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马怀德

2019-12-03 10:23: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和举措,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民生、民族团结、外事、“一国两制”、军事等各方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熟定型程度,取决于制度的优越性能否充分展现。法律是最重要的制度形式,也是制度的最高形态。能否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法律这套规则体系转化成治理效能,将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适应时代进步潮流和国家现代化总进程,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从而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总体效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显著成就基础上,从制度层面、战略层面规划了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举措。

一是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这意味着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和机制还需要完善,特别是宪法的权威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保证宪法的全面实施,要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特别要加强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文件,使宪法全面实施具有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二是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废释并举,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加强重要领域立法,以良法保障善治,重点解决立法的针对性不足、操作性不强、立法不及时等问题,充分发挥立法在改革发展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

三是健全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本质上都是为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为此,必须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如食品药品、生态环保、土地规划等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有效实施。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律师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四是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就是要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坚决排除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干预。尤其要支持新形式的法律监督制度,拓宽公益诉讼范围。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格刑事责任追究,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遏制各领域的违法行为。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确保法律有效实施。

五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需要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厘清政府职能边界,完善权力配置,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要深刻把握建设法治政府的时代背景和现实要求,巩固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成果,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重点领域立法,逐步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是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和制度意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只有各级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实际行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能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也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的风气。要将法治观念和制度意识强不强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推动各级领导干部从内心深处信仰法治、认同法治,尊崇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树立制度的权威,把制度运行好、执行好,将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最终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能力,使更加成熟定型完善的制度体系持续发挥作用,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才能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作者 马怀德 为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本报记者魏哲哲整理)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03日 11 版)

[责任编辑:杨凡、王江华]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人们发现,诸如实施每周五天工作制、设立国家公祭日等不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和规划,都源自相关政协提案的...[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2-02

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曾有过二三百个政党。这些政党几乎都宣称救国救民,但后来绝...[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1-29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成果,凝结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具有...[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1-28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里程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站在实现“两个一...[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1-27

我国经济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

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但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能够保持稳定的中高速增长。这里仅从以...[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1-27

奇迹背后是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70年来的伟大成就概括为“两大奇迹”,即“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详细]
学习时报 2019-11-26

城乡融合发展要着眼短板重点发力

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协调好城乡关系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意义的重大课题。[详细]
经济日报 2019-11-26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可以说,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间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详细]
经济日报 2019-11-26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1-21

深刻把握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轴

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1-2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探索

回顾历史,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根据不断变化的时空环境,与时俱进地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问题并取得重大成果,实现了政治稳定、...[详细]
光明日报 2019-11-19

中国制度为何具有显著优势

不久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际航线正式通航。开工以来,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三纵一横”4条跑道、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268个机位...[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1-18

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坚持开放合作,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1-15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