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田鹏颖:标注全面依法治国的新高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田鹏颖

2019-02-18 13:10:02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近日,《求是》发表的习近平同志署名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集中统一领导,解决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方面,深刻论证了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重大意义,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领导的重要论述,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高度理论自觉

法治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如果人类其他发明使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然,那么人类发明法治则使人类学会如何驾驭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特别是依法治国无疑是现代文明的根本标识。如果说“依法治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十五大开始确立的基本方略,而这种基本方略是经过近20年激烈思想交锋、严峻社会现实倒逼的结果,那么“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的一个“全面”,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次高度自觉和创造选择。文章深度关注法治与政党、法治与权力、法治与治理、法治与国家、法治与社会、法治与人民的逻辑关系,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啻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的自我驾驭、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领导的重要论述,强化了法治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的保障地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同志以更加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加宽广的世界视野,更加深邃的未来眼光,审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审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视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深刻阐释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功能。

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领导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孟德斯鸠说过,“为某一国人民而制定的法律,应该是非常适合于该国人民的,所以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竟能适合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话,那只是非常凑巧的事”。这表明一个国家的法治之路,只能植根于这个国家的土壤,简单的拿来主义只会水土不服。对此,马克思明确指出:“法律应当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这就是“十个坚持”,即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同志指出:“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领导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这“十个坚持”的灵魂,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最根本保证。必须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科学指南,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作为根本准则,把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要求。在此基础上,不断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从而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总之,只要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切实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每个人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让尊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那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只是一种思维方式、治国方略,一定能够成为一种“国家信仰”。这就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新高度。

(作者系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变革及其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对传统哲学的变革中,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全面揭示了实践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世...[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2-18

以现代市场体系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作为一种主要的制度安排形式的调整,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最根本的就是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详细]
《经济日报》 2019-02-15

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

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既积极主动阐释好中国道路、中国特色,又有效维护我国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详细]
《红旗文稿》 2019-02-15

实现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以党的基本法规的形式,对党领导政法工作作出规定,这是我们党回应新时代政法工作新任务新考验新挑战,坚持依法...[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2-13

从城市、产业和机制入手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群

我国正在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别是面临当前全球化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迫切需要建立自主可控的...[详细]
《经济日报》 2019-02-13

在伟大改革开放精神引领下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新时代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就必须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让它在新时代熠熠生辉,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2-12

增强民法学理论创新的主体意识

坚持主体意识是我国民法学繁荣发展的重要经验。中国民法学者不能做西方理论的搬运工,而应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自己的见解,做中国学术的创...[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2-11

数字手段助力非遗教育进校园

传承民族之“根”、铸造国家之“魂”,还有待于教育工作者担当起非遗教育这一伟大而紧迫的使命。[详细]
人民网 2019-02-09

把握经济形势关键要理解“稳”“变”“忧”三个字

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大攻坚战,在去产能、去杠杆、控债务、强环保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虽然短期产生了一定阵痛,但经...[详细]
经济日报 2019-01-31

新知新觉: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科学把握新时代的斗争精神,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1-30

发展数字经济培育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

必须把握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契机,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1-30

深学笃行辩证唯物主义

今天,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详细]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9-01-29

形式主义的四张画像,谁该脸红

如此“喊口号、装样子”,必然使中央的决策部署难以执行,使政令落空,延误了党的事业,削减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1-29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