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陈一新

2020-01-20 10:06:0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石。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大意义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意义重大。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长治久安。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注重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社会治理的意愿强烈。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更好体现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的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各种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我们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高风险防范化解的前瞻性、系统性、协同性,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增强制度自信、强化制度意识、彰显制度优势、发挥制度威力,抓紧建立健全社会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当前要重点坚持和完善以下制度:

党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制度。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请示、报告、决策、执行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社会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国家政治安全捍卫制度。完善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制度,防范抵御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构筑国家政治安全“防火墙”。

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制度。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制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制度,让更多矛盾纠纷在萌发阶段、诉讼之外得到妥善化解。

社会治安防控制度。完善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制度,健全区域联动、部门协作机制,完善重点物品监控制度、重点部位安全保卫制度,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

公共安全监管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健全跨部门、跨地区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完善互联网内容建设制度,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完善网络安全协同参与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依法监管、网站自净、网民自律、社会监督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网络社会治理模式。

社会力量参与制度。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制度。健全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度,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在社会治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外包等方式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市场化水平。

社会基础管理制度。完善实名登记制度。完善户籍管理制度。健全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完善产权制度,促进市场主体立恒心、增信心。完善社会心理服务和疏导制度,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制度化,建立健全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的工作机制。完善综治中心制度。完善乡镇(街道)政法委员制度。完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制度,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

智能化建设制度。完善资源共享制度,推动各部门数据集成应用,实现社会治理信息资源一体化。完善标准规范制度,建立公共机构数据标准体系。完善深度应用制度,推进电子政务和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安全防护制度,推进安全技术措施与大数据平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应用。

社会治理队伍建设制度。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完善专业化建设制度,实行相关职业准入制度。完善从严管理制度,落实重要岗位异地交流任职和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完善激励保障制度,健全依法履职免责、容错纠错等制度。

平安建设责任督导制度。完善督促检查制度,完善平安建设考评制度,创新表彰奖励制度,推动形成创先争优良好局面。完善督促整改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点任务

巩固和发展“中国之治”赋予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新的任务。我们要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重点做好捍卫政治安全、强化治安防控、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公共安全等工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要把捍卫国家政治安全作为首位工程来抓。要筑起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的铜墙铁壁,构建党委领导、多方参与、社会协同的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坚决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要铲除影响政治安全的土壤,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做好反邪教工作,深化反恐怖反分裂斗争。

要把防范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控制性工程来抓。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化解历史遗留累积的存量问题,着力管控新形势下出现的增量问题,坚决遏制各类矛盾问题交叉感染、叠加升级产生的变量问题。要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制度,构建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体系。要把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作为最主要抓手,推行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领导干部每月下基层大接访。要拓展多元化解渠道,发挥好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诉讼等方式在化解矛盾中的作用。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严防发生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案件。要把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要加快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整体水平。要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咬定三年为期目标不放松,以“破案攻坚”开路,以“打伞破网”断根,以“打财断血”绝后,以“问题整改”提质,坚决把黑恶势力扫荡干净。要在标本兼治上下功夫,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有效净化社会政治生态。

要把保障公共安全作为底板性工程来抓。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从健全长效机制入手,织密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要从最突出的问题防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加强重点物品、重点行业、新业态新技术新领域等安全监管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要从最基础的环节抓起,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推动城乡公共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一体化,把好基层公共安全第一道关口。要从最明显的短板补起,加强信息化源头管控、精准化监测预警、动态化风险评估、智能化威慑打击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建设,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从事后应对向事前防范转型。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体制保障

发挥制度优势,必须强化体制保障。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横向构建共治同心圆,纵向打造善治指挥链,增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和制度执行力。

构建党委领导体制。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加强对社会治理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社会治理重大问题。发挥党委政法委在平安建设中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等作用,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格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共建共享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构建政府负责体制。政府要全面正确履行职责,将该由政府管的社会治理事务管好、管到位。加强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运用法治方式和现代科技加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构建群团组织助推体制。完善党建带群建制度机制,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群团组织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预防违法犯罪的制度化渠道。

构建社会组织协同体制。重点扶持发展城乡基层生活服务类、公益事业类、慈善互助类、专业调处类、治保维稳类等社会组织,采取购买服务、定向委托等方式,发挥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相统一,确保社会组织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构建人民群众参与体制。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强流动人口、两新组织、网络空间的群众工作,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

在坚持和完善社会治理体制的实践中,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打造好市域前线指挥部。要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积极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模式。二是构筑好基层“桥头堡”。要实行县级对乡镇(街道)赋权赋能,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科学合理划分网格范围,加快打造“红色物业”,让“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三是建设好社会细胞。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传递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观念,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中央政法委秘书长 陈一新)

[责任编辑:杨凡、王江华]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坚持人民性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1-17

在总结历史与把握现在中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致力推进的是前人从来没有进行过的伟大事业,从历史中汲取养分、集聚奋斗动力、坚定奋斗信念,是未来取得成功的关键。[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1-14

主题教育开启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新起点

2020年1月8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详细]
人民网 2020-01-10

高校“课程思政”供给侧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与此同时,探索各门课程的专业内容中的育人内涵,可以从专业知识背后的人文故事入手,通过人类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讲授科学的思维方法、创...[详细]
人民网 2020-01-08

完善宏观经济政策 提升经济治理效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国的经济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宏观经济政策在以下方面发...[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1-07

胸怀两个大局 开辟发展新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相互交汇、彼此深刻影响的。研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离不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视野。[详细]
光明日报 2020-01-03

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1-02

伟大事业在斗争中日益发展

不斗争,就不可能取得今日的发展奇迹;不斗争,就无法实现我们的伟大梦想。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2-30

郑新立: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就要使年度调控措施与长期结构调整目标保持一致。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就要找准制约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症结所在,...[详细]
人民网 2019-12-25

为世界谋大同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风范担当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和使命担当,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详细]
光明日报 2019-12-13

探索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代“三...[详细]
经济日报 2019-12-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历程和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借鉴我们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根据地执政的宝贵经验基础上,经历了新中国70年...[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2-02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的五个基本特性

在经济方面,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详细]
经济日报 2019-11-2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