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把握儒家思想精髓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杨朝明

2018-12-04 09:28:12

【“四个讲清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儒学有其形成的广阔背景,有典型的博大体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华文化就像一棵生生不息的文明之树,这棵树枝繁叶茂、生命坚韧,在不同时期结出了不同的文明花果。把握儒家思想之大体,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天下为公”与中国文化理想和精神追求

2500年前,孔子创立了儒学,孔子思想的突出特点在于对以前数千年文化的继承总结、凝练提升。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他“好学”而“博学”。孔子尊重历史,尊重前人的文化创造,站在当时历史的制高点上济古维来。梁漱溟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手里;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又差不多都从孔子那里出来。”

与其他许多民族一样,中华民族追求社会和谐、人心和顺,始终有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上古三代礼制损益因革,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确立了社会的基本规则。孔子向往“郁郁乎文哉”的“周公之治”,形成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在他心中的“大同”世界里,人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老安少怀,有爱有敬;盗窃乱贼不作,奸谋闭而不兴。

孔子“天下为公”观念指人的公德意识和公共意识,强调人的社会性存在。只要人们发生社会联系,这个追求就不会改变,也不应改变。儒学注重人性和人的价值,考虑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致力于处理人心和道心、人情和人义、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孔子“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一直是中国人的追求,今天依然是中华民族的梦想。有梦想就能创造、敢奋斗、善团结,就不畏山高路长。“天下为公”是人生的方向、社会的方向,是人类的大道、世界的大道,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来源。

2.“为政以德”与社会规矩意识和管理规则

人组成社会,就要有社会管理。在孔子心目中,治国就像驾车,驾驭车马要“以道服乘”,治国理政更是如此。孔子说:“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这里,“霸”指的是强大,“王”意味着伟大。越是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越需要共同信念与信仰。《周礼》六官中,“冢宰之官以成道”,“司徒之官以成德”,那时的人就特别看重董正治官,树立正气,化民成俗。正确价值观的建立,为政者十分关键。周代就强调敬德保民,孔子更主张为政以德。

儒家特别注重社会管理,尤其注重管理者的素质。在孔子那里,“为政以德”就是“以正为政”,他的方法简单明了,就是用为政者的正引导社会的正。孔子认为,以正为政则无不正。各级管理者都应该尽力“正其身”,发挥自身的表率作用。

儒学是君子之学、大人之学,就是要培养明是非、知荣辱、能担当、敢引领、格局大的社会精英。孔子告诫为政者“子欲善而民善”,力图使他们清楚“风行草偃”的道理。“君子”要德位相配,是德与位的统一体。因为责任大,所以要求高;既然是尊贵的人,就应是高尚的人。这是中国君子文化的精髓与要义。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树立和培养道德,干部是主导,学校是主场。干部有政德,教师能传道,学生“思无邪”,久久为功,润物无声,就会有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孔子说“人道,政为大”,说“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人道之正在于政,孔子强调正名,也是上行下效的问题。为政在于正名,在于使人们遵守规则与规范,履行责任和义务。

“为政以德”就要“为国以礼”。礼具有决嫌疑、济变、弥争的功能。儒家礼文化博大精深,使中国成为最讲礼的国度。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许多孔庙建有“礼门”“义路”门坊一类的建筑,昭示人们要遵道而行、循理而动,要人们做人讲规矩,办事守章程。这对于国家治理和党风廉政建设都有借鉴意义。

3.“推己及人”与个人价值观念和修养方法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所以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的道德修养、社会伦理准则就是和谐与和平的保障。瑞士著名哲学家孔汉思在起草《走向全球伦理宣言》时,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两点:一个是人道,即孔子说的“仁”;另一个是孔子在人文规则历史中设立的第一个黄金法则,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教人修文德,立忠信,特别注重推己及人。孔子“一以贯之”的“道”,曾子说就是“忠恕”。孔子认为,现实世界由“太一”化生而来,“分而为天地”,“然后有万物”,然后有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处理这些两两相对的关系,需要有忠恕之道,需要有“一”的思维,由修己而推己。

儒家注重“人道大伦”,希望推衍“爱与敬”。孔子说“爱与敬,其政之本”,人有爱有敬,才能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立爱自亲始”“立敬自长始”,认为修养要从家庭开始,修身须从孝悌起步。儒家的“仁爱精神”“敬畏观念”正是“爱”和“敬”的问题。三国时魏国人刘邵说《孝经》“以爱为至德”“以敬为要道”,他在《人物志》中说“人道之极,莫过爱敬”,说明他把握了儒家学说的精髓。儒学的这些特征,对于人的道德培养,尤其对于青少年的是非观、价值观培育有重要价值。

4.“执两用中”与人生的行动纲领和思维指南

儒家思想特别重视中道。孔子讲“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它是道德准则,也是思想方法,指以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为人处世。“中庸”即“中之用”,就是“用中”或“使用中道”,按东汉郑玄的说法就是“中和之为用”。孔子讲的“中”是“时中”,是根据条件变化而不断调整的“中”。中庸的精髓在于有“经”有“权”,中庸指人在为人处世中不断纠偏的过程。

人处在天地之间,就应当效法天、地之道。《逸周书》讲:“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道东流。人道尚中,耳目役心。”又说“天道曰祥,地道曰义,人道曰礼”,所以孔子强调说:“夫礼,所以制中也。”“以礼制中”的同时还“以刑教中”,儒家讲德主刑辅,那么怎样以刑辅德?儒家注重德治,但从没有忽视“刑何以辅德”的问题,所以孔子说“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在“时中”哲学里,中的标准就是合宜、合理、合礼。“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无可无不可”,一是“无过无不及”。也就是说,一切要以是否合“义”而定。可见,“中庸”不仅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处世准则,也是中国人思维方式的核心特征。孔子晚年喜《易》,所作《易传》尤其看重“时”与“变”,他强调时中立极,多次说“与时偕行”“与时偕极”。孔子的中道原则追求中和境界,让人不拘泥、不保守,让人不偏执、不极端,让人与时俱进,不故步自封,体现了孔子思想儒学学说的高度与深度。

历史总在不断发展,在“损益”中前进。作为一种行为方式,“中庸”有很强的实践性,儒家思想在政治与社会的各方面都包含有中庸思维,体现了“时中”的智慧。作为一种修行方式或自我教育方式,中庸强调至诚无息、择善固执。儒家中道思想注重以人为本,以人性为主体,使个体发展与社会和谐相协调,这是社会法则,也是人道原则。中庸方法是进取的哲学,是和谐的哲学,中国儒学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之一。

总之,儒学铺染了中国人的生命底色,包含了我们的价值信念与民族精神,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作者:杨朝明,系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教授;原文载于《光明日报》2018年12月4日06版)

[责任编辑: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汇聚发展力量,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不断总结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8-14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5-27
刘致福:积极推动山东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写好真懂、真信、真用三篇文章

刘致福:积极推动山东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写好真懂、真信、真用三篇文章

我们必须扛起繁荣社科事业、走在前列的责任,大力弘扬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现山东担当、作出山东贡献。[详细]
齐鲁网 2019-05-16
徐闻:对标一流 正视差距,在山东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做出应有贡献

徐闻:对标一流 正视差距,在山东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做出应有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视野宏阔、大气磅礴、博大精深,是一篇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自信的经典之作,是一篇开启...[详细]
齐鲁网 2019-05-16
张述存: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述存:新时代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没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详细]
齐鲁网 2019-01-24
包心鉴:改革开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

包心鉴:改革开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

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者说一条基本的经验就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际有机结...[详细]
求是网 2018-12-08
唐洲雁:改革开放成就山东发展

唐洲雁:改革开放成就山东发展

文化改革亮点纷呈。40年来,山东着力实施“文明山东”等“十大文化建设工程”,美德山东、文明山东、诚信山东、好客山东建设取得全新进展。[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2-06
迟泓:新儒商时代,民营经济的新发展

迟泓:新儒商时代,民营经济的新发展

近两年来,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波谲云诡,国际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经济下行压力和风险因素都在加大,可喜的是我省民营经济逆势奋进,总量规模...[详细]
齐鲁网 2018-09-26
王韶兴: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的新时代活力

王韶兴: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的新时代活力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政党建设,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丰...[详细]
齐鲁网 2018-09-11
季冬晓:《三十讲》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

季冬晓:《三十讲》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的出版发行,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利于我们进...[详细]
齐鲁网 2018-06-13
孔繁轲: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孔繁轲: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3-26

唐洲雁:笃志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详细]
齐鲁网 2018-01-29
郝立忠:地方社科院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先锋队和攻坚队

郝立忠:地方社科院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先锋队和攻坚队

科研人员要搞好科研,地方社学院要繁荣、要发展,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对功能、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要全面、准确、清醒;对能力和水平的认...[详细]
齐鲁网 2017-05-24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