为辅,开展与社团类型吻合、与会员需求相符的特色活动,鼓励个性发展、创新发展,凸显各类型社团文化的时尚性和先进性,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类型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
将大学生社团类型视为划分青年学生类别的重要方式,积极探索通过各类型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分类引导。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团特色相结合、与文化引导相结合、与发挥社团职能相结合、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与新媒体宣传方式相结合、与学生的成长目标相结合,努力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手段促进社团发展、以社团为阵地收获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共青团工作新局面,提升社团号召力和教育有效性。
将大学生社团打造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为主要标准,指导大学生社团依据自身类型特点长期、自主开展独具特色的学习宣传、业务培训、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支撑社团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注重认知、践行、传播、引领等不同工作内容和策划、实施、宣传、评价等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相互呼应和衔接,保障工作成效。
编著者:龙希利 李新瑾 樊立三等
ISBN 978-7-209-08136-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18554号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