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思想意涵与实践要义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曲波

2019-05-06 09:10: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论断,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要求,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需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当前,在劳动教育中仍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和薄弱环节,以及个别学生不会劳动、轻视劳动和缺乏劳动机会等问题,制约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实效发挥,影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全面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多维属性,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要义。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塑造劳动观念、传递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和培养劳动习惯等为主要内容,旨在系统提升受教育者的劳动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德育活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力量。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正是在此意义上,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根据劳动方式的差异,将人的存在形态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和“自由个性”三种形式。随着劳动能力的不断提升,人类逐渐摆脱异在力量的束缚,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身的全面本质,生成为自由而自觉的存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与社会成员素质显著提升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注重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并将其视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和“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迫切需要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四重属性。其一,价值属性。劳动教育不仅具有传授知识技能的工具性价值,并且具有创造美好生活的终极性价值。劳动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劳动是一切财富和幸福的源泉,鼓励他们用创新性劳动去创造新生活,形成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生动局面。其二,社会属性。劳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多方协作,才能形成育人合力。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在儿童的心灵中播下热爱劳动的种子,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各级各类学校应着力建设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教学体系,探索构建涵盖动手实践内容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要对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开展检查指导,健全政策,出台指导意见和大纲。全社会共同参与,整合资源、搭建基地,形成立体化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其三,历史属性。不同时期劳动教育的理念、目标及内容被打上了历史烙印,并保持着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创新追求。新中国教育史上,我们党结合实践需要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行动指南。其四,审美属性。劳动教育科学地揭示了美的根源在于劳动的真理性认识,并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不断地培养审美观念、提升审美旨趣、充实审美体验,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有鉴于此,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劳动文化。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始终将勤勉劳作视为社稷之基和生活之本,崇尚“天道酬勤”“天亦惟用勤毖我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等理念。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中劳动思想的现代转化,有助于提升劳动教育的精神品格,使其更富人文属性和历史底蕴。

推动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构建大中小幼相互贯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衔接的教育机制。劳动教育的开展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自身规律,循序渐进地在不同学习阶段开设相应课程,激发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内生动力。鼓励中等职业学校与中小学联合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为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动校内外教育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家务劳动、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科技创新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营造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舆论环境,增强学生对于劳动的情感认同、理性认知和实践自觉,鼓励他们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作者:曲波,系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五四运动:中国近代谋求民族复兴的历史新起点

五四时期,确立了救国复兴的新思想、理清了道路选择的疑惑、准备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和干部基础,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详细]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05-05

以开放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体现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系统思考和不管风云变幻都“一诺千金”的担当。中国人历来讲求“一诺千金”。我们高...[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5-05

让信息化成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能

作为在全国最早实施数字省建设的福建省,在信息化发展和数字经济发展上更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详细]
央广网 2019-05-05

美国智库学者:“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债务陷阱”

同样关注“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国智库伍德罗·威尔逊中心的中国环境论坛负责人詹妮弗·特纳女士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宣传自己的乡村太阳能...[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5-04

古丝绸之路与共建一带一路

研究和总结古丝绸之路上经济、政治、文化交往和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经验,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构...[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4-24

抢抓“智能+”催生的新机遇 培育更强劲新动能

在此背景下,应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理解“智能+”的深刻内涵,抢抓“智能+”催生智能经济形态的新机遇,促进其与经...[详细]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2019-04-17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新趋势

数字生态圈加强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黏性,高度的内在关联使得企业履责行为的外部性不断增强,价值溢出的趋势更为显著,企业的某一履责行为很...[详细]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9-04-17

以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正在通过一系列举措向世界表明,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4-17

“中国崩溃论”的“崩溃”

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和中国理念正迅速走向世界,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一个又一个中国方案。[详细]
中青在线 2019-04-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具有五千年文明传承的中华大地,赓续科学社会主义基因血脉,凝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富有鲜明时代特...[详细]
中国青年报 2019-04-15

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行动指南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们党关于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科学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4-13

让共享经济走好未来的路

相关部门可以在建立健全根本性、底线性制度规范方面发挥指导和引领作用,通过建立行业自律准则、企业章程等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并积累经验,...[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4-11

“减税组合拳”激发经济活力

税制改革既能拓展市场主体收益空间,又可增强消费主体购买能力,当前增值税改革正是从供需两侧为经济发展输血造势。[详细]
齐鲁网 2019-04-10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