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新时代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高 翔

2019-11-04 16:07:11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新时代对史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

何为史学、史学何为?史学的重大使命是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真正的史学家都将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力图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

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述往事,思来者”,是中国当代老一辈史学大家的史学追求,也是当下和今后史学研究者应该追求的目标。20世纪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宣传和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服务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如郭沫若、胡绳、侯外庐、范文澜、夏鼐、尚钺、黎澍、吴于廑、陈垣、白寿彝、刘大年、宿白、张忠培等。郭沫若先生以求真、求是和经世为宗旨,怀着“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学和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写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开辟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天地,成为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范文澜先生在延安窑洞里,克服种种困难,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叙述中国历史的著作《中国通史简编》。毛泽东同志对此给予高度评价:“我们党在延安又做了一件大事……我们共产党对于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不仅有我们的看法……也写出了科学的著作了。”白寿彝先生有感于中国缺少一部全面阐述中国历史的大规模历史著作,召集全国史学研究者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用20余年时间完成了一套12卷、22分册、约1400万字的《中国通史》,充分反映了20世纪中国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称为“积一代之智慧”的巨著。这些重要史学成果的取得表明,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中国国情,始终是当代中国史学最鲜明的特征。

当前,我国史学研究主流积极健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出现了一些碎片化、片面化、表面化现象,漠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关怀。更有甚者,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这些错误思潮是对历史的扭曲,是对史学经世致用的滥用。我们要从历史中获得什么?我们所倚重的历史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历史研究者不能做时代潮流的冷眼旁观者,更不能逆流而动,而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近些年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乡村史、城市史等研究,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学研究对社会关怀的体现,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表现。

伟大的时代必然高度重视对历史的总结和传承。习近平同志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发展历史规律,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史学研究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反观人类历史,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解决时代面临的历史问题,才能回答历史之问和时代之问,才能开创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新局面。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努力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研究成果,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史学智慧。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史学研究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必将有更大作为。

(作者 高  翔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19年11月04日 09 版)

[责任编辑:杨凡、王江华]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探索史学历史 促进史学发展

新中国70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取得的显著成就,主要表现为系统撰述类型多种多样、断代与专题研究异彩纷呈。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研讨受到关注和...[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1-04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指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道德发展的美好前景,确立了当代中国人伦理道德的根基,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的价值指引。[详细]
光明日报 2019-11-01

治理者说:以实干守初心担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对于陕西岚皋这样一个深度贫困县来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全面建成小...[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0-31

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人权事业

坚持人民在人权事业中的主体地位。“一片土地的历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历史”。人民是历史的书写者,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0-31

专门协商机构是人民政协新的综合性定位

“专门协商机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作出的新的综合性定位,鲜明标识了人民政协的民主性质、协商特征和专门属性,综合承载了人民政协...[详细]
人民政协报 2019-10-30

把民主和集中有机统一起来(人民观点)

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的制度安排,能够使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最广泛表达和反映,最大限度把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0-29

基层协商治理,党组织应发挥哪些作用

协商治理是协商民主理论在治理领域的实践和应用,蕴含着多元、民主、包容、理性等现代治理理念。党建引领是我国基层协商治理区别于西方协商...[详细]
光明日报 2019-10-2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治国理政智慧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高的人生成就莫过于通过修齐治平的生命实践,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圣王必须视民如伤,关切家庭乃至天下的利益。[详细]
光明日报 2019-10-25

培根铸魂 学深做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以《纲要》为导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详细]
经济日报 2019-10-25

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永续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明确强调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详细]
光明日报 2019-10-24

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的变革,力度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前所未有。[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0-24

“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详细]
光明日报 2019-10-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在逻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基于中国的历史文化...[详细]
人民日报 2019-10-22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