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激发巩固脱贫成效的内生动力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崔晓丹

2020-11-18 14:48:11

原标题:激发巩固脱贫成效的内生动力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特别强调要“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这些重要部署,集中体现了我们党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奋斗目标,也为下一个五年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十三五”时期,我国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今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即将全部脱贫,中华民族将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这意味着我们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今后五年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获得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走稳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更大进步。这就要求从农村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出发,在优化产业发展、市场环境、智力支持、文化氛围上下功夫,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稳步发展。

激发巩固脱贫成效的产业动力。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发展产业作为持续增收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增强落后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正所谓“产业兴百业兴”,每发展好一个产业,就能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要激发产业动力,在产业培育上必须注重“发扬特色”,充分考虑当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禀赋结构和经济特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切忌一哄而上、千篇一律、盲目跟风;在产业集聚上必须注重“规模效应”,坚持“龙头带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坚持以规模经营为引领,支持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快速发展,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竞争优势;在产业升级上注重“技术渗透”,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科技产业、智慧产业等,提高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

激发巩固脱贫成效的市场动力。市场应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市场的活力和空间有多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多大程度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对一个地方的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落后地区有两个市场,一个是本地市场,一个是国内大市场甚至是国际市场。这两个市场都要充分挖掘潜力,形成内外相互促进、彼此互补的发展合力。从挖掘本地市场来看,中小企业是搞活经济、吸纳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主体。要加大改革力度,强化政策扶持,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为企业提供热心周到、高效便捷的服务,增强本地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从开拓域外市场来看,“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领域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就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落后地区要积极适应和利用好这一重大机遇。必须瞄准国内广阔的市场需求,在本地和域外大市场之间架起桥梁,打通区域、城乡的流通网络,为劳务、商品等在更大范围内流动创造条件。尤其要积极适应信息网络技术的迭代发展,弥补落后地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充分利用好电子商务等营销手段,使本地商品卖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

激发巩固脱贫成效的教育动力。扶贫先扶智,落后地区持续增收致富必须教育先行。从全国范围看,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持续抓好基础教育,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及时改善乡村教学设施,提升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水平,让落后地区的孩子接受更优质的义务教育。另一方面,对于落后地区的人民群众,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要从职业教育入手,聚焦产业和就业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其成为有本领、懂技术、肯实干的劳动者,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激发巩固脱贫成效的文化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随着贫困地区陆续摘帽,绝大部分贫困人口逐步摆脱物质贫困,摆在面前更长远的任务是培育他们持续奔富的文化动力。要坚持“以文育民、以文惠民、以文乐民、以文富民”的思路,发挥好主流价值和文化的引领作用,大力弘扬与践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思想观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乡风民风。要充分发挥制度激励作用,通过先进典型宣传、榜样示范引导和完善正向激励等机制,形成“先富带后富”的社会氛围。同时,要下大气力改变落后的风俗习惯,破除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发挥乡规民约等在乡村振兴中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鼓励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营造和谐良好的文明新风。

总之,巩固脱贫成效、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我们要保持政策的稳定和可持续性,不断激发产业、市场、教育、文化的内生动力,从而更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写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不断迈进。(崔晓丹)

[责任编辑:杨凡、王江华]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新时代民营企业家要做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身处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尤应以先贤为榜样,牢固树立家国情怀,以产业报国、实业强国为己任,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详细]
经济日报 2020-11-17

大力弘扬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奋斗是伟大精神永不衰竭的源泉。伟大的精神产生于伟大的奋斗,伟大的奋斗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详细]
宁夏日报 2020-11-17

以坚持创新赢得发展主动权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大胆闯、大胆试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不但做到了“一子突破”,还起到了“...[详细]
人民日报 2020-11-17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添新的活力

民法典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法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制度需求。[详细]
人民日报 2020-11-17

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鼓励创新深挖发展潜力。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详细]
人民日报 2020-11-17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百年研究历程与经验启示

中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研究已走过传承与发展的百年历程。文本编译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提升,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学术队伍和专业平台...[详细]
光明日报 2020-11-16

不懈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路径

恩格斯高度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主义原理》《共产党宣言》《自然辩证法》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揭示了人类史和自...[详细]
人民日报 2020-11-16

以唯物史观引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恩格斯是唯物史观的创立者之一,也是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者和不懈推进者。在恩格斯诞辰200周年之际,深入研究其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贡献,进一...[详细]
人民日报 2020-11-16

做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

三十而立,更立潮头。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令世界将目光聚焦于上海浦东、聚焦于新时代的开放中国。[详细]
经济日报 2020-11-13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详细]
光明日报 2020-11-13

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

49万,这是今年前10个月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收到各级领导干部答复网民留言的数量;200万,这是该平台自2006年上线以来累计促成解决民生问...[详细]
人民日报 2020-11-13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详细]
人民日报 2020-11-12

巩固脱贫攻坚要善作善成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通过持续努力推进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详细]
人民日报 2020-11-12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