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崔伟奇

2019-02-11 15:31: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成果,以高屋建瓴的理念,心系人民福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生动鲜活的实践,令人神往的愿景,科学系统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要举措和历史性成就,集中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为新时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讲话站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高度,阐明了生态建设与文明发展的辩证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讲话是对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既反思了农业文明的历史教训,又揭示了工业文明的根本弊端;既汲取了“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又立足中国国情国力,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说,我们“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是对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是对文明发展的历史担当,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大贡献。因此,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我们这个13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是对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对文明发展规律的科学判断的战略高度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整地统一起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重大的理论创新。 

讲话大力倡导实践创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成果,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现代化建设发展理念。“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既不是所谓浪漫主义的情怀和口号,更不是抽象的原则和理念,而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只有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贯穿发展全过程,视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才能扎实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道路,才能真正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不再是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立起来的“一手硬、一手软”,而是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践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新路径。”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翻天覆地变化的雄辩事实,再一次印证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讲话充分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重要创新 

“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而从“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向“引领者”的转变,体现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自信和巨大力量。可以说,由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成为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者,缺乏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必须坚持走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有鉴于此,在肯定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做出了科学的研判。由于“我国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污染重、损失大、风险高的生态环境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并且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面对这些“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使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要全面推动绿色发展,必须标本兼治,把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作为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同时,要未雨绸缪,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生态环境风险。而要尽快补齐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红利,最大限度地延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落地见效是核心,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是关键。只要我们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就一定能打造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升级版,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自然辩证法研究》副主编)  

[责任编辑: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理响中国】以短视频助力“大思政课” 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当前...[详细]
人民网 2023-11-09

【理响中国】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大学的根本制度,这一制度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的大学治理体系。作为我国高校领导体制探索的结果,符合我国...[详细]
人民网 2023-11-06

【理响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聚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党的领导是党和国...[详细]
人民网 2023-11-03

【理响中国】从三重逻辑看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党的历史使命,立足于党的建设总要求,从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加强党性修养的新思想新论断,科...[详细]
人民网 2023-10-24

【理响中国】让绿色成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农民增收致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都与乡村经济建设息息相关。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发展,以满...[详细]
人民网 2023-10-19

专访赵磊:“一带一路”是观察中国的放大镜与显微镜

编者按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近日举行。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详细]
光明网 2023-10-12

【理响中国】高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实践之要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师资是...[详细]
人民网 2023-10-12

专访于洪君:“一带一路”是史无前例的公共产品,引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

编者按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近日举行。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详细]
光明网 2023-10-09

【理响中国】以创新精神开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者 郑功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全面提速、走向共同富裕的步伐在明显加快,这一时代背景决定了我国需要发展好慈善事业,以充分发挥第三次分...[详细]
光明网 2023-09-21

【理响中国】不断开创网络强国建设新局面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日新月异,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在更广范围、...[详细]
人民网 2023-09-18
【理论圆桌会】深刻认识建设网络强国的意义

【理论圆桌会】深刻认识建设网络强国的意义

本期主题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刻认识建设网络强国...[详细]
人民网 2023-09-13

【理响中国】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笔者认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理应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详细]
人民网 2023-09-11
【理论圆桌会】拓展文化经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理论圆桌会】拓展文化经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本期主题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文化与经济之...[详细]
人民网 2023-09-04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