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将“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统一起来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宁全荣

2018-12-16 09:29:12

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持续推进,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当代资本主义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金融危机、贫富分化、阶层对立等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难以治愈的痼疾,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模式的反思和批判。不少人回过头来到马克思那里寻求智慧和启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马克思的思想和论断并未过时, 它耀眼的真理光芒仍然照射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1.“回到马克思”:理论溯源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一生著作颇丰,公开出版物、手稿、研究笔记、信件、遗失的稿件可谓汗牛充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历史等众多领域,加之部分笔记难以清晰辨认,为正确理解马克思造成了不少困难。时至今日,学界对马克思留下的思想遗产争议犹存,既有对马克思在文本中使用的基本术语、概念的不同理解,也有对马克思创立的学说中基本理论问题的争鸣等。面对这些问题,“回到马克思”便成为澄清争议的必经之途,更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不可少的前提性和基础性工作。

“回到马克思”,并不是要毫厘不差地记住马克思所写的“语句”,将马克思文本文献中的每一句话都视为“圣经”“绝对真理”,继而将其生搬硬套于实践,这样的做法实则是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贻害无穷。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

“回到马克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求研究者占有不断发现、编辑的新资料,合理吸收国内外文本文献研究的新成果;其次,需要清晰洞察马克思所著文本的详细语境,要看到马克思谈论某个具体问题时所处的历史条件、所针对的批判对象,深挖既有文本文献的潜在丰富含义。这不仅需要熟悉马克思的经典论述,也需要清楚其论敌的理论主张,比如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黑格尔的《逻辑学》,傅立叶、圣西门、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主张等;再次,要从“发展史”的视角合理审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本文献。众所周知,马克思一生不断思考资本主义社会的症结,耗时40余年方写成《资本论》巨著。早期,青年黑格尔派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影响颇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曾对以前的思想进行了“清算”,又经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才最终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以理性的态度面对马克思留下的不同时期的文本文献,理清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轨迹与逻辑线索,深入理解其思想发展成熟时期的经典著述,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

当前,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不断掀起“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的学术热潮,澄清了一些先前对马克思文本理解上的分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然而“回到马克思”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发展马克思”,继而更有效地解决我们所面临的时代问题。

2.“发展马克思”:理论溯源和理论创新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发展马克思”,既需要在理论上不断推进、深化、丰富既有的研究成果,更需要站在时代的前沿,解答时代的问题。

“发展马克思”,首先,要在理论层面坚持运用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法论,继续言说马克思“未完成的话语”。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性、包容性、科学性体系,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理论,都是在与其他文化、社会思潮、思想流派的对话、比较、辩驳中才彰显出其真理性。站在真理制高点的马克思主义,需要批判性借鉴吸收优秀的思想文化,尤其要回应当代国外各种马克思主义流派的质疑,完成“捍卫马克思”“发展马克思”的时代使命。

其次,要在实践层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新的时代问题。要以宽广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简言之,“发展马克思”,就是在“回到马克思”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地解答时代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3.“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推动实践。马克思主义从根源上讲是实践发展的产物,彻底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思想体系的标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在遵循其实践性原则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结合时代特征,回答时代问题,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历史经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我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深刻洞悉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新特点。随着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表现出很多差异,甚至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由过去的盲目扩大化再生产,转变为结合市场需求的有弹性的扩大化再生产,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方面的改变,如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等都发生了新变化。特别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居主导地位,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大公司内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发生分离等。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论断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分析框架依然是观察和分析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最好的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发展马克思”的时代探索与科学实践。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缔造的奇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极大丰富与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许多重大原创性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忠实于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发挥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从而在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展奇迹。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企业出口强度与产品质量的相互影响 ——质量促进效应还是出口学习效应

经过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在全球贸易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中国虽已是贸易大国但还没有成为贸易强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仍...[详细]
《财贸研究》 2020-02-26

庞德《诗章》中的纳西王国

在硕果累累的“庞德与中国”研究中,庞德对丽江纳西族文明的书写研究显得相对薄弱。事实上,从《诗章》第101章到第110章,纳西风景、神话、...[详细]
《外国文学研究》 2020-01-14

美丽中国建设的中外思想资源

美丽中国建设的理念,并非悬空思索而来,而是在充分汲取中外智慧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国情,对于中国未来发展之路做出的科学而美好的构想。[详细]
齐鲁网 2019-11-13

人工智能与数学教育深度融合:问题解决认知模拟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兴起及广泛应用,为推动教育创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详细]
齐鲁网 2019-09-20

科学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点和路径

我们要全面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把握高质量发展渐进性、系统性的重要特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详细]
经济日报 2019-09-18

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成就与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辟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开启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纪元。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哲学社会科学与时...[详细]
经济日报 2019-09-18

中国发展蕴含的工业化规律

注重发挥比较优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正确处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8-29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逻辑进路

立足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本,梳理其分析批判错误社会思潮的逻辑进路,对于当代进一步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8-26

充分发挥口述史学的跨学科应用价值

口述史学的跨学科特征与趋势涉及资料、方法、工具、视角、概念、理论等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渗透、交叉与借用。[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8-26

讲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精彩

思政课能不能真正发挥好立德树人的关键性、不可替代性作用,归根到底还要看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思政课能否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归根到...[详细]
《求是》 2019-08-16
【100秒漫谈新思想】之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100秒漫谈新思想】之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要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详细]
齐鲁网 2019-08-16

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

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思政课的学理支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以学科建设反哺教育教学,以理论创新促...[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8-06

把爱国奉献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标识

进入新时代,以黄大年、南仁东为代表的广大知识分子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7-02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