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三重逻辑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永贵 郭亮

2019-08-13 11:01: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系统阐释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内涵、历史传承和价值旨归,在团结和凝聚中华儿女应对风云变幻的风险挑战中显示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遵循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多维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内涵,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遵循理论逻辑,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新时代爱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鲜明主题及“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是具体、真实,具有明确主题和本质的。爱国主义在中国的内涵及表现随着中华民族的不同境遇而不断变迁。抗日战争时期,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反抗侵略,救国于危亡之中;解放战争时期,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推翻“三座大山”压迫,救民于水火之中;新中国成立之初,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所作的努力上;“三大改造”完成后,爱国主义体现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努力奋斗中。改革开放以来,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汇流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磅礴动力。

“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世界在变,形势在变,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的立场不变,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不变。在新时代,中华儿女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唱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鲜明主题,才能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绽放出绚丽光芒。

遵循历史逻辑,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理性和情怀

爱国是理性绵长的情感。情感是爱国的基础,理性是情感的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体现着共产党人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里的家国情怀,体现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人生境界,是深厚家国情怀到深刻爱国理性的升华。

深厚的家国情怀孕育着永恒的爱国情结。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不是抽象存在的,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由人们爱家庭、爱家园、爱故土、爱故人的朴素情感发展而来的爱祖国、爱国家、爱民族、爱人民的伟大精神。屈原、岳飞、文天祥等爱国志士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和伟大抱负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

爱国既需要情感的基础,又需要理性的认知。爱国主义只有建立在爱国情怀的基础上,由对祖国山河的感性认识深化为对国情世情党情的理性认识,才能达到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强国之行的完美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中华儿女只有将国家核心利益、民族长远利益作为爱国言行的最高追求,把对祖国的无限热情转化为对国家忠诚、对民族热爱、对人民关切的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中发挥作用。

爱国不仅有感性的表达,更要有理性的行动。面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中华儿女只有深植爱国情怀,保持爱国理性,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增辉添彩。

遵循实践逻辑,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价值和担当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变”与“不变”,我们更加需要科学的爱国主义理论来凝聚和指引全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是凝聚和引领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纽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显示出非凡价值和巨大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说:“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自强不息、休戚与共、交汇融合,共同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中华民族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命运紧密相连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的“中国心”和不可磨灭的“中国印”,让我们能够“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

当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更加密切。只有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尊重各国的历史特点、文化传统,尊重各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善于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生机活力。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就要科学认识中国崛起、民族振兴和世界繁荣、人类进步的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世界大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我们只有遵循多维逻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涵养爱国之情、锻造强国之志、引领报国之行,才能在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中发出时代最强音。

 (作者:王永贵 郭亮,均系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意识形态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贡献和实践要求研究”[15ZDA002]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多措并举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产业振兴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发展导向,切实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产业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提供...[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8-13

美好生活需要“大健康”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8-13

中国有足够信心底气战胜任何困难挑战

翻开中国经济的成绩单,放眼高质量发展新前景,中国经济呈现的坚实支撑、巨大韧性振奋人心。[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8-13

保持革命精神 增强斗争本领 永葆党的先进性

越是在取得巨大成功和成绩面前,中国共产党就愈加强调党的建设的战斗性,愈加强调对党员的约束和奋进的鞭策。[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8-12

以改革实践回答时代之问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可以完全照搬别人的模式,解决自己的问题,也没有一条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指引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8-12

“美好生活”的范畴及其内在意蕴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历经追求温饱、小康和富裕的三种历时形态,美好生活具备基本、核心和延展的三种范畴,体现发展性、...[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8-12

“共同体”命题的哲学阐释

这一“共同体”思想并非只是基于时代情势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特别是儒家哲学传统“天人合一”“民胞物与...[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8-12

统筹推进四项重点措施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这四项重点措施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详细]
学习时报 2019-08-11

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优势

深入学习领会习主席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优势,对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详细]
解放军报 2019-08-07

中国共产党最讲认真

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党最讲认真,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掷地有声的话语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8-06

初心和使命彰显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回望中国共产党98年不懈奋斗的历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的初心、肩负的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决定了...[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8-06

中国经济在走上坡路

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中企稳,在应对风险挑战中稳进,恰恰说明了中国经济具有充足的韧性与后劲。[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8-06

新中国70年奋斗历程的启示:在应势而动中日日常新

赓续着数千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社会主义中国,也让这样一种变革精神、变革能力贯穿于70年的奋斗征程。[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8-0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