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儒学视域下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

来源:齐鲁网

作者:郭继承

2017-03-15 10:58:03

作者:郭继承

中国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但其最深厚的根源,来自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和智慧。中国精神,在内涵上既反映了人类社会共性的文明成果,也包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创造,唯有如此,才能彰显“中国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正确理解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既是全面理解中国精神内涵的需要,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儒学视域下的中国精神,有以下民族特色:

首先,在如何看待人类自身的命运问题上,中西方的文化存在巨大差别。“命运”的话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永恒话题,如何看待“命运”问题,与人类的文明道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西方文化深受宗教的影响,认为上帝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创造者,人类最终的救赎和希望就在上帝那里,这就是学者们所共识的“外在超越”之路。与此相反,在“谁在救赎人类”的问题上,中华文化提倡“自强不息”的内在救赎,强调人类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这与西方文化的“皈依上帝”的“外在救赎”有着根本的区别。

西方文化认为作为原罪的人,只有祈求上帝的庇护和宽恕才能得到救赎。中华文化则认为这个世界没有创世主,世界本来如此。这就是《易传》上所言: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也是孔子为什么强调“敬鬼神而远之”的道理。所谓的“敬”,是为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目的是为了道德教化,而不是引导人走向迷信的外在崇拜;所谓的“远之”,是孔子担心人们一旦走向了盲目崇拜和狂热迷信之后,就会迷失人生自我把握命运的方向。在中国明代,有一本家训《了凡四训》,其中明确提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强调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在自己的手里,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德行和人格,有什么样的智慧和境界,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决定了人们的命运和人生轨迹。

可以说,这种自强不息的人生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的体现,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无论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还是人类社会,到底发展的路向在何方?切不可走向对外部神秘力量的盲目崇拜和迷信,最重要的就在于人们自己的觉悟和智慧,在于人们怎么样深刻认识自己和宇宙,采取什么样的行为和努力。十八大以来,在中纪委查处的一些违法、违纪的官员中,有些人甚至买了护身符保自己平安,这种迷信完全背离了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命自我立”,“福自己求”,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在于自己如何把握,领导干部最好的护身符就是我们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个领导干部,如果能够有浩然之气,风清气正,尽责任守规矩,一定会平平安安,这样既服务了社会和人民,也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可以说,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对全世界的一种启蒙,面向未来,人类社会的大家庭,只有好好合作,互相尊重、学习和包容,互利共赢,这才是人类的未来之路。否则,如果带着唯我独尊的狂妄,奉行所谓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野蛮,固守零和游戏的狭隘自私,推行对抗和冲突的霸权主义,都不会给人类带来任何的希望。

其次,在思维方式上,西方文明从柏拉图的理念和现实世界二分,到基督教的天堂和地狱的对立,再到康德“此岸”和“彼岸”的分野,养成了西方文化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和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美国奥斯卡取得大奖的影片,很多的主题都脱不掉“正义与邪恶”二元对立的窠臼。在这种思维方式的作祟下,西方社会往往有骨子里的优越,对其他国家和民族带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傲慢,仿佛自己就是文明和先进的代表,凡是和自己不一样的文化和做法,均被打上有色眼镜的烙印。中华文化则不是如此,孟子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本就多姿多彩,五彩纷呈,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同时,每一个国家也都有自己的问题和缺点。正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孔子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和而不同”,主张不同人、不同文化形态之间相互尊重和学习,而绝对不是把自己当作真理的化身,对那些和自己不一样的文化和制度,就大加鞭笞甚至攻击。客观地说,西方国家有他们的优点,但事实上他们的问题也是非常之多;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问题不少,但我们也有很多的优势。看问题绝不可非此即彼,二元对立,而应该客观地呈现出世界的本来面貌,用正确的价值观做出判断。

再次,在宇宙万物的关系问题上,西方文化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必然带来现实社会的冲突和对抗。西方某些国家往往把自己当作真理的掌握者,带着所谓的“高傲”和“自负”,自以为是正义的代表,是上帝的选民,对那些与自己的文化和制度不一样的国家,采取敌视和对抗的态度。这实际上成了当今世界充满冲突和对抗的文化根源。那么宇宙万物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样呢?《中庸》做出了非常好的回答:“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也就是说世界万物,不是互相征服和零和游戏,更不是互相对抗和冲突的关系,而是互相资生、互相哺育。用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发展的好,对世界都是利好;世界其他国家都和平、安宁与富庶,中国也才能更好。中国崛起是任何国家都阻挡不了的趋势,而且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巨大的机会,是当今世界经济的最大引擎,可是某些国家由于自身文化的局限,并不能认识到万物并育的关系,不断的给中国发展制造障碍。实际上,对抗没有出路,合作共赢才是人类的未来。正是基于中华文化的智慧,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路一带”外交政策,成立亚投行,奉行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外交理念,引导全世界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应该说,这是非常智慧的政策和理念,儒家文化的这种精神和智慧,应该成为全世界的外交准则,只有所有的国家认识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绝不可以大压小,以强凌弱,绝不可搞什么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而是要大家一起商量,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和包容,只有这样,人类才有未来。

最后,在“小我”和“大我”的关系问题上,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多民族交融与分分和和,中国人民痛切地知道国泰才能民安,知道什么时候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治稳定,什么时候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强盛而有尊严;反之,什么时候陷入分崩离析,四分五裂,人民必然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因此,对国家和民族团结的认同,是中华文化的鲜明特色。一句话,个体的“小我”与国家的“大我”是有机统一的,国家好、民族好,人民才幸福安康;反之,只有人民活的有尊严、享受公正、自由、民主的阳光,国家才能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这种将“大我”和“小我”有机融为一体的观念,与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社会过于提倡的个体自由有所不同。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出现的单一民族国家认同与当今欧盟的分裂危机,都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片面提倡个体自由有关。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依存,共生共荣,我们清醒的认识到维护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性,个体的“小我”与国家的“大我”要紧密的融为一体,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华民族要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形成强大的民族合力,才能有效地维护民族的尊严;否则,任何“自作孽不可活”的内乱,都是自毁长城,自断未来。

研究儒家文化视域下民族精神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质,并自觉传承伟大的民族精神,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九十五周年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一个文化上没有自信的国家,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要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培育我们的文化自信。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本文刊登在《理论学习》2017年第3期)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以城市规划工作较为先进的山东省为例,调查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开展状况,从《办法》本身、城市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三方面寻找...[详细]
齐鲁网 2017-04-06

“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要做到三个“特别讲”

近日,中办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把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作为全面从...[详细]
齐鲁网 2017-04-01

在“两学一做”常态化中彰显党员先锋本色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详细]
齐鲁网 2017-03-29

宣传报道要新颖、亲和、细致 激荡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春风

“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我们不断推进具有中国有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详细]
齐鲁网 2017-03-24

全面从严治党 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是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严明纪律既是应有之义,也是治本之策。纪律是党的生命,维护党的纪律是纪委的根本任务。[详细]
齐鲁网 2017-03-24

用好“家风家规”铸就优秀组工团队

用组工“家风”打造“善学上进、忠诚担当”的团队。“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作风的体现,是家庭成员健康成长的“土壤”。[详细]
齐鲁网 2017-03-24

“初心”的力量在“为民”

近日,央视制作的系列微视频《初心》,截取习近平在梁家河、正定、宁德等地生活、工作时的片段,为我们讲述了党的总书记一路走来坚守不变的...[详细]
齐鲁网 2017-03-23

党员干部要强化自身素质 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防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有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详细]
齐鲁网 2017-03-23

党性过关是做合格党员的标尺

党员的党性是是党员的共有属性和特征,是党的性质、宗旨、目标、作风、纪律等在党员身上的综合反映。[详细]
齐鲁网 2017-03-23

全面从严治党应首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讲政治,是每一位合格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所谓讲政治,就是要时刻不忘身份,牢记作为党员干部的使命、责任和义务,任何时候任...[详细]
齐鲁网 2017-03-21

组工干部要做德才兼备的表率

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德,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的职业道德。组工干部只有做到公道正派,才能更...[详细]
齐鲁网 2017-03-17

脱贫攻坚要在精神上下硬功夫

如今,扶贫开发工作如今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近些年,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扶贫的政策,贫困人口从2015年年底的7000余...[详细]
齐鲁网 2017-03-17

树立“四种意识” 压实主体责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明确党委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主体责任履...[详细]
齐鲁网 2017-03-17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