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站在改革开放新的起点上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部

2018-12-21 08:46:12

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下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奇迹。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40年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向13亿多人民再次发出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动员令。走过40年,新时代改革开放大潮澎湃。如何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让“改革号”中国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从今天起,本版推出“站在改革开放新的起点上”系列评论,和读者一起,重温风雨历程,展望美好未来。

——编 者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关头,我们仍需保持这样一种变革和开放精神,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

40年前的12月,不少人是从收音机里听到春天的消息。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时,伴着不时出现杂音的电波,有人激动地写下这样的诗句——“听罢公报泪盈眶,多少热血谱新章”。改革开放大幕开启,催动中国40年的浩荡前行,绘就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2018年12月,新时代的人们再次感受到改革开放强劲的脉动。“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豪迈宣示,让网友写下这样的诗句——“砥砺奋进正当时,铸就辉煌向复兴”。

的确,走过40年,改革开放路上的亿万人民,对未来充满更加热切的渴望,对明天充满更加坚定的自信。回首40年春华秋实,也正是为了更好地从这段光辉历程中汲取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在新时代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40年前,安徽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一定不会想到,“求变”的朴素愿望,会让自己成为改变历史的一分子。同样想摆脱陈旧的条条框框束缚的,还有农村改革的重要推动者杜润生、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刘永好、国企改革“邯钢经验”的创造者刘汉章……庆祝大会以大段时间致敬了这100位“改革先锋”。即便是从最简单凝练的介绍中,人们也不难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变革精神、开放气质,折射着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段“心灵史”。

“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在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数千年大历史”的视野指出,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今天,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关头,我们仍需保持这样一种变革和开放的精神,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

激发改革精神,就能激活无穷的能量。“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40年来,无数人在改变自己人生轨迹的同时,也改变了历史前进的方向,推动着中国号航船乘风破浪。正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让40年风雨历程焕发出飞扬的神采和不息的生机。如果说,当年亿万人民以改革精神,让改革开放冲开绝壁夺隘而出,那么今天,我们同样要呼唤一如既往的锐气与锋芒。与40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而经过40年风雨磨炼的中国人民,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笃定。

个人梦想和改革开放的未来,从未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今天,经济转型升级,为无数追梦者提供了“圆梦时刻”;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创业浪潮,正在“80后”“90后”群体中蔚然成风;共建“一带一路”,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新的机遇……新时代的改革开放,让每个奋斗者都有机会改写自己的命运;站在历史接力跑的交会点,我们也应该更有变革的勇气和底气、信心和决心,勇立潮头、奋勇搏击。

保持开放精神,就能拓展更广的空间。“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走过40年,今天的中国更加包容,也更加从容,开放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有外媒曾写道,中国从1978年开始向西方派出的考察团,在某种意义上令人想到15世纪的郑和下西洋。而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引用过的郑和下西洋故事,已经成为中国“天下大同”“协和万邦”和平发展理念的一个象征。今天的中国,被外国政要称为“世界历史的最大参与者”,更多的国外媒体和观察者关心的,是中国如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站在新起点上,我们需要继续向世界敞开胸怀,以自身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全球共同开放,以自身更高质量的发展助力各国共同发展,这是更加主动、更为自觉的开放,目的正在于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40年前那些渴望改变的人,推着舢板奔赴大海,在追波逐浪中书写下春天的故事。今天的我们向着星辰大海出发,将以更加笃定的脚步,在新的历史坐标上绽放新的光彩、创造更大奇迹。一代代人将在接续奋斗中,在属于自己的春天绽放,共同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图景。

[责任编辑: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理响中国】以短视频助力“大思政课” 推动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强调,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当前...[详细]
人民网 2023-11-09

【理响中国】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我国大学的根本制度,这一制度是富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的大学治理体系。作为我国高校领导体制探索的结果,符合我国...[详细]
人民网 2023-11-06

【理响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聚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党的领导是党和国...[详细]
人民网 2023-11-03

【理响中国】从三重逻辑看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结合党的历史使命,立足于党的建设总要求,从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加强党性修养的新思想新论断,科...[详细]
人民网 2023-10-24

【理响中国】让绿色成为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农民增收致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都与乡村经济建设息息相关。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发展,以满...[详细]
人民网 2023-10-19

专访赵磊:“一带一路”是观察中国的放大镜与显微镜

编者按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近日举行。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详细]
光明网 2023-10-12

【理响中国】高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实践之要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师资是...[详细]
人民网 2023-10-12

专访于洪君:“一带一路”是史无前例的公共产品,引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

编者按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近日举行。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详细]
光明网 2023-10-09

【理响中国】以创新精神开创中国特色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作者 郑功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全面提速、走向共同富裕的步伐在明显加快,这一时代背景决定了我国需要发展好慈善事业,以充分发挥第三次分...[详细]
光明网 2023-09-21

【理响中国】不断开创网络强国建设新局面

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日新月异,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各领域产生深刻影响,在更广范围、...[详细]
人民网 2023-09-18
【理论圆桌会】深刻认识建设网络强国的意义

【理论圆桌会】深刻认识建设网络强国的意义

本期主题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新时代新征程,要深刻认识建设网络强国...[详细]
人民网 2023-09-13

【理响中国】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笔者认为,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理应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详细]
人民网 2023-09-11
【理论圆桌会】拓展文化经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理论圆桌会】拓展文化经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本期主题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都是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文化与经济之...[详细]
人民网 2023-09-04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