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十五:唱好发展“协奏曲”

来源:齐鲁网

作者:鲁言

2017-08-09 10:28:08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从古代中国的传统智慧,到当代中国协调发展的全新理念,“协调”一词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实现区域整体平衡发展是协调理念的必然要求。我国不同地区之间自然条件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历史基础有别,由此造成区域间发展长期存在较大差距。这就需要统筹协调、兼顾各方,善于“弹钢琴”,以重点带全面,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10年规划,支持东部地区在体制创新等方面率先突破,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加快构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受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响曲、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曲。

由于长期存在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城乡差距较大,广大农村地区一度被边缘化,甚至已成为“另一个中国”。16年前,“中国最著名的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发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感叹,至今听来依然振聋发聩,“三农”问题持续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期待解决的问题。当今中国,我们仿佛乘坐着两列火车,一列是舒适、整洁的高铁,一列是嘈杂、有汗味的绿皮车,而且两列火车上的人员之间彼此越来越陌生。这就需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力争“两列火车”并轨,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全面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通过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带动形成崭新的发展空间布局、合理的发展利益格局,进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足的发展后劲。

坚持经济社会同步经济国防融合。协调要求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各领域之间实现整体平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相形之下,社会建设比较滞后,出现“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在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的情况下,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是必要的,但在经济总量做大以后,则要注意把握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平衡,否则就会出现“中等收入陷阱”“阿喀琉斯之踵”等病灶,容易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矛盾。巴西、阿根廷和智利等拉美国家,之所以数十年来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发展一直存在着“重发展、轻分配”或“先发展、后分配”等忽视社会公平的问题,由此带来了失业剧增、贫富差距加大、腐败之风盛行、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服务水平大幅下降等恶果,进而导致社会动荡和矛盾激化。我们要注意吸取拉美发展的教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做好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和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工作,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让全体人民能够共享发展成果。

同时必须看到,维护发展成果需要强大的国防能力、稳定的发展环境。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是唇齿相依的两个方面。现阶段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延缓和抑制国防建设。特别是当今世界还很不安宁,大国战略竞争明显加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缘政治空间竞逐不断,美欧与俄罗斯之间博弈焦点表面是如何解决乌克兰、叙利亚等危机,实际反映了美俄地缘战略较量的摊牌。二是各国间军备建设普遍加强,美国在2011—2015年仍保持武器出口的霸主地位,在这5年的世界武器出口总额中占33%,较上一个5年增加27%;日本全面突破集体自卫权限制;印度同样连续多年大幅提高国防预算;英、法、德等国家在恐怖主义威胁增大的背景下,纷纷决定连续几年增加军费开支。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没有强大的国防,经济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加强社会建设和维护人民利益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把国防建设深深根植于国家经济社会母体,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相一致,使两者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协调要求“身”“心”系统平衡,大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平衡发展。在两个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上,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但实际上物质文明这一手抓得比较硬、精神文明这一手抓得比较软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究其原因,大多是一些地方长期奉行GDP崇拜,一味地把GDP指标作为考核指挥棒,片面注重提高经济发展总量,往往忽视思想文化建设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这就需要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两轮驱动、双翼齐飞,既带来物质丰富又解决精神匮乏;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精神内涵,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让中国形象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历史一再证明,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当前,必须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强基固本,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更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三十:筑牢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详细]
齐鲁网 2018-01-08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九:打好环境治理“组合拳”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更要一个有锋锐无比、吹毫即断的“利剑”,通过严格执法,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过宽”的状...[详细]
齐鲁网 2017-12-29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八:扎紧绿色发展的制度“笼子”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扎紧绿色发展的制度“笼子”,只有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严格的制度安排,既有思想引导,也有制度...[详细]
齐鲁网 2017-12-11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七:绿色生活 人人践行

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也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详细]
齐鲁网 2017-12-01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六: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绿色生产方式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支撑、主要载体,直接决定绿色发展的成效和美丽中国的成色。[详细]
齐鲁网 2017-11-20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五:统筹推进空间开发“大棋局”

现在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外来人口居高不下,城市居民承受着城市拥堵,入学、就医难及雾霾、高房价等诸多困扰。各方将矛头主要指向大都市规划...[详细]
齐鲁网 2017-11-17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来生动诠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打破了简单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详细]
齐鲁网 2017-11-06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三:绿色中国势在必行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走一条既要金山银山、...[详细]
齐鲁网 2017-10-30

让理论永远跟上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详细]
人民日报 2017-10-25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二:顺应绿色发展大趋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将“绿色发展”上升为理念,提升到战略高度,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详细]
齐鲁网 2017-10-16

《中国共产党文化创新史》出版

该书梳理了党的文化创新的历史进程,总结了党的文化创新的基本经验,展望了继续推进文化创新、以文化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铸就民族精神之...[详细]
齐鲁网 2017-10-12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一:整体效能节节高

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保持各种重大关系协调推进。协调与整体关系密切。协调的范围是整体,协调的方式是发挥整体效能,协调的目的是增强...[详细]
齐鲁网 2017-10-09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硬”

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详细]
齐鲁网 2017-09-28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