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戴小明

2019-02-20 09:32:02

法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必然。法治具有民族性、历史性、时代性、开放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产生、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刊发重要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强调:“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从法制到法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从有法可依到科学立法、从法律之治到良法善治、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植根中国大地、推进理论创新,在改革中激发活力,在开放中彰显特色。

1.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坚持党对法治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40年法治建设不断取得辉煌成就的基本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逻辑旨归,必须始终如一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要义,是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根本保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对法治工作的全面领导,从来就不是抽象的,而是明确的,最根本的就是要在法治建设中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意志和主张贯彻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和各环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

明晰党与法关系的科学认知。党和法、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根本问题,必须科学认知和正确把握。从知识发生学上来看,在古典时期,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划分尚未完成,政治学、法学的界限并不清晰,政治和法原本就融为一体。如《政府论》《论法的精神》《联邦党人文集》等西方著作常常被视为法学经典,但认真阅读这些经典文献,其着眼点在于政治理论,法律主要是作为政治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本质相同、目标一致,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既是宪法责任,更是历史担当。全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必须加快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实现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协同互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西方法学家也认为公法只是一种复杂的政治话语形态,公法领域内的争论只是政治争论的延伸。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

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新时代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具体的,必须推进保障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安排和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解难题,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统筹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工作;确保党领导立法与立法机关科学立法、党保证执法与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党支持司法与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党带头守法与全民守法紧密结合、互为促进。与此同时,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持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有效提升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探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的实现形式,保障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不断创新“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的工作方式,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

2.植根中国大地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

立足中国国情。道路标定方向,道路决定前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法治道路的选择也自然如此。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走独特的法治道路。法安天下,德润人心,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依法治国行稳致远,大踏步向前迈进,法治建设全面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立足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发,积极探索符合当前中国时代特征、体现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法治实践路径。

传承文化根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文化沃土,吸吮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养分,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法治是文化共识、价值认同之上的规则之治、互信共治、良法善治。良法尊重人性特点、尊重文化传统、尊重法治规律,良法是善治的前提,良法奠基善治。法治和文化传统具有天然的历史继承性,中华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自信的智慧源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继承者和丰富发展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发扬光大者。中华优秀法文化是新时代深化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宝贵财富、历史资源,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法文化的思想精髓。如“以德为法”“以德服人”“德主刑辅”的德治观;“富而有德、富而好礼、富而能俭”的财富观;“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自律观,等等,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中国古代数千年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广博深邃的中华优秀法文化,闪耀着永恒的治理智慧和人性的光辉。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实践的起点,也是创新的起点,问题倒逼改革、推动创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法治护航美好生活,改革开放的壮阔实践,就是党带领人民群众以法治凝聚改革开放共识,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总结法治建设成功经验,根据新的实践要求,制定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直面法治领域突出问题,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依法治国按下“快进键”、步入“快车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伟大斗争中产生形成的,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法治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法治大事的历史性变革中产生形成的,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和根本性问题,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3.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迅速变化的时代中赢得主动,要在新的伟大斗争中赢得胜利,就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稳步推进,法治理论不断创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八二宪法”明文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党的十五大明确:“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六大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谋划,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以正确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对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深入思考和科学回答,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新论断新观点新战略,创立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规律的认识达到全新的高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形成了完备的理论、清晰的逻辑、明确的话语。法治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共识。

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时代法治建设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灵魂。其核心内容是:一是坚持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二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四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五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六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七是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八是坚持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九是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十是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这些核心内容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工作布局、重点任务,创新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自信。改革是释放体制活力的不竭源泉,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再出发,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不停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要“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以法治理论创新成果引领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为此,广大法学理论工作者要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紧密结合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及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提炼出有学术性的新理论、总结出有探索性的新实践,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法治理论和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创新发展,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进一步作出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戴小明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夯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基础

专家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下足绣花功夫,把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文章往深里做、往...[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2-2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详细]
人民日报 2019-02-20

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抓...[详细]
《经济日报》 2019-02-19

进一步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在文中深刻阐述了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重大意义,强调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领导的极...[详细]
求是网 2019-02-19

增强“四力” 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2019年2月12日,宣传思想战线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宣传...[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2-19

以“守正”担当责任 以“创新”破解难题

以时代和全局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鲜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们党、国家、民族的历史里程碑...[详细]
经济日报 2019-02-19

颜晓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思维

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场攻坚战先从首都及周边地区来破局,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一盘大棋局先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来布局。[详细]
《经济日报》 2019-02-18

改革开放40年从严治党经验的深刻总结

全党要把这些遵循化为认识和行动的自觉,做到始终不忘党的性质宗旨,勇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善于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意志消除一切损害党的...[详细]
《光明日报》 2019-02-18

党员干部要注重“养气”修身

在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人们的思想观念易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风气的影响,尤其对于党员干部而言,他们如果不...[详细]
人民网 2019-02-18

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高质量发展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部署,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并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详细]
经济日报 2019-02-18

让思想再解放的闪电照亮中国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需要继续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越来越接近...[详细]
人民论坛网 2019-02-17

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从纷繁复杂的...[详细]
《求是》 2019-02-17

发挥政党外交作用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型政党制度的成功实践,彰显了中国智慧,丰富了世界政党制度模式,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详细]
人民网 2019-02-15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