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理响中国|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联俊胡姗

2022-09-15 15:09:09

原标题:理响中国|如何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新发展理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引,我们必须要在实践中贯彻落实,总结经验教训,解决现实问题,推进深刻变革。

践行根本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人民拥护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政治生活、平等享有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利。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基本民生和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地实施,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满足感,将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成果体现在人民身上,才是正确发展观的实践方向。

笔者认为,首先,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我国产业创新,增进民生福祉,从而实现创新发展、人才兴旺、生活美好。其次,注意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协调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急切的问题,更好地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三,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坚定推进绿色发展,用宜居舒适的生态环境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第四,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时代潮流,提高开放质量和水平,在开放中促进经济繁荣,掌握历史发展规律,防范风险挑战,给人民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第五,更加重视共同富裕,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合理的分配制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方法论的要求,也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新发展理念的形成,一方面源自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辩证法的把握,另一方面源于对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层层剖析,善于找准问题,发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直面短板、破解难题。当前,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发展的目标,是经济发展的动力。进入新时代,我们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新时代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发展以前的问题,而是发展以后逐步出现的问题。新发展理念不仅要直面问题,更要解决问题,只有坚持问题导向,才能完整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

笔者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明确新发展理念是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原则,对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要在实践中坚决破除思维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弊端,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内涵发展。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构建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卡脖子”的关键问题,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牢牢把握主导权和主动权;解决不平衡发展问题,处理发展的多方面关系,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加快推动绿色经济全面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任务;消除阻碍开放的多重因素;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人民关心的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强化结果导向,及时调整举措,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增强忧患意识。越是取得成绩,越需要如履薄冰;越是接近胜利,越需要居安思危,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回顾百年党史不难发现,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心存忧患,眼光长远,才能一次次带领中国人民战胜困难,走向胜利。

笔者认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改革进入深水期、攻坚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好党和国家的发展全局,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应对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不犯颠覆性错误的底线。

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世界新发展形势,立足我国新发展阶段,针对当前新发展课题提出来的,对于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更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迈入新征程,要在实践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根本宗旨,坚决问题导向,增强忧患意识,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过程,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早日实现。

【作者分别系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院教授、博导,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21VMZ008)的阶段性成果】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实践新论·非凡十年】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作者 谢波(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院研究员)。尽管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详细]
光明网 2022-09-15
《学习文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学习文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摘要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详细]
人民网 2022-09-08

【理论观察】实干当先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党史学习教育的扎实推进,不仅让广大党员干部受洗礼,也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巩固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就是要继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详细]
人民网 2022-09-07

高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构建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如何推进“大思政课”建设。2022年7月,由教育部等十部门共同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详细]
人民网 2022-09-06

做好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力量,但因其办学模式和...[详细]
人民网 2022-09-05

【理响中国】从中西对比视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民性

作者 王宗礼(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从一般意...[详细]
光明网 2022-08-24

【理响中国】走好“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方面特征,其中就包括...[详细]
光明网 2022-08-22

以问题为导向打造高水平思政课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笔者认...[详细]
人民网 2022-08-09

【理论圆桌会】新征程的行动指南

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详细]
人民网 2022-08-04

【实践新论·非凡十年】加强示范引领,建设美丽中国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凝聚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强大力量,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与光明...[详细]
光明网 2022-08-04

新时代“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创新的理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建设在高校广泛展开,随着理论和实践不断深化,一批典型成果得以涌现。笔者认为,从教学设计创新入手破题,可...[详细]
人民网 2022-08-04

【实践新论·非凡十年】中国经济不惧疫情冲击,逐浪前行的时代价值

自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始肆掠我国。这场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详细]
光明网 2022-08-03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关键密码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自我革命是党永...[详细]
人民网 2022-08-03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