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五:创新是解决问题的“良方”

来源:齐鲁网

作者:鲁言

2017-03-29 18:35:03

2015年,“高铁出海”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9月,习近平总书记访美前夕,中美双方就建设美国西部快线高铁项目达成共识;中俄合作建设“莫斯科-喀山”高铁等项目也取得进展。据媒体报道,包括德国、英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选择或考虑中方的高铁设备、系统。“西方火车去,东方列车来”见证着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也见证着创新发展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极端重要性。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创新,并把改革创新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钥匙”。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各方面创新。为什么如此突出强调创新?究其根源,在于创新发展是解决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一系列问题的迫切需要。

传统增长引擎乏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依靠廉价土地、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等在内的“要素驱动”,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增长。但是,现阶段,我国“人口红利”逐渐衰退,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原有的比较优势已经明显削弱。高投入、高能耗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资源环境已经碰触到了不可持续的“天花板”。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退,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减弱。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换挡不失速,就不能对传统的“要素驱动”淡定如初,必须找寻新的发展动力。事实证明,依靠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驱动发展,是一种原始的和初级的驱动方式,不但缺乏可持续性,而且极易带来粗放扩张、过多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生态平衡被打破等问题。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要素驱动发展一般适合于科技创新匮乏时期,随着发展内涵方式的提升,逐步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发展则是大势所趋。拿我国经历的情况来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所需的一般性技术,我们通过模仿引进和勤劳努力可以得到,并在一个时期保持较快发展;但当改革开放历经30多年我国发展已进入较高阶段时,早期那种简单的模仿和引进就明显地不合时宜甚至不见成效了。譬如一般性技术所对应的我国产业和产品,像钢铁、水泥、电子、煤化工、有色金属等,我们的生产能力已足够强大,市场也已趋饱和,甚至还出现明显产能过剩。

科技创新存在瓶颈。“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50.9%提升到2014年的54%。但是,“中国制造”不代表“中国智造”,产品低端、“缺芯少魂”成为中国商品的最大弱点。据统计,我国核心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超过50%,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国每年在进口商品方面花费最多的地方不是石油,也不是粮食,而是芯片。中国芯片产业每年进口需要花费2000多亿美元的外汇,超过了石油和大宗商品,是第一大进口商品。发达国家则通过计算机芯片和关键软件技术的垄断,很容易就能控制其他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要害部门的神经中枢。另外,很多高端技术、高端装备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得到的,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被“卡脖子”现象时有发生。科技创新能力较低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中等收入陷阱”提出挑战。国际经验显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极少数国家从低收入成功迈向高收入,实现现代化。很多发展中国家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10000美元时,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会集中爆发,造成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究其原因,除了执政党执政策略的失误之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创新没有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2015年我国人均GDP总量达到了8016美元,位列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也面临着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很大程度上考验着我们的执政智慧和执政能力,也考验着我们的创新能力。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当前,发展问题看似复杂,但从根本来看还是创新力度不够,造成了全身血液循环不畅,而创新则是应对一系列问题的“良药”,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用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发展,才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三十:筑牢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

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湿地、草原、...[详细]
齐鲁网 2018-01-08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九:打好环境治理“组合拳”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更要一个有锋锐无比、吹毫即断的“利剑”,通过严格执法,把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过宽”的状...[详细]
齐鲁网 2017-12-29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八:扎紧绿色发展的制度“笼子”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扎紧绿色发展的制度“笼子”,只有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严格的制度安排,既有思想引导,也有制度...[详细]
齐鲁网 2017-12-11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七:绿色生活 人人践行

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也要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详细]
齐鲁网 2017-12-01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六: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

绿色生产方式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支撑、主要载体,直接决定绿色发展的成效和美丽中国的成色。[详细]
齐鲁网 2017-11-20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五:统筹推进空间开发“大棋局”

现在北上广深等大型城市外来人口居高不下,城市居民承受着城市拥堵,入学、就医难及雾霾、高房价等诸多困扰。各方将矛头主要指向大都市规划...[详细]
齐鲁网 2017-11-17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以“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来生动诠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打破了简单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详细]
齐鲁网 2017-11-06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三:绿色中国势在必行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让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低碳循环发展,走一条既要金山银山、...[详细]
齐鲁网 2017-10-30

让理论永远跟上时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详细]
人民日报 2017-10-25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二:顺应绿色发展大趋势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将“绿色发展”上升为理念,提升到战略高度,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详细]
齐鲁网 2017-10-16

《中国共产党文化创新史》出版

该书梳理了党的文化创新的历史进程,总结了党的文化创新的基本经验,展望了继续推进文化创新、以文化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铸就民族精神之...[详细]
齐鲁网 2017-10-12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一:整体效能节节高

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保持各种重大关系协调推进。协调与整体关系密切。协调的范围是整体,协调的方式是发挥整体效能,协调的目的是增强...[详细]
齐鲁网 2017-10-09

《话说新发展理念》之二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硬”

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详细]
齐鲁网 2017-09-28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