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涂可国:儒家责任伦理考辩

来源:齐鲁网

作者:涂可国

2019-02-18 10:20:02

摘要:责任伦理是现代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在传统儒家话语中也有相应的表达,这是一切规范性社会共有的特征。本文以儒家文本为依据,对“责”“任”“责任”“己责”“己任”等一系列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考辩。指出,儒家的“责”包含现代意义上的“责任”的基本要义,它既指职责、尽责、位责、任务、使命等分内应做的事,也指因自己的失误而对不利后果承担的处罚。相对而言,儒家所言的责任伦理更为强调第一义项,而马克思•韦伯所讲的责任伦理侧重于指向第二义项。从人我、己他的人伦关系视角阐释个体的责任,这与当代责任伦理学把责任看成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理论,有相同的旨趣,体现了责任的利他性价值导向。

关键词:儒家  责任伦理   己责 己任  中图分类号:B222

目前,关于儒家责任伦理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向纵深拓展:一是绝大数人限于从隐含的、实质的角度探讨儒家责任伦理,而真正从由“责”“任”“责任”以及“济”“肩”“天职”和“担当”等范畴所表征、明言的角度研究儒家责任伦理(可谓狭义的儒家责任伦理)的学者为数不多,只有少数有识之士直接切入儒家责任伦理思想(见余治平,雷静)。二是即便对明言的儒家责任伦理的阐释也存在一些误读,有些概念不清晰,没有做严格的逻辑分梳,如未能把“己责”与“责己”、“责善”与“责过”区分开来,尤其是缺乏对儒家“责”“任”“责任”等基本责任概念的语义学考察,使得一些人的儒家责任伦理研究更多地是根据“己意”加以主观猜测、推演,文本依据和义理诠释不足,给人一种隔膜感。三是对儒家文献蕴含的大量责任伦理思想挖掘不够,譬如其中包含的天下责任、己责等还有待于继续深入爬梳;同时,儒家责任伦理思想的逻辑结构尚未建立起来,不同概念、命题、观点和范式之间的关系需要深度阐发。本文试图在借鉴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儒家话语体系中的“责”“任”“责任”和“己责”“己任”等概念进行考辩,以深化儒家责任伦理思想的研究,为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要求提供传统思想资源。

一、“责”的内涵

现代人使用的双音节词“责任”是由古代“责”“任”等单音节字发展而来的。早期包括儒家文献的中国传统文本使用“责”“任”范畴指代职责、使命、任务、问责等含义。儒家典籍究竟何时使用“责任”一词需要进一步考释,据笔者掌握的材料显示,宋以后的文献开始使用 “责任”概念。

就原义来说,“责”从贝、朿声,它是“丰”的变形字,意为“节节长高”;“贝”则指钱币,于是“丰”与“贝”联结起来就意味着“钱币节节增长”。就本义来讲,“责”指债款、债务。就转义来说,“责”表示放债、放款、放高利贷的意思。一般说来,“责”在古汉语和儒家思想体系中有两方面的内涵:

(一)作为动词的“责”

许慎《说文解字》训“责”为“求”。在中国古代文献中,“责”有索取、求取、要求、责备、训斥、申斥、规劝、贬黜、谴责、惩罚、诘问、追究、督促、督查以及指出过失、加以批评等多种含义,而责备的意涵运用最为广泛,譬如《尚书·泰誓》说:“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史记·项羽本纪》云:“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

在儒家话语系统中,“责”作为“要求”“督促”和“责备”的义项使用较为普遍。《论语》尽管“责”的用例只有一处,即《论语·卫灵公》所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但正是这一例的“责”体现了“要求”或“责备”的意蕴。唐代韩愈在《韩昌黎集•原毁》中提出了“其责己也重以周”(《韩昌黎文籍校注》,第14页),柳宗元在《柳河东集•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讲到“将以责成人之道”,这些语句中的“责”应训解为“督促、督查”。《孟子》一书关于“责”的用例一共9项,主要集中在《孟子•离娄》篇,仅有一项见于《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责”的义项较为丰富,主要有:一是责任、差使、罪责、职责,如“有言责者”(《孟子•公孙丑下》);二是要求,如“责难于君谓之恭”(《孟子•离娄上》);三是规劝,如“父子之间不责善”(同上);四是督促、督查,如“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同上)——一个人之所以说法太随便,就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荀子》文本“责”的用例一共呈现出两方面的义项:其一是索取、求取、要求、规劝之义,如“必先修正其在我者,然后徐责其在人者,威乎刑罚。”(《荀子•富国》);其二是责备、训斥、申斥、谴责、惩罚、追究之义,如“不教而责成功,虐也。”(《荀子•宥坐》)由上可见,先秦时期孟子最为关注“责”的问题,对“责”的阐发贡献最大。

儒学以迄汉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经学家承继了孟子重责的传统,较为注重“责”的讨论。试以董子为例加以说明。经过检索,发现《春秋繁露》“责”的用例一共有13项,并主要出现在《春秋繁露•玉杯第二》中,加起来共有8项;它主要从厚薄的角度阐发了“责”的范畴,基本义项为责备、谴责、惩罚、追究、督促和批评,如“春秋责在而不讨贼者”“系之重责”“恶厚而责薄”等。《春秋繁露》使用“责”概念较多的另一处则是《春秋繁露•仁义法第二十九》篇。它立足于董仲舒自己创构的“仁义法”从人我关系维度涉及到“责”概念,虽然它并没界定“责”,但从所处的语境当可以悟出“责”的基本内涵即是要求,譬如它讲:“以仁治人,义治我,躬自厚而薄责于外”。除此之外,还有两处用到了“责”字:一为《春秋繁露•立元神第十九》中的“责名考质”,其意是考究名实;二为《春秋繁露•精华第五》中的“不救陈之患而责陈不纳”,这一论断中的“责”可理解为“追究”。汉代戴圣编纂的《礼记》有关“责”的用例据统计一共有8项,其含义大致为索取、求取、要求、责备、督促等,如“尔责于人”(《礼记•檀弓上》)“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礼记•冠义》)等。

宋明理学家对道德化行为的“责”伦理做了特定的阐发。据检索,朱熹不光在《朱子语类》使用了“责”字,还和吕祖谦在《近思录》中较多用到“责”语词,搜检发现共有26处用例,绝大多数指向的是动词性的诸如索取、求取、要求、责备、训斥、规劝、谴责、惩罚、追究、督促、督查等内涵,如“明道责之”(《近思录》卷十二•警戒)“责之以加礼”(《近思录》卷十•政事)“圣人之责人也常缓。”(同上)等。在宋明心学家经典文献中,“责”重点从语义学角度体现了主体的伦理修为,被赋予较为深广的多种含义。拿王阳明来说,他在《传习录》中有12处用到了“责”字,许多时正是表达了道德的约束性含义。例如该书说:“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王阳明全集》上册,第13页)不难看出,这里的“责”即为责备、训斥、申斥、规劝、诘问、追究等意蕴。

理学家还从以下两方面展现了“责”的行为义。一是“责躬”。程颢首先创发了“罪己责躬不可无”(《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三,第66 页)的典范性观点,以后李侗在《语录》中、朱熹和吕祖谦在《朱子语类》和《近思录》中又都分别重申了这一责任理念。所谓“责躬”就是“责己”,就是对自己的反思、思过、谴责、要求、问责,就是孔孟反复强调的“返求诸己”。二是“责志”。《近思录》卷二•为学》强调了“责志”,它讲:“学者为气所胜、习所夺,只可责志。”王阳明也论及到“责志”,与朱熹和吕祖谦一样,他所言说的“责志”(《王阳明全集》上册,第260页)之“责”实为求取、树立的意思。在阳明看来,一个人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就必须确立远大的志向。

(二)作为名词的“责”

中国古代文献之中,“责”还经常指名词化的责任、差使、罪责、使命、职责等,如《韩非子》提出的“必言之责”和“不言之责”:“主道者,使人臣有必言之责,又有不言之责。”责任往往与职务密切相关,它指为职务所要求的必须且应该履行的任务、使命,而义务则常指与职务无直接关联、非强制性的社会要求。例如,保卫国家安全可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但却是一名战士务必履行的神圣责任。

对职业责任的丰富内涵,儒家同样做了极为独到而深刻的阐释。《孟子•公孙丑下》篇多处论及“责”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明确阐释了一个人所应尽的“职责”。孟子在与大夫孔距心的对话中论及了“罪责”和“职守”问题。孟子对齐王说自己所认识的齐国五位地方长官中只有孔距心(因持戟之士失伍、老羸转于沟壑和壮者散之四方)能够知错、知罪,齐王不得不承认这是他本人的过错、失职。孟子认为蚔鼁担任士师就应当尽到劝谏、进言的职责,可是蚔鼁却因进谏未被采用就辞官而去,以致他的所作所为遭到齐国人的非议。当弟子公都子把这一情形告诉孟子时,他论说了“官责”问题:

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孟子•公孙丑下》)

在孟子看来,有职守的人不能随便离职则去;那些担任某种职务有进言责任的人,也不能还没进言就随便离开;只有既无职守又无言责的人,才能进退自由。这里,孟子把责任与职业、职守联系起来,致力于将“责”视为一种“职责”,从职业操守视域鲜明地提出了“言责”的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问题。

虽然荀子和董仲舒所说的“责”似乎没有名词性的“责任”之意,但是,宋明理学家不仅揭示了“责”丰富的道德行为含义,顾炎武还基于张载“民吾同胞”的“万物一体之仁”的生命情怀,提出了“在上位者之责”和“在下位者之责”的命题(参见《日知录校释》卷二十一•直言,第777页)。朱熹和吕祖谦在《近思录》里引述《程颢明道先生行状》中程颢的话说:“当法令繁密之际,未尝从众为应文逃责之事。”(《近思录》卷十四•圣贤)显而易见,该处的“逃责”即为逃避责任的意思。

综上所述,儒家话语中的“责”包含着现代意义上的“责任”的基本要义,它既指职责、尽责、位责、任务、使命等分内应做的事,也指因自己的失误而应对不利后果承担的处罚。相对而言,儒家所言的责任伦理更为强调第一义项,而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所讲的责任伦理侧重于指向第二义项。

二、“任”的意蕴

《说文解字》曰:“任,止也,符也。从人,壬声”。“任”通“壬”字,“壬”是“任”的初文,而“壬”即担荷的担子的竖立形。“壬人”即是狡猾骗人的人、巧言谄媚的人。“任”的本义为挑担、抱、荷、肩负,如《诗•大雅•生民》的“是任是负。”《国语•齐语》的“负任担荷。”等。“任”的本义进一步衍生为堪、承当、禁受等义,其用例有:“病不任行。”(司马迁《史记•白起传》)“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由此本义组合成动词性的词组,如任受、任患、任过和任堪等,赋予保举、担保、保用等义项,如“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赦之。”(《周礼•大司徒》)等。“任”最为常见的义项就是任用、委派、担任、负担、担当、使用、负责、主持,等等。此外,它还有相信、信赖、信任以及听凭、听随、听信、由着、听凭、纵使、即使等各种意蕴。而在中国古代汉语中,作为名词性的“任”主要是指担子、行李、任务、责任、职位、能力、劳役等。

(一)作为动词的“任”

《论语》中“任”用例尽管有五项,但真正有实质意义的只有两项:一项是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何者为仁时指出的“任”——“恭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另一项是曾子主张的“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论语•泰伯》)中的“任”。考究起来,曾子之“任”是指“任务”,而孔子之“任”则是指“信任”。经过查寻,《孟子》中的“任”用例共14项,不过彼此之间含义呈现一定的差别。就动词性质的而言,有时指使用,如“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孟子•离娄上》);有时则指胜任,如“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和“伊尹,圣之任者也”(《孟子•万章下》)。

分析起来,荀子之“任”的义项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信任,如“人莫不任。”(《荀子•修身》)二是任用、委派、担任、担当等,如“主专任之”(《荀子•仲尼》)“理任大事”(同上)“能耐任之”(同上)“天下者,至重也,非至强莫之能任”(《荀子•正论》)“妻以二女任以事”(《荀子•成相》)“举舜甽亩,任之天下,身休息。”(同上)三是使用,如“利其巧任”(《荀子•王霸》)“故人主必将有卿相辅佐足任者,然后可。”(《荀子•君道》)“故明主任计不信怒,暗主信怒不任计。”(《荀子•哀公》)等。

相比“责”而言,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更为注重“任”字的使用。就动词性的“任”来说,它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如“考意而观指,则春秋之所恶者,不任德而任力,驱民而残贼之”(《春秋繁露•竹林》)“见其指者,不任其辞”(《春秋繁露•竹林》);二是任用。董仲舒尤为重视治国理政中的“任贤”策略,《春秋繁露》反复强调了这一点。在《精华》篇中他更是提出了一系列知人善任的“任”论,例如“以所任贤,谓之主尊国安,所任非其人,谓之主卑国危。”(《春秋繁露•精华》)“是故任非其人而国家不倾者,自古至今未尝闻也。”(《春秋繁露•精华》)“任贤臣者,国家之兴也。”(《春秋繁露•精华》)等等。这些章句中的“任”都具有“任用”“任命”“使用”等意涵。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有12处用到了“任”字,不过大多为“任意”“任凭”之意,少数才有“任用”的意味,如“迨夫举德而任,则使之终身居其职而不易。”(《传习录》卷上);或是担当、使用、负责、主持等含义,如“孔门言志,由、求任政事,公西赤任礼乐。”(《传习录》卷上)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企业出口强度与产品质量的相互影响 ——质量促进效应还是出口学习效应

经过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中国虽已是贸易大国但还没有成为贸易强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仍...[详细]
《财贸研究》 2020-02-26

庞德《诗章》中的纳西王国

在硕果累累的“庞德与中国”研究中,庞德对丽江纳西族文明的书写研究显得相对薄弱。事实上,从《诗章》第101章到第110章,纳西风景、神话、...[详细]
《外国文学研究》 2020-01-14

美丽中国建设的中外思想资源

美丽中国建设的理念,并非悬空思索而来,而是在充分汲取中外智慧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国情,对于中国未来发展之路做出的科学而美好的构想。[详细]
齐鲁网 2019-11-13

人工智能与数学教育深度融合:问题解决认知模拟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兴起及广泛应用,为推动教育创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详细]
齐鲁网 2019-09-20

科学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点和路径

我们要全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把握高质量发展渐进性、系统性的重要特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详细]
经济日报 2019-09-18

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成就与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开启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哲学社会科学与时...[详细]
经济日报 2019-09-18

中国发展蕴含的工业化规律

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8-29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逻辑进路

立足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梳理其分析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逻辑进路,对于当代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8-26

充分发挥口述史学的跨学科应用价值

口述史学的跨学科特征与趋势涉及资料、方法、工具、视角、概念、理论等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渗透、交叉与借用。[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8-26

讲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精彩

思政课能不能真正发挥好立德树人的关键性、不可替代性作用,归根到底还要看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思政课能否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归根到...[详细]
《求是》 2019-08-16
【100秒漫谈新思想】之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100秒漫谈新思想】之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要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详细]
齐鲁网 2019-08-16

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

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政课的学理支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学科建设反哺教育教学,以理论创新促...[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8-06

把爱国奉献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标识

进入新时代,以黄大年、南仁东为代表的广大知识分子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7-02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