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欧阳自远:致力于探月梦想,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齐鲁网

作者:冀姣

2017-07-08 20:37:07

欧阳自远

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之父” 欧阳自远

讲坛现场

第141期齐鲁大讲坛现场

齐鲁网7月8日讯 (记者 冀姣)今天上午,齐鲁大讲坛第141期在山东省博物馆开讲,今天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欧阳自远院士是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他结合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中国的探月工程,探索月亮究竟对我国科技发展、老百姓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多大作用,未来的探月计划等。本期大讲坛由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院程传福教授主持。(理响中国:sdlilun)

自古以来,中国古人就有嫦娥奔月的美好梦想

欧阳自远认为,月亮把它圣洁的光辉洒遍整个大地,自古就激起人们无穷的遐想,我国自古以来有各种各样与月亮有关的传统小说、文学思想、风俗传说。古人看到月亮从弯弯的新月到最后满月、又变成新月,周而复始,因此把这个循环叫做一个月,每个月有两个节气。过去我国是农耕社会,24节气对古人的生活、农耕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中华民族对月亮寄予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月亮象征着宁静、温馨、和谐、思亲,我国有很多诗词歌赋,特别是远方的游子对于家乡、亲情的思念都寄情于月亮,月亮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嫦娥奔月、广寒宫、玉兔、吴刚的传说,可以说,嫦娥奔月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梦想。

欧阳自远认为,月亮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潮汐,这个潮汐跟海潮摩擦的力量、地球的自转刚好相反,有一个反作用力,让地球转得越来越慢。欧阳自远提到,现在一年365天,实际上是365.25天,每一天24小时,实际上是23.934小时。再往前,恐龙灭绝的时候,一年有376天,每一天只有23.4小时,到10亿年以前,每一年有516天,每天有18小时,现在24小时转一圈,确实是越转越慢。

另外,今年(2017年)元旦零点到达的时候,所有国家的时钟调整了一下,加1秒钟,平白无故地这一年加1秒,叫闰秒,过几年又加1秒,一个人过一辈子最多加10秒左右,但地球记录下来,1秒1秒累计下来就越来越慢,月亮每年离开地球3.8公分。地球跟月亮的距离平均是38万公里,一年增加一点毫无感觉,所以月亮离地球越来越远,起码要几千万年、几亿年才观测到。

另外,潮来潮去,把陆地的养分带到海洋,同时也把海洋的生物冲刷到潮间,让它们慢慢适应陆地的环境,所以地球历史上海洋的生命是逐渐迁到地球上来的。“嫦娥一号”拍摄的地球表面,大大小小的坑很多,月亮在自转,地球外面有好几万个小行星,时不时撞到地球上。恐龙灭绝就是因为陨石撞到墨西哥的陆地,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生命是脆弱的,但是生命的演化是极其顽强的。月亮在地球外面转,抵挡了很多本来应该撞到地球上的小行星,所以月亮以它微弱的身躯抵挡了很多的行星的撞击,月亮是我们忠实的保卫者,是地球的好女儿。   

月球上有丰富的资源可供人类使用

欧阳自远介绍,经过20-30年认真的研究,大家明白了几件事情,第一,月球有重大的军事战略地位,它是当代太空战新的制高点,因为在月球上设置一些军事设施,只要1.3秒就可以摧毁环地球的军事设施,却永远打不到它,所以大家都在抢占月球上的军事设施,就是科技考察站。

第二,月球有丰富的能源。一种是太阳能,月球上没有任何建筑物,所以太阳能的能量密度在月球上要比地球大的多,能不能把月球的太阳能加以利用,这些太阳能怎么传达到月球来,怎么搜集月球的太阳能,这些解决了,就能够获得月球的太阳能,人类子孙万代、子孙万万代都不需要任何能源,而且这是最清洁、最好的能源,但是这项工程极其浩大,要全世界联合起来实施。月球上还有一种能源——氦3,它是核聚变发电的重要原料,核聚变发电是人类的终极能源。“嫦娥一号”其中有一个任务就是探测全月球氦3资源如何分布。最后“嫦娥一号”做到了,完成了这个任务。

第三,月球的环境很洁净,有很多产品在地球上生产需要创造这个条件,就可以到月亮上去生产,另外在月亮上有很多好处,可以观测天文,可以做很多实验。

第四,月球上的资源丰富,月球上的铁矿有一个中国那么大,但是谁也不会开采。我们必须要有到达月球的能力,才能在月球上有自己的话语权,才能维护我们在月球上的合法权益。

“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顺利执行任务,月球上有了真正的“广寒宫”

谈到中国的月球探测,欧阳自远介绍,2004年大年初二,温家宝总理批准了第一次月球探测计划的实施,报的经费是14亿人民币,第一次去月球,把火箭、飞船所有的设施加起来,而且把基础设施建设好,全部完成任务,还要培养出一支队伍来,总共14亿,相当于北京市修2公里地铁的钱。这真的实现了,没有多花一分钱。

欧阳自远分别介绍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的情况。“嫦娥一号”,一共飞了一年四个月,对月球进行了全面、总体、综合性探测,并培养了一支年轻的队伍。欧阳自远提到,这是我国尝试着第一次离开自己的摇篮,做一个月亮的地图,测月球表面的成分,月球表面的环境、空间的环境,这些人家都做过了,中国人因为晚去,就应该比别人做得好。第二,有一些别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中国得做,比如说探测资源的分布。2007年发射,就是严格地按照这个走,走了13天14个小时19分,行程206万公里,到达月球。飞离月面200公里高,用三只眼睛同时拍下来,三张照片构成一体的照片,我国交了一张全世界最好的图。另外还有一个测高仪,每一秒测一个点的高度,一年零四个月飞下来可以测两千多万个点,把这些点合起来就是立体图。然后测成分,看每种元素是怎么分布的。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办法测土壤的分布和氦3资源的总资源量,最后换算出来了,氦3的总量是103-129万吨,全世界一年只要一吨就够了,至少可以解决全世界100万年的需求。

“嫦娥二号”在“嫦娥一号”的基础上做了很多改进,飞离高度是100公里,这个高度基本是贴着月亮表面飞。拍照角度也改了,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得很仔细,所以可以做出一张7米高分辨率的图。“嫦娥二号”半年完成任务后,便飞到离地球150万公里的地方。2011年6月9号离开月球,花了7天飞到那个地方,在那里坚守阵地完成任务,天天从早到晚一直探测,积累了大量资料。欧阳自远提到,现在“嫦娥二号”一直在飞,离地球大概4亿多公里,设计让它2029年再回到地球附近,祝福它一路平安。

“嫦娥三号”是2013年发射的,给它定的规矩是发射以后被月球抓住,在15公里高的地方降到指定地点,这个太难。它自己找地方,地球上完全来不及指挥它,它靠自己的智慧拍了4000多张照片,最后自己选了一个地方降落下去。欧阳自远讲到,“嫦娥三号”非常聪明,降落的非常好。它给着陆器拍照,着陆器给它拍照。“嫦娥三号”着陆的虹湾地区,我国向国际申请,已经得到批准,命名为广寒宫,所以月亮上有一个真正的广寒宫了,广寒宫是我国的着陆器和月球车着陆的地方,广寒宫里有很多的大坑,是用古代28星宿的名字命名的,围绕着广寒宫的是古代最著名的28颗星,这些星都是古代预言着国家命运的行星,都围绕在广寒宫。

我国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2049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欧阳自远提到,在第一个100年到来之际,也就是2020年,我国的科学家要完成三个任务,第一,今年年底要发射“嫦娥五号”,很多困难的技术问题要攻关,8.2吨的东西要带到月球上,要用“长征五号”在海南岛发射,确保“嫦娥五号”在今年11月发射上去,在月球上自动打钻取样,最后原封不动地带回地球。明年要完成一个更艰难的任务,要降落在我们完全看不见的另外半个月球上,派一个卫星绕着月球飞,跟地球联系,完成人类史上第一次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完成这些之后,可以把中国的宇航员送上月球,完全有把握会安全地返回地球。

欧阳自远提到,将来我们要探测太阳系里面到底有没有生命,能不能在太阳系里找到一个星球进行改造,让它变成第二个地球,为地球找到第二个栖息地,唯一的选择就是火星,所以首先探测火星。中央已批准,2020年去探测火星,我国第一次去,是轨道器+火星车联合探测火星,探测火星有没有生命,了解它的环境,今后进行进一步改造。最近中国对掉在摩洛哥的火星陨石做了震惊世界的成果,在这个陨石里发现了生命体,这比美国要早半个月。欧阳自远认为,人类通过几个世纪的卓越努力,能将这颗贫瘠的行星改造成一个拥有蔚蓝色天空、绿色平原、蓝瑟湖泊和生态环境友好的星球。另外要探测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它有68个月亮,月亮4上面有岩石,另外可能有海洋、可能有生命,不过这个要到现场去才知道。最后,欧阳自远表示,作为科学家,他们一定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也要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一起期待!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韩延明:在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韩延明:在新时代弘扬沂蒙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在“中国梦”语境下,沂蒙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应纳入国民教育体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的全过程。[详细]
齐鲁网 2018-08-10

齐鲁大讲坛预告:韩延明——沂蒙精神的真谛与启迪

8月10日(周五)上午9:30,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一级巡视员韩延明将做客齐鲁大讲坛,主讲“沂蒙精神的真谛与启迪”,地点为山东博物馆...[详细]
齐鲁网 2018-08-08

第157期齐鲁大讲坛预告:李玫瑾——家庭中的心理抚养

5月20日(周日)上午9:30,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将做客齐鲁大讲坛,主讲“家庭中的心理抚养”,地点为山东博物馆一楼报告厅。[详细]
齐鲁网 2018-05-15

新旧动能转换如何破题?胡金焱做客齐鲁大讲坛解读

山东如何抓住供给侧改革的契机,做好新旧动能转换呢?3月24日下午,2018年首场齐鲁大讲坛在山东博物馆举行,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教授,...[详细]
齐鲁网 2018-03-26
卓泽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时代的要求

卓泽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时代的要求

中国的历史发展提出了法治化的要求。目前,依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要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要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详细]
齐鲁网 2017-10-01
胡金焱:要依托金融来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和新的产业形成

胡金焱:要依托金融来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和新的产业形成

通过创新驱动战略,来激发新的增长活力,产生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新的方式。所以要通过技术进步,来带动新的产业的形成。这个新产业我们要...[详细]
齐鲁网 2017-06-28
金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生活真谛

金辉: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寻幸福生活真谛

我们的党和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正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实现中国梦需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详细]
齐鲁网 2017-06-03
常修泽:结构转型与动能转换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核心

常修泽:结构转型与动能转换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核心

结构如何转型、动能怎么转换,一定要HOLD住一个核心命题或者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性的理念和思想,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人本。[详细]
齐鲁网 2017-05-22
史跃峰:艺术品市场只有跟金融结合才能走向规范、走向透明

史跃峰:艺术品市场只有跟金融结合才能走向规范、走向透明

在史跃峰看来,我国艺术品市场只有跟金融结合,才能走向规范、走向透明。如果总是与民间金融、地下当铺等产生关系,那么艺术品市场将永远是...[详细]
齐鲁网 2017-05-06
张燕生:创新驱动 山东应在“一带一路”中扮演领军角色

张燕生:创新驱动 山东应在“一带一路”中扮演领军角色

“一带一路”是全球跨国公司最不愿意去的地方,因此成为全球竞争最薄弱的地方。所以又是中国企业完成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中国到世界,从...[详细]
齐鲁网 2017-04-29
迟福林:山东经济转型赢在转折点更具现实性、迫切性

迟福林:山东经济转型赢在转折点更具现实性、迫切性

迟福林院长作为一位经济转型和改革研究方面的学者,在他看来我们国家正处在深度经济转型的进程中和深化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阶段。[详细]
齐鲁网 2017-04-22

齐鲁大讲坛第132期预告:吕韶钧——太极文化助力健康中国

本周日(12月18日)下午2:00—4:30,第132期齐鲁大讲坛将在山东博物馆一楼报告厅开讲,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吕韶钧将主讲“太极文化助力健康中国”,...[详细]
齐鲁网 2016-12-17

齐鲁大讲坛——“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文明”专题讲座在泰安开讲

齐鲁文化视角看四个全面系列讲座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文明”专题讲座在泰安开讲,文化部原部长王蒙、山东大学法治中国研究所所长肖金...[详细]
齐鲁网 2016-12-14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