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文化创新的“术”与“道”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管宁

2018-12-15 10:34:12

《诗经·大雅》中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的文学艺术始终如《礼记》所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更是成为各自时代特有的艺术符号,形成了一条反映中国文化创新前行的审美曲线。

任何国家的富强,都需要优秀文化提供相应的精神引领与智力支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创新日显重要与紧迫。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科学为主导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产品形态和生活方式,人们的思想更加多元,因此文化创新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现实境遇。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只有立足传统,才能不忘民族之魂;只有拥抱未来,才能适应时代之需。

以传统为本 以时代为轴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智慧之源,承载着中华民族古老而常青的光荣与梦想,是新时代中国思想、文化及艺术创新弥足珍贵的财富与资源。因此,文化创新不能忘本。

我们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接融合,用新的体验与知识找回、激活、重组个体身上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再次获得活力与生机。经典文献是民族传统文化明显的符号系统,是一个民族历经岁月沧桑沉淀的知识精华,具有历久弥新的意义与价值。挖掘、利用经典文献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同时,应深切领悟传统精髓与智慧,探索传统元素的现代表达。比如,我国动画艺术曾经汲取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美术电影相结合,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开创了动画的“中国学派”,让中国传统绘画技艺得到传承和创新。

人们还记得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以现代思维和手法,运用智能科技完美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凤凰展翅、龙凤呈祥、梅花、长城、中国结、中国五彩龙等。通过“北京8分钟”,我们不仅看到了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科技的力量。未来,我们要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此外,我们还应从中国造物文化中汲取精华,以造物为媒介,创新文化的传播载体,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造物文化囊括其中,让中国文化形象更具科技感和现代美感,使中国形象更加鲜明和充满感染力。

以实践为基 以创造为魂

传统文化是创新的不竭源泉,但继承传统又不拘泥沿袭,才能超越传统独辟蹊径。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新贡献,这不仅为文化创造提供了多彩多姿的鲜活素材,也为文化新形式、新样态和新业态的产生提供了广阔厚实的肥沃土壤。成功实践源于先进理念,优秀文化源于前沿观念。文化创造应当高度关注和反映当代中国各领域的建设成就,以广大人民投身其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实践为表现对象,创造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形式新颖的文艺作品,打造工艺精巧、造型精美、制作精良的造物产品。

中国当代文化创造不但要出精品、出品牌,还要出思潮、出流派,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艺术思潮和设计流派。现代以来,欧美产生了一批明显有别于古典艺术传统的现代艺术国际大师,毕加索、马蒂斯等立体派、后现代主义和野兽派绘画,以全新视角和艺术手法观察表现世界,形成了流派纷呈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对现代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近代以来,中国艺术也开启了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艺术家,如梅兰芳、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吴冠中等,但他们总体上还是延续着中国绘画传统。在超越传统的现当代艺术方面,我们还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大师。因此,文化创造不能仅仅将思维和视野局限在传统的现代化转化上,而是要超越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思维阈限,推动当代艺术和设计创新,创造属于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语言。

以现实为骨 以未来为翼

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对未知世界和宇宙空间的想象与叙事,也创造出了一系列古代神话——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脍炙人口的艺术精品,构成东方神话故事特有的审美体系,与希腊神话遥相呼应,但在现代科幻文艺方面我们却不尽如人意,除了《三体》,我国目前鲜有优秀科幻文艺作品能跻身全球文化市场。

科幻文艺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原理的文化创造,比神话传说更具有科学精神。科幻虽然与现实相去较远,却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科学意识与想象力,缺乏科学精神和想象力的民族其创造力必然受到限制。在文艺创作方面,大胆放飞想象的翅膀,尽快寻求在科幻文艺方面取得突破,是进行文化创新的一个可行的路径。

步入新时代,文艺创作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既要关注现实,也要梦想未来。文艺作品不能只穿越历史,还要穿越未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天体物理的飞速发展,将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大变革,面对技术迭代频繁的未来世界,文化创新的关注点和把握方式也要随世运、顺时事,确立科技视野和宇宙视野,讲述现代科技神话和宇宙故事,传播普及科技前沿知识。这不仅能营造和培植科学创造的氛围与意识,而且有助于推动承载中国文化的科幻故事走出国门。

文化创新的三个向度是面对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的理性选择,是对单纯传统与现代融合向度的拓展与完善,更能体现文化发展的当代特性与走向,有利于全面推动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有利于全方位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有利于中国当代国际话语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实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作者:管宁,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杨凡、王江华]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避免失误靠扎实作风

要想抓好政策落实,避免和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前提是作风必须扎实。 [详细]
经济日报 2018-11-26

中国制度有中华文明滋养

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国发展为什么又好又快?中国制度为什么科学管用?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1-18

做好新形势下民营经济领域党建工作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目标,不能缺少民营企业党建、商会党建这一重要方面。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详细]
学习时报 2018-11-03

邪说蛊惑 戕害社会——揭开“全能神”邪教真面目

借壳宗教自创一套理论,宣扬歪理邪说;要求信徒对教主绝对服从,省吃俭用缴纳“奉献”;众多信徒背弃家庭,离家出走;制作音视频作为洗脑工...[详细]
新华网 2018-08-13

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从哪里来

青年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中的各种经历,为发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提供了实践方法,为青年干部成长成才提供了崇高榜样。[详细]
学习时报 2018-08-01

一以贯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也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6-20

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将重大时代课题作为构建理论体系的基石和主线,展现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6-11

以鲜明特色提升红色教育的吸引力

红色教育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搞好红色教育,是摆在我们...[详细]
学习时报 2018-06-11

乡村振兴要精准发力(话说新农村)

多些精准发力,从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入手,激发乡村振兴的强大活力[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6-10

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交相辉映

推进的六大经济走廊,不少部分是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重点覆盖区域,更是上合组织各方政策沟通绕不开的合作范畴。[详细]
人民网 2018-06-09

【理论新视野】正确把握和合理运用容错纠错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详细]
《求是》 2018-06-01

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实体经济根基

实体经济是强国之本、兴国之基。实体经济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深化供给侧结...[详细]
学习时报 2018-05-25

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十九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详细]
南方日报 2018-01-15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