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全球化到主动全球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演进封面
从“被动全球化”到“主动全球化”: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演进
徐艳玲 龚培河 著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2月
定价:40元
内容简介:本着是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这是一部颇有独创性的专着。读本着能够使我们从全球化这一更加宏阔的坐标系中衡量中国,从一个外在的尺度审视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历程的内在逻辑性,在很多关键是非问题上补全了单一内在尺度的不足。这也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这就是:从整体考察局部,从宏观透视微观,宏微互动,在微观中把握细节。这样一种研究范式,突破了过去以中国为分析单元的狭窄视野,将中国社会主义历史演进放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昭示出了中国从人类文明的侧翼到纳入到人类文明主轨道的客观历史进程和客观规律。该书不是从一般的历史事实阐述入手,而是从探讨问题入手,利用“他说与我见”的方法,追寻一个又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按着时间顺序贯联成书,不仅提高了本着作的学术深度,而且也增加了阅读感染力,对于当前困扰人们思想的一些焦点热点问题,提供了一种释放正能量、正价值的有效途径。
目录
导 语
一、历史镜鉴(17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中国从全球化的赢家到全面“拒斥”全球化
(一)全球化起源于西方吗:一种批判性分析
(二)中国从全球化的赢家到输家
(三)鸦片战争:中国从赢家到输家的历史拐点
二、边缘抗争(19世纪中叶以来的近代):中国以半边缘化地位被动回应全球化进程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强行拖入殖民主义的全球化体系
(二)中国革命:对西方主导的全球化的被动回应
(三)服膺马克思主义:反帝立场和全球化诉求
(四)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化因素的艰难成长
1.封建势力主导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不懈求索
2.辛亥革命后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逶迤前行
三、曲折发展(1949-1978):中国从奠定全球化基础到再度偏离全球化
(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脱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表征
1.国家主权和独立自主:参与全球化的前提条件
2.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一种历史分析
3.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全球化视角分析
(二)十年探索:追寻社会主义全球化的梦想
1.确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参与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尝试
2.社会主义改造:全球化面前的“焦虑症”
3.大跃进:“赶超”战略的陷阱
4. 只争朝夕:伴随“大跃进”的不了情结
(三)十年“文革”:反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尝试
1.众说纷纭: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革”?
2.堤防“和平演变”:“文革”的深层起因
3.“三个世界划分”:“文革”时代反“和平演变”的国际战略
(四)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贡献
1.在全球化边缘上的傍走: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艰难发展
2.“维护安全”与“加快发展”的两难选择:新中国偏离全球化的原因分析
3.毛泽东留下了什么--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影响的世界评说
四、历史转折(1978-1989):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主动融入全球化
(一) 呼唤改革:世界坐标下中国的历史选择
1.走出国门:我们与世界的脚步相差多远?
2.社会主义应该怎样走:中国共产党人的反思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顺应全球化时代的历史转折
1.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未来新局面的转折点
3.拨乱反正:为改革开放扫清障碍
(三)改革开放:中国高举社会主义旗帜迈入全球化
1.“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渐进式改革之路
(四)邓小平的全球化理论视野
1.全球时代观
2. 现代开放观
3.现代发展观
4.现代科技观
5.现代体制观
(五)世界视界的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
1.国外对邓小平的评价
2. 国外对邓小平理论的研究
(六)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贡献
五、时代跃迁(1989-20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融入全球化,在人类文明的主轨道上行走
(一)全球化:中国该不该接受这把双刃剑
1.全球化的新语境:中国共产党人的思考
2.全球化:一朵带刺的红玫瑰
(二)苏东剧变是全球化的牺牲品吗?
1.苏东剧变该不该归因于改革开放?
2.改革开放究竟会不会导致“西化”
(三)中国社会主义要不要全面融入全球化:基于苏东剧变的反思
1.中国改革开放面临一个“坎儿”
2.假如我们也放弃了社会主义:一个批判性假设
(四)从市场化改革到抗击金融危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1、从什么角度看,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2、为什么中国错过了正面邂逅两次国际金融危机?
(五)加入WTO: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融入全球化
1.为什么一定要加入WTO?
2.全面融入全球化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球化视角的分析
六、胜利拓进(2002-),与全球化互动,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1.新世纪全球化发展大趋势
2.中国做好准备了吗?
(二)全球化背景下的和平发展之路
1.是“中国威胁论”还是“威胁中国论”?
2.坚定走和平发展之路
3.倡导共建“和谐世界”
(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民生经济安全策略
1.谁来养活中国--透视中国粮食安全
2.谁来转动中国的车轮子--透视中国能源安全
3.为了生存环境--中国迟滞气候变暖的努力
(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迎接全球化新挑战
1.新型发展理念成为全球化新时代呼声
2.继承与创新:从邓小平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转进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双和”:从理念到模式
4. 面向未来的全球化:中国争取发展主动权
七、理论反思: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对比分析
--全球化视野中的两条现代化道路孰优孰劣?
(一)衡量社会发展的动力体系与价值体系
1.评价历史的二重尺度逻辑困境
2.运用动力体系和价值体系评价社会发展
(二)两个体系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演变
1.资本主义是带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来到人世间的
2.资本主义现代化遭遇困境
3. 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节
4.资本主义现代化演变历程的启示
(三)两个体系下社会主义传统现代化(苏联模式)的历史演变
1.苏联模式的成因:一个分析角度
2.苏联困境中的改革与改革中的困境
3.两个体系视角下苏联模式成败原因分析
4.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演变历程的教训
5.两条现代化发展历程对比分析
(四)两个体系下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之路
1.用两个体系考察中国改革合理性
2.中国改革克服困境的关键: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理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成功经验
(五)全球化视野下的对比分析
1.到底孰优孰劣:一个辩证性回答
2.回眸与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