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让英雄文化成为伟大时代的主旋律

来源:《求是》

作者:慈爱民

2018-12-25 09:27:12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英雄文化的传承,是民族基因最重要的传承;英雄文化的弘扬,是民族精神力量最有力的迸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努力创作更多更优秀的弘扬革命英雄的精品力作,让英雄文化成为伟大时代的主旋律。

一、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英雄是人们昂扬精神的象征,是人们美好理想的寄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没有自己的英雄。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拥有英雄而不尊崇英雄的民族则更为可悲。任何民族和国家,如果没有英雄人物所代表的价值追求,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精神坐标和前进力量。那些为国家、为民族奉献牺牲的英雄人物,无一例外地受到本国人民的传颂和推崇,甚至跨越国界,成为人类的共同偶像。每个民族,都有令人自豪的民族文化,而最能代表民族文化核心内涵和价值取向的,就是英雄文化。英雄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艺术结晶,也是民族文化中最壮丽、最动人、最璀璨夺目的瑰宝,始终激励着中华民族九死不悔、百折不挠、生生不息。正因为英雄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力量,世界各国无不颂扬本国英雄以展示国家形象、体现民族精神。苏联英勇的卓娅和舒拉、钢铁战士保尔·柯察金、太空英雄尤里·加加林等,都是文艺作品竞相描写和赞美的英雄人物。

一部中国文化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英雄史。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每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会有众多民族精英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慷慨赴死。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这种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展开中华民族文化史诗般的画卷,每一篇幅都闪耀着盖世英雄的风采,既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忧国情思,也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恢弘气度;既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情怀,也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万丈豪情。还有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不朽诗句,更是何等的荡气回肠!

英雄从来不是一个在当下与我们渐行渐远的称谓,而是我们身边普遍而真实的存在,各个系统各条战线,到处都跃动着他们斗志昂扬、忘我奋斗的英雄身影。他们如同精神的路标,提醒着我们从哪里来,指引着我们该往哪里去。英雄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营造了全社会崇尚英雄、热爱英雄、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这既是亿万人民奋勇前进的动力源泉,更是无数英雄人物脱颖而出、茁壮成长的营养剂。不论我们所处什么时代、什么历史方位,英雄文化所倡导的英雄精神和英雄气概,从来都是照耀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灭灯塔,是激励一个民族和国家前赴后继、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特别是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弘扬英雄文化,用浩然正气凝聚起13亿多人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壮写新时代的英雄史诗

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必然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论时代怎样变迁,英雄精神永不过时。英雄精神作为一种崇高的价值引领,高悬天际,灿若星辰,代表着我们民族庄严豪迈的精神追求,凝聚着正义的力量和无畏的勇气,永远都是我们不断开拓前进的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是一支英雄济济的民族先锋队。家国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义无返顾地举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旗帜,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斗推倒三座大山、披荆斩棘建设新中国、乘风破浪推进改革开放,构成了中华民族英雄文化最为壮丽的篇章。在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里,泱泱南湖、莽莽井冈、滔滔湘江、茫茫雪山、漫漫草地、高高六盘、巍巍太行……哪一处没有留下英雄的足迹,哪一处没有洒下英雄的鲜血!不说中国工农红军浴血罗霄、鏖战闽赣、五次反“围剿”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仅在长征途中,就有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攻占腊子口……哪一场战斗不是惊心动魄的英雄传奇!哪一个故事不是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有了无数英烈创造的英雄故事,文艺创作才会有如此动人心魄的素材;正是有了这些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英雄文化才会有如此雄浑、厚重的底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一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台词,让多少人热血沸腾、激情燃烧。无数的英雄就是在读了描写英雄故事的小说,看了展现英雄形象的电影,伴随着赞美英雄的歌声而成长为英雄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共和国构造和平盾牌的“两弹一星”科学家英雄群体和雷锋、王杰、欧阳海、焦裕禄、麦贤得等一大批英雄模范,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的“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还有创造了“史诗级”迫降奇迹的英雄机长刘传健、把一生献给祖国海防事业的“守岛英雄”王继才等,无一不是在英雄文化的哺育下成为英雄的。

新时代,满腔热情地讴歌英雄和英雄业绩,大力传承和发扬英雄身上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每一个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和网络作品,要把讴歌英雄、颂扬英雄、塑造英雄作为根本和首要的任务,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英雄之美、英雄之力、英雄之魂,用对光辉历史的铭记、对英雄的怀念与崇敬,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必须清楚,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英雄精神、英雄文化的伤害。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那些光照千古的文艺精品,哪一个不是抒发深沉的家国情怀,哪一个不是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变的是创新的艺术形式,不变的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一腔赤诚。

三、坚决向历史虚无主义亮剑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伟大目标,需要礼赞英雄,需要弘扬英雄精神,需要培育昂扬向上的英雄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号召的:“要在全社会树立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良好风尚。对为国牺牲、为民牺牲的英雄烈士,我们要永远怀念他们,给予他们极大的荣誉和敬仰。”

值得警惕的是,一个时期以来,历史虚无主义肆意抹黑英雄,或否定英雄壮举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或把英雄的悲壮行为丑化为荒诞的“无厘头”闹剧,或把英雄的奉献牺牲说成是毫无价值的悲剧性错误,导致英雄文化缺失、英雄精神不振。特别是这股逆流,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旗号,以主观代替客观、以细节代替整体、以臆想代替史实,通过以偏概全、胡编乱造、搞笑戏说等手段,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大肆丑化英雄、贬损先烈、调侃崇高、质疑经典、颠覆历史。历史虚无主义肆意抹黑英雄,就是妄图从根本上摧毁英雄偶像,毁灭民族脊梁,毁掉民族之魂,进而推倒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历史虚无主义不但颠倒了历史,而且颠覆了价值追求,搞乱了人们的价值观。对英雄的亵渎和对历史的歪曲,必然会导致是非、善恶、荣辱标准的颠倒。这种是非判断标准的颠倒,必然会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而社会思想混乱就有可能导致政治上的动乱。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之所以不遗余力地诬蔑、诽谤英雄,其目的就是要否定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进行的伟大斗争的历史,企图搞乱人心,进而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如果任由这种历史虚无主义滋长蔓延,不仅党的执政地位要丢失,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积累的成就也会毁于一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也会被迫中断。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历史一再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却是一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险恶用心,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觉,坚决回击,决不当所谓的“开明绅士”,决不给那些是非不分、导向有害、格调低俗的作品开绿灯。我们要大力弘扬英雄文化,为英雄正名,明辨是非,揭穿谎言,这是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当前,文艺工作的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文艺创作生产的格局、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文艺产品传播方式和群众接受欣赏习惯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新时代文艺创作生产传播管理的方式方法还需要跟上节拍、落实完善。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指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大力弘扬真善美,坚决抵制假恶丑,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站稳立场。要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作品政治关和艺术质量关。既要从艺术上严格把关,更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力和社会责任感,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努力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气氛。

(作者:中宣部《党建》杂志社社长)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以科学态度和正确立场推进改革开放

4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引领人民绘就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坚持...[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2-25

中国一张蓝图干到底

在中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国际社会再次掀起“寻宝热”,纷纷解读中国这40年到底做对了什么,才创造出“人间奇迹”。[详细]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8-12-22

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

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注重人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以及人的能力的不断提升,是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2-21

推动法治与德治在治国理政中协同发力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2-21

“四力”锻造大理论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整个宣传思想战线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理论工作是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重要工...[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2-21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根本政治保证

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40年最重要最宝贵的经验。[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2-20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越发闪现出耀眼的真理光芒,越发彰显出无与伦比的真理力量。[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2-19

以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为了生存发展,总要结成各种各样的共同体。[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2-19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 从世界层面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这启示人们,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在经...[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2-19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已经走过170多年的发展进程,最近的几十年间,无论是理论逻辑还是实践逻辑,这条历史长河的主干越来越汇聚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详细]
《红旗文稿》 2018-12-16

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事业的实践主体

探寻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前进的规律,既要关注其中的客观性因素,又要关注主体性因素,充分认清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之所...[详细]
经济日报 2018-12-14

学者纵论4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探寻中国奇迹根本原因

顾海良谈到,我们的纪念活动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引起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关注,40年巨变,马克思思想和中国改革开放同行。[详细]
人民网 2018-12-14

新型智库建设:不忘初心 远离浮华 扎扎实实求质量

在中国推进智库建设,是形势使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的最新实践。[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2-13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