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持续推进中国水利“绿色发展”的四点建议

来源:人民网

作者:姜文来

2017-06-10 09:30:06

水利作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行业,其发展理念一定要遵循新的理念,水利绿色发展成为必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是指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笔者认为,首先,绿色发展重点还是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绿色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没有变;其次,发展的方式模式要改变,不是传统的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而是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经济发展。

水利绿色发展是指与水承载能力相适应、人与水和谐的水利发展。水利绿色发展,发展水利是第一要务,没有水利的健康发展就难以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对水相关服务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水利发展要转型,要摒弃只顾水利快速发展,不顾水资源承载力,不顾水生态的水利发展方式,应该向水利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的方向转变,实现水利与水生态双赢的格局。为了水利绿色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构建水利绿色发展的价值观体系。需要对传统的水利发展观进行改造,主要方式是“绿化”水利观。分析现行的水利观的长处和短处,将其进行融合并构建新的水利发展价值观体系。新的水利绿色发展价值观是在发展水利的同时,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创建水利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的格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对水利发展中心论进行“绿化”,走绿色水利之路。绿色水利就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全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且节水高效的利用水资源的行为与文化,它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将从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利用、水资源废弃等全过程保护生态环境,以高效利用水资源作为重要手段,并形成“绿色+水利+文化”体系。对极端环保论进行引导,将其引导到“水利+生态”双赢格局上来,单纯的保护是解决不了贫困等只有在发展中才能解决的问题。对生态水利论进一步支持和鼓励,同时强化其对其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水利绿色发展观的教育要普及和深入,不仅仅在水利界开展,要在相关的水利领域进行拓展,特别是在大、中小学和幼儿园中根据不同层次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让水利绿色发展观深入人心,成为生活的常态。

二是坚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确立了“三条红线”管理水资源,即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笔者认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水利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是水利绿色发展重要“抓手”,尽管实现这个目标还存在不少困难,但要克服重重障碍,实现此目标,水利绿色发展才有基本保障。

三是理顺水利绿色发展体制。体制对水利绿色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其进行理顺,如中央政府对水利绿色发展进行整体顶层设计,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建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相互协调对话机制,在确保水利绿色发展的前提下保障地方的权益不受损害,维持或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同在水利绿色发展的旗帜下行使相关的管理权限,相互之间就重大事项协商,将不协调之处降低到最低限度。

四是构建完善的水利绿色发展长效机制。笔者认为,水利绿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完善的长效机制做支撑。对现有的水利发展政策进行系统的梳理,将那些不适于水利绿色发展的政策进行调整,通过绿色政策促进水利绿色健康发展。对水利法律法规进行剖析,对不适合水利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正,让水利法律法规规整在绿色发展理念之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同时建立水利绿色发展考核机制,在国家层次建立水利绿色发展的考核指标体系,对涉水部门水利绿色发展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任期或者升迁的重要参考。

(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杨凡、曹晗]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核心要素

中国共产党赋予“忠”以新的深厚内涵和时代价值。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详细]
学习时报 2017-06-10

让非遗融入人民的生产生活

文化馆应该把优秀的非遗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方式结合起来,以丰富而生动的形式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6-10

用国际法治明是非、促和平、谋发展 促进人类迈向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

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6-09

让法治领域人才辈出 积极推进法学教育改革创新

今年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同志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法学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6-09

把制度自信和制度创新统一起来

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制度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人类制度文...[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6-09

我党新闻思想理论的创新发展 ——论习近平总书记新闻思想的系统性、创新性与时代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主旋律要更加响亮,正能量要更加强劲。[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6-09

成事之要在于人 推动创新发展需选准用好干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详细]
高庆波 2017-06-08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规治党之关系

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规治党,三者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详细]
文汇报 2017-06-08

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式

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并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式。[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6-08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新贡献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是对贫困问题现象和本质、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作出理论阐释的科学学说。[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6-07

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 开辟人文交流新渠道

“数字丝绸之路”是一项重要的软基础设施工程,如同陆海空的基础设施一样,也需要有通道、节点、枢纽和网络体系等基础设施。[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6-07

确保互联互通顺利实现 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法治人才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法律交流与合作是实现互联互通的重要保障。在与各参与国交往中,准确适用各国法律,有效进行法律协调,确保人员、资...[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6-06

让边境地区居民更好分享边贸红利 充分发挥边境贸易的减贫作用

我国陆地边境线沿线地区有不少属于“老、少、山、穷”地区,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在我国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时代条件下,推进边...[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6-0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