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祝合良

2020-12-21 10:32:12

原标题: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了重要部署,其中提出要“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时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从国际上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现代流通体系是指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流通实体系统和流通制度系统。主要包括三大体系:一是由现代流通主体、流通客体、流通载体和流通方式构成的流通运行体系;二是由流通基础设施、流通标准、信息监测服务、商品应急储备、市场应急调控等构成的保障体系;三是由流通管理体制、流通政策、流通法律法规、市场营商环境等构成的规制体系。纵观世界流通业的发展,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消费革命的不断兴起,现代流通体系会相应发生重大变革。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流通效率是提高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效率的重要方面之一。高效的流通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把生产和消费联系起来,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财富创造。因此,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都离不开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体现在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显著改善等多个方面。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仍然不高,还存在不少堵点亟待打通,流通保障能力还需要加强。“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还需加快构建保障有力、畅通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等提供强大动能。

抓住“十四五”时期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点

针对目前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存在的问题,谋划好“十四五”时期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今后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其一,大力加强流通主体建设。流通主体是流通运行的关键。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提高流通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关键是要加强流通主体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流通企业。为此,就要加强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品牌化建设等。同时,还要进一步鼓励流通企业开展连锁经营,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鼓励流通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流通运行质量;鼓励有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实现全球要素优化配置和资源整合;鼓励流通企业强强联合,培育一批大型流通骨干企业。

其二,以数字化驱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向各领域渗透。我国流通产业需加快全行业的数字化应用和推动对传统流通企业的改造,加大数据、技术等要素的投入,促进我国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消费领域出现了提质扩容、方式创新、消费分化等一系列变化,迫切需要流通体系转型升级和加快创新,大力发展数字流通,以促进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带动新零售、新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

其三,大力加强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供应链创新是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和各产业高效协同、融合创新的重要途径。为促进国际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良性循环,应重点围绕供应链标准化、智能化、协同化、绿色化和统一标准体系、统一物流服务、统一采购管理、统一信息采集、统一系统平台开展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要发挥“链主”企业的引导辐射作用、供应链服务商的一体化管理作用,加快推动供应链各主体各环节设施设备衔接、数据交互顺畅、资源协同共享,促进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和合理配置,提高流通运行效率,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

其四,积极引导商品交易市场优化升级。商品交易市场是我国流通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在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其应具有的功能还远没有发挥出来,尚存在商品交易方式和流通设施比较落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交易效率较低等问题。而且,平台经济作为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商品交易市场以发展平台经济为重点进行优化升级。

其五,大力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流通的重要保障。要加快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和交通运输市场,优化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科学规划和布局物流基地、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加大对物流基地、冷链系统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补齐冷链物流等短板;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先进金融科技的研究与应用。同时,还要在加强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

其六,进一步优化市场营商环境。运用区块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强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发展,促进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显著改善。对一些企业以假冒伪劣、哄抬价格、以次充好等不良行为导致市场恶性竞争、流通资源失衡等后果的,应加大处罚力度。

其七,以制度创新引领流通业提质增效。要创新体制机制,增加流通领域的有效制度供给。一是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要求,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流通宏观管理部门要理清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将工作重点转变到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上来。二是要创新监管方式。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科技手段,提升监管的信息化程度,加大跨部门协作力度,探索对流通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的跨部门协同监管。同时,要完善流通领域立法,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完善基础性制度,为国内大循环畅通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供制度保障。

(作者 祝合良 系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杨凡、王江华]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架起理论通向大众的桥梁

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讲全讲深讲透,首先要在把握准确性、体现权威性上下功夫。浙江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前后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全会...[详细]
光明日报 2020-12-21

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社会建设

12月7日,党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以下简称《纲要》),着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切实保障公民基本...[详细]
学习时报 2020-12-18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功驾驭我国经济发展实践基础上凝练而成的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果...[详细]
《求是》 2020-12-18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强调“以推动高...[详细]
齐鲁网 2020-12-17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传统要素的增长驱动力减弱,科技进步对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的基础性贡献更加凸显。[详细]
人民日报 2020-12-17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雄心和决心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各国都应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一心,提振雄心,增强信心,努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详细]
人民日报 2020-12-14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知识产权能够为创新活...[详细]
人民日报 2020-12-14

促进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

我们要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继续把握好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联系,紧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详细]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0-12-11

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劳动者

培养正确劳动价值观。一个人只有拥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本质和意义。[详细]
人民日报 2020-12-11

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发挥县域经济发达、城乡发展相对均衡的优势,着力...[详细]
人民日报 2020-12-09

以媒体融合助力社会治理创新

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深入推进,各类新媒体在畅通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渠道、搭建多样化社会治理平台、汇聚各方资源、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的...[详细]
人民日报 2020-12-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今年8月下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深...[详细]
人民网-理论频道 2020-12-07

立足新起点 推进“十四五”时期立法工作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推进“十四五”时期法治中国建设、开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局面、实现中国法治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详细]
光明日报 2020-12-07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