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准确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地位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19-02-11 09:09:0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这一重大论断站在历史、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标识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划时代地位。深入领会这一重大论断,对于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义。

着眼历史的重大论断

从历史角度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在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地位。

回顾过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和国内人民对过上好日子的期盼,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正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兼程,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被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以前。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在改革开放来到新的重要关头之际,我们党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基于实践的重大论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都为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中国发展的奇迹证明了这两次全会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正是因为改革开放,中华民族才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才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1978年以来的伟大实践和伟大成就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抓好重大制度创新,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啃下了不少硬骨头,闯过了不少急流险滩,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这剂良方的实践和成就同样可以证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放眼未来的重大论断

无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是在总结过去、着眼当下、放眼未来的战略高度作出重大决策。这两次会议都作出了对中国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战略抉择。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发出了“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的号召,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雄心壮志。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还曾说:“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这说明,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去,我们所提出过的改革目标,大多是从具体领域提的。而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是党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既体现了改革进程本身的客观要求,也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形成比较完备的一套制度往往需要较长甚至很长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作出的重要战略安排,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时间节点和路径,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执笔:沈传亮)

[责任编辑: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理响中国】以短视频助力“大思政课” 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当前...[详细]
人民网 2023-11-09

【理响中国】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大学的根本制度,这一制度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的大学治理体系。作为我国高校领导体制探索的结果,符合我国...[详细]
人民网 2023-11-06

【理响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聚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党的领导是党和国...[详细]
人民网 2023-11-03

【理响中国】从三重逻辑看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党的历史使命,立足于党的建设总要求,从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加强党性修养的新思想新论断,科...[详细]
人民网 2023-10-24

【理响中国】让绿色成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农民增收致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都与乡村经济建设息息相关。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发展,以满...[详细]
人民网 2023-10-19

专访赵磊:“一带一路”是观察中国的放大镜与显微镜

编者按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近日举行。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详细]
光明网 2023-10-12

【理响中国】高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实践之要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师资是...[详细]
人民网 2023-10-12

专访于洪君:“一带一路”是史无前例的公共产品,引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

编者按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近日举行。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详细]
光明网 2023-10-09

【理响中国】以创新精神开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者 郑功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全面提速、走向共同富裕的步伐在明显加快,这一时代背景决定了我国需要发展好慈善事业,以充分发挥第三次分...[详细]
光明网 2023-09-21

【理响中国】不断开创网络强国建设新局面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日新月异,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在更广范围、...[详细]
人民网 2023-09-18
【理论圆桌会】深刻认识建设网络强国的意义

【理论圆桌会】深刻认识建设网络强国的意义

本期主题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刻认识建设网络强国...[详细]
人民网 2023-09-13

【理响中国】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笔者认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理应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详细]
人民网 2023-09-11
【理论圆桌会】拓展文化经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理论圆桌会】拓展文化经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本期主题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文化与经济之...[详细]
人民网 2023-09-04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