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创造“两大奇迹”的成功密码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根乔

2020-09-01 11:33:09

原标题:创造“两大奇迹”的成功密码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可以说,这“两大奇迹”是我们党执政成就和国家治理成效的重大标志。正确认识“两大奇迹”及其背后的必然逻辑,需要多维度解读创造“两大奇迹”的成功密码。

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创造“两大奇迹”的政治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加强社会治理、形成良好社会秩序,为社会长期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在,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前进征程上,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到治国理政全过程和各方面,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不断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是创造“两大奇迹”的重要法宝。科学理论是引领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坚定对科学真理的信仰,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充分发挥中国制度优势是创造“两大奇迹”的坚实保障。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制度创新,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竞争较量更为尖锐复杂的新形势下,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持续推进改革开放是创造“两大奇迹”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保证了社会大局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当前,拿出更大的勇气、更多的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营造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涌流,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是创造“两大奇迹”的思想根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为民族精神注入生机和活力,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离不开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只要中国人民始终发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积极争取和平稳定国际环境是创造“两大奇迹”的外部条件。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与整个世界的和平稳定紧密相联。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 杨根乔 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杨凡、王江华]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崇高信仰,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之所以能把握发展方向,确立发展目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9-01

更加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顺应世界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普遍愿望,中国共产党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构建人类命运...[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9-01

人类历史发展大势不可阻挡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趋势,合作共赢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和时代潮...[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8-31

坚持新发展理念 努力书写好绿色发展新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辽宁省丹东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8-31

不断增强理论的生命力 持续推进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引领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的灯塔。[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8-31

在比较研究中彰显中国制度优势

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下大力气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比较政治学,在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8-31

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引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系统收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思考新观点新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详细]
《求是》 2020-08-28

高质量与一体化双轮驱动长三角发展

一体化与高质量犹如长三角发展的双轮。一体化是比协同、协调要求更高的区域发展阶段,是长三角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是...[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8-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公平

马克思主义认为,分配是社会生产关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受制于生产并反作用于生产。[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8-28

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详细]
经济日报 2020-08-27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中国共产党是成立近百年、掌握全国政权70多年的世界大党,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国家的面貌、...[详细]
经济日报 2020-08-27

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我们党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为什么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为什么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8-27

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

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8-27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