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齐鲁网
2020-11-02 14:30:1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反映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提出的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这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刻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不断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学思践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必须更加自觉地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必须更加自觉地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并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当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21世纪世界典型样本中国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空间扩展为化解人类面临的共时性的全球治理难题,且其提供的中国方案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其实践成效深刻改变了中国和世界。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称为以“世纪”为尺度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即“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21世纪马克思主义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根本性指导作用。结合时代发展境遇,可以发现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就是坚持人民至上。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大逻辑。这一点,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得到充分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内容,共收录4篇相关文章,对于学习把握新时代党牢记初心使命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等,这些都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历史进程中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和价值旨归。我们党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体系,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的坚持和发展,是对“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奋斗目标,把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的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命题的探索和回答。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在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过程中,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持续推动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过程中,都需要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自觉担当起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因此,学思践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必须更加自觉地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汲取21世纪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理力量。不断发扬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不断创造新时代的历史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必须更加自觉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卷中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以往伟大社会革命特别是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进展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又一个伟大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清晰地展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三卷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开篇,聚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对新时代历史方位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全景式的概述与深层次的阐释。比如: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新时代的新要求;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显著优势;提出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强调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等等。这些都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厚植中国传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发挥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独特优势,并结合时代境遇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并不断创新和发展。此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进一步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其中,不论是“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还是“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向深入”的主张。都充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不仅着眼于当前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还要担负起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新使命。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进程中开辟了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现代化文明之路。这些都体现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理论自觉、理论勇气和理论智慧,中国共产党成功开辟和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因此,学思践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必须更加自觉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自觉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学思践悟党的创新理论,必须更加自觉地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是有底气的。这种信心和底气来自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实践成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我们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这份信心主要来自于靓丽的脱贫成绩单。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减贫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为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创造了制度条件,从根本上预防了普遍贫困的发生。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把经济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贫困人口绝对数量锐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方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对打好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大作用。第三卷第五部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选编了4篇重要论述,明确指出了决战脱贫攻坚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阐述了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系统总结了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贫困的这些重要论述,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和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等战略思想也使得扶贫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效。过去10年间,中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即使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挑战之下,中共中央也向中国人民作出了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些脱贫攻坚上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源泉。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以后,中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度的大规模减贫”的“中国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卷中强调:“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贫困、共同繁荣的世界。”这表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不仅是引发世界大变局的关键原因,更是引领世界大变局的关键力量,今天的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和扶贫减贫事业的历史性成就,使我们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更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团结奋进,我们将为此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因此,学思践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真理力量,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作者:韩学亮 单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基金项目“中共开国一代革命家执政党建设思想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9YB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s://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