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学以成人的通释和新解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敦华

2018-08-13 09:38:08

第一届世界哲学大会1900年在巴黎召开,引领当时思潮的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曾担任国际联盟设在巴黎的“国际知识文化合作委员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席。将近120年来,世界哲学大会努力实现人类心灵共同体的理想性,见证了从世界大战到经济全球化、从西方哲学单极化到世界各国哲学多元化的巨大变化。就其目标和性质而言,把世界哲学大会称为思想界的奥林匹克赛会,或许是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奥林匹克比赛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各国运动员不断刷新世界纪录,争当世界冠军,而世界哲学大会的精神不是竞争,没有“世界冠军”。如果现在世界哲学大会也需要一个口号,我想应是“更多样,更和睦,更美好”。上一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希腊举行,本届转移到中国。哲学界有一个普遍流行的说法,认为人类文明的突破发生在“轴心时代”,中国地处东边,希腊处于西端,按照这个说法,不妨把世界哲学大会想象为横亘在各民族文化传统之间的一座桥梁。本届世界哲学大会的主题词“学以成人”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话题,早在“轴心时代”,孔子和苏格拉底就全面而深入地讨论了这个话题。

《论语》中的“学”有多层含义,从哲学的观点看,孔子论学可被分析为循序渐进五个阶段。先是初学阶段,《论语》第一句话“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指经常温习夫子的教诲,在熟记消化前人知识的基础上“举一反三”“温故知新”。第二阶段的“学”,指不但对外物“多识”而能“一以贯之”,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孔子对同时代沽名钓誉的学风感到失望,他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荀子解释说,“为己之学”是“君子之学”,“美其身”“一可以为法则”,而“为人之学”是“小人之学”,为满足他人胃口甘当“禽犊”。用现在话来说,“君子之学”升华自身,以自律为普遍的行动准则;而“小人之学”媚俗取宠,骗取名利。这些思想堪与康德的道德哲学相媲美,而孔子进一步提出更高要求。孔子有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向他人学什么呢?孔子接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三阶段的“从善之学”是向他人学习,他人的好处要效仿,他人的不好之处要引以为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的第四阶段是“成人”之学。孔子列举的“成人”品格包括“知”“不欲”“勇”“艺”和“文”,“成人”的行动准则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皇侃注曰:“久要,旧约也。平生者,少年时也。”),恪守年少时的志向和承诺,终生不渝,“亦可以为成人矣”。就是说,“成人”不等于“成年人”,而是成熟的、完全的人格。“学”的最高阶段是“修己安人”,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连尧舜也不能做到,但仁人志士不妨而且应该把“内圣外王”作为理想来追求。

在“学”和“人格”等话题上,苏格拉底和孔子可谓心有灵犀一点通。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苏格拉底在不同层次上谈论爱智慧。一是,自然城邦护卫者的学习好比猎犬的训练,“爱学习和爱智慧是一回事”,这相当于孔子所说“不亦说乎”的初学。二是,在灵魂中,爱智慧是理性控制欲望和激情的节制,以及指导灵魂各部分和谐状态的正义,这相当于“为己之学”。三是,在正义城邦中,爱智慧是立法者、辅助者和生产者各司其职,或用中国经典的话来说,“君子思不出其位”,各司其职而竞相为善的正义,相当于“从善之学”。四是,哲学家爱智慧是爱真理,爱美本身,爱善本身,本性爱智慧的人成为哲学家,经历了艰难曲折、上下求索的学习过程,最后实现了少时天赋,成为“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的完人,这相当于“成人之学”。五是,苏格拉底问道:“难道不是只能把国家托付给这样的人吗?”由此得出“哲学家王”的结论。苏格拉底知道,他的结论只是一个理想,“或许天上建有它的一个原型,让凡是希望看见它的人能看到自己在那里定居下来。至于它是现在存在还是将来才能存在,都没有关系,反正他只有在这种城邦里才能参与政治”。不能不看到这个理想与“内圣外王”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

孔子和苏格拉底当然有很多差异,我们之所以强调他们的对应和趋同之处,是为了以两人为例说明,无论孔子格言式的教诲还是苏格拉底戏剧式的对话,都属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世界哲学的原初形态,他们的智慧是人类思想的宝贵资源。诚如黑格尔所说:“每个人都是他的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在“轴心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君子”或“爱智者”只是少数精英或绅士,但古今中外哲学家们提倡精深学问,致力于塑造人格尊严的认识和实践,在历史长河中如同涓涓清流,不绝如缕,当人类社会发展到生产发达、科学昌明、人心思变的时代,便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17-18世纪,孔子的“成人之学”传播到西方,“孔夫子学”成为中国思想的标记,在西方风靡一时,为方兴未艾的启蒙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根源。西方的“中国之友”借助中国古代人文道德批判压抑人性的神权统治,用变易通达的历史观取代神学命定论。西方人本主义的启蒙哲学原本得益于中国传统思想,然而,它不久就遗忘了中西会通的源头活水,走向“欧洲中心论”。

马克思首先突破了西方的狭隘境域,不但预言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方向,而且展示世界哲学的前景。马克思在1842年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此,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时代,那时哲学不仅在内部通过自己的内容,而且在外部通过自己的表现,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那时,哲学不再是同其他各特定体系相对的特定体系,而变成面对世界的一般哲学,变成当代世界的哲学。各种外部表现证明,哲学正获得这样的意义,哲学正变成文化的活的灵魂,哲学正在世界化,而世界正在哲学化。”马克思所说的“同其他各特定体系相对的特定体系”指哲学史上一个个独立的体系,哲学体系无谓的相互攻击陷入哲学危机,“面对世界的一般哲学”把哲学史研究转型为引领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先进文化的“活的灵魂”,为哲学理论创新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虽然马克思实现了西方哲学史的根本变革,但西方哲学与东方各国哲学如何实现良性互动发展,却是一个难题。20世纪的中国哲学家为解决这个难题做出示范性的努力。胡适、冯友兰借鉴西方哲学的方法和理论,创立了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而中国哲学史被确立为世界性学科,戳穿了“中国古代无哲学”的神话,又反过来为西方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参照系,有没有中国哲学史这一参照系,研究和理解西方哲学的结果大不一样。冯友兰在“人生境界”的意义上谈论中国哲学的贡献。他说:“哲学的功用是训练人成为完人,完人的最高成就,是与宇宙合一。”“完人”即孔子所谓的“成人”;冯友兰亦承认,“与宇宙合一”不必是“神秘主义”的圣人境界,而是“在日常生活之内实现最高的价值,还加上经过否定理性以‘越过界限’的方法”。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越过界限”,就是要突破自我,向他者学习,既要突破哲学史上独立体系的界限,向其他哲学体系学习;也要突破自身文化的界限,向其他文化传统学习;还要突破哲学学科的界限,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门学科学习。撤除了自我设定的藩篱,哲学的过去与未来、思辨与生活、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学科领域,就能够相互学习,彼此会通。

求同存异是不同国家和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前进的原则。当代中国哲学家无不思考中西哲学同异问题。唐君毅在《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论文集》中说“人类文化之前进实赖殊方异域之思想”,为了在人类不同民族哲学思想中找到“其汇归之交点”,就要“知其大异者,进而求其更大之同”。古今中外哲学思想千姿百态,分殊繁复,从其大异而求更大之同,确实是求同存异的不二法门。各国哲学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都有“大异中更大之同”,从学以成人的话题看,这个最大公约数指向人的独立和尊严。由于“学”主要是道德人格的塑造过程,古代士人大多有强烈的人格独立和尊严感,他们中的那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被鲁迅称作“中国的脊梁”。马克思则把康德的“绝对命令”从道德领域扩展到政治领域,把人的尊严学说归结为自由解放的实践。马克思说:“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可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

20世纪伊始,中国有识之士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真理。比如,梁启超把《大学》中“新民”与西方近代哲学融会贯通,把培根、笛卡尔的贡献归结为“摧陷千古之迷梦”,“自破心中之奴隶”,做到“我有耳目,我物我格,我有心思,我理我穷”,既不当中国旧学之奴隶,也不当西方新学之奴隶。熊十力则要使中国礼制“脱去封建之余习,则其制礼也,一本诸独立,自由,平等诸原则,人人各尽其知能,才力,各得分愿”。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哲学大会,以学以成人的主题,为各国哲学家和思想者提供一个框架,以促进世界和平的理想和世界哲学更多样,更和睦,更美好的愿景。

(作者:赵敦华,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政治优势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找到了有效保持自身活力与生命力的方式,就是将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一方面强调自我革命,另一方面强调协商民主。[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8-13

以人民为中心: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人类社会虽然来自于自然界,但是由于人类社会的主体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这就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方面是自然历史过程,具有客观规律性...[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8-13

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实践价值

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必须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实践价值,坚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决心,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进行到...[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8-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从历史的维度全面深入地认识这一重大论断,不仅有助于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有助于增强坚...[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8-13

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更好凝聚起同...[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8-13

以“红船精神”奏响新时代治党强音

我们要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绽放新的时代光芒,激励和鼓舞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8-13

扎实推进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党的政治建设

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重视,...[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8-13

新时代要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信

新时代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信,致力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详细]
湖南日报 2018-08-11

实践唯物主义的时代价值和创新意义

深入阐述实践唯物主义的丰富内涵及其拓展的哲学道路,既是更加自觉地沿着这条哲学道路前进的理论前提,也是事关让世界了解“哲学中的中国”...[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8-11

田心铭:严明“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的政治纪律

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全面从严治党,...[详细]
红旗文稿 2018-08-11

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离不开四“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详细]
人民网 2018-08-11

新型政党制度是伟大的政治创造

这使新型政党制度具有明显的功能特色,成为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凝聚磅礴力量、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重要制度支撑。[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8-11

以家国为念 为民族燃灯——黄大年先进事迹激励知识分子爱国奋斗

新时代广大知识分子应该传承黄大年等老一代科学家爱国奉献精神,知行合一,做好本职工作,前赴后继为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富强贡献智慧和力量...[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8-11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