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凝聚社科智慧服务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2022-08-09 10:19:08

2022年7月26日—27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林业大学、中共东营市委、东营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林业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中共东营市委宣传部、东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山东社科论坛2022——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学术研讨会在东营举办,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山东部分高等院校、实务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与会研讨。现将部分观点摘要刊发。
推进黄河流域多生态系统
综合治理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尹伟伦

  
黄河三角洲地处黄河入海口,上中下游多方面的生态问题以及治理效果都集中在此表现,是黄河保护与治理成效最终检验的关键点。黄河生态繁杂,存在水资源紧张、环境质量较差、生态环境退化、水沙调控难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总体性问题。黄河生态问题和实现保护治理的目标存在着统筹治理的要求,必须遵照自然本体的生态系统多样性进行综合治理与保护。过去治理黄河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局部治理,甚至出现重经济轻保护的问题。今后我们要实现从资源培育利用向生态保护优先的战略转变,从零散、抢救性保护向全面、系统性保护的战略转变。必须加强黄河两岸水土保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逐步改善局部的小气候,主要是适地适树植树造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乔则乔,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防治风水侵蚀及河道泥沙冲刷。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突出抓好污染治理。特别是下游要注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要积极创新治沙技术、盐碱地治理技术、两岸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矿山开采的环境友好技术、黄河水沙调控技术等,提高流域治理效能。上中下游应该坚持因地制宜,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资源禀赋、环境友好要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统筹考虑。坚持生态保护优先,黄河上游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提升地区经济发展的供给能力。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抓住“一带一路”重大机遇,有效发挥黄河流域区位优势和发展定位,推动各方面形成合力,不断增强内河流域的跨区域合作与产业构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黄河经济带快速发展。
  
以“理论之思”回答好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时代之问”
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刘致福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作为社科工作者,一定要应积极服务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切实以“理论之思”回答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一要在深化生态保护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加强国际国内大江大河治理规律研究,从治河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加强综合性防洪减灾体系研究,在保障黄河安澜上持续发力;要立足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推进自然保护区修复提升工程、生态防护治理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智慧黄河三角洲建设工程,深化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研究;要积极研究探索生态保护治理模式创新,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利用、湿地修复、污染防治等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重大问题研究力度,为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治理标杆提供理论支撑。二要在深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研究上下功夫。主动融入、主动对接、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围绕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资源红利转化为发展效能,着力探索市场化的绿色生产消费机制;要围绕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化基于水量和水质的水权研究,以及碳排放、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体制等多元化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形成前瞻性、应用性、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成果。三要在总结凝练实践经验、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上下功夫。要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我省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特别是黄河口生态保护方面的典型、亮点和经验进行总结凝练和理论提升,为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范例样板。要深入挖掘阐发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加强儒家文化、泰山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运河文化、孙子文化等的系统研究,打造黄河文化研究高地。
  
铸牢黄河流域生态根基的
关键在于加强森林保育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教授 安黎哲

  
黄河流域森林保育在夯实生态屏障、涵养“中华水塔”、保障黄河水沙平衡、保护绿洲农业、调控洪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当前黄河流域森林保育仍存在森林数量不足、植被质量较差、湿地萎缩且功能下降、山水林田湖草沙多要素不能系统协同等问题。流域经济社会急需高质量发展,沿黄九省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不平衡问题,特色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低,生态产品数量少,高效产业链有待形成,森林生物经济产业科技支撑不够有力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黄河流域森林保育:一是困难立地森林植被营造是加速黄河生态保护有力举措。针对多种困难立地特征,选育适生抗逆乡土树种和品种;突破黄河上游黑土滩(坡)、沙地及废弃矿山,中游干瘠黄土和沙荒地,下游黄泛沙地及盐碱地等困难立地森林植被营造技术;形成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功能协调、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濒危物种保护等技术体系,稳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二是黄河流域退化林修复是促进黄河生态保护的重中之重。解析黄河流域林—水协同机制及林—水平衡机理;突破祁连山、贺兰山、秦岭等天然次生林正向演替、原始林碎片化修复等关键技术;创新六盘山、黄土高原、河套平原、汾渭平原、黄淮海平原等区域退化人工林“以水定林”生态修复关键技术,促进流域水源涵养能力大幅提升。三是黄河流域森林水沙调控能力提升是促进黄河生态保护重要抓手。破解流域水土资源生态承载力和林—水—沙协调机制,突破黄土高原区域、流域和林分等多尺度森林结构优化和质量精准提升关键技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提质增效和水沙平衡。四是森林资源高值开发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均衡发展特色路径。突破上游林—饲、林—能、林—游,中游林—粮、林—果,下游林—碳等特色森林生态产品生产关键技术,形成流域森林资源高值开发特色产业模式示范,推动流域乡村振兴、“双碳”目标实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更高理论自觉推动
黄河流域绿色发展
北京大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郇庆治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推进战略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正在深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基于我国不断加强区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做出的理论阐述、战略构想与推进策略以及由此所构成的同时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维度意涵的政策话语体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具体体现,其意蕴主要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自然整体观与系统治理思想是重要理论依据;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是重要治理方法论和策略进路,正确认识与处理生态保护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辩证关系等等。从生态文明及其建设的理论视域或思维来看,就像长江经济带战略一样,黄河流域战略也并非只是一种区域(流域)发展战略或环境公共治理政策,而是一场包含多重维度目标的综合性深刻变革或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因而将是一个需要不懈奋斗、久久为功的历史进程,其核心则是逐渐走上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目标机制内在契合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其关键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更高理论自觉推动黄河流域绿色发展动力机制的形塑与创新。在动力机制层面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有序推动要着力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全流域统一工作机制的组建及有效运行,形成机制化和制度化的专门性指导或监督,同时也包括这一战略本身的立法促进以及由此带来的需要贯彻落实的法治化保障;沿黄九省区之间协调机制的创建及常态化运行;调动各方力量和基于内生性动力的流域绿色经济发展机制。
  
跳出地方视角 打造大江大河
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标杆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教授 林震

  
黄河三角洲打造大江大河治理标杆,要跳出地方视角,从国之大者和“大三角洲”的角度,借鉴标杆管理理论来推进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标杆不仅是用来测量和比较的,也是用来学习和超越的,要善于构建和管理包括立标、对标、达标、创标四个阶段的标杆环。国内外可资比较参考的三角洲有很多,但没有现成的可完全复制的模板,要针对不同要素各取所长。例如,有滋养文明的恒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有世界遗产的多瑙河三角洲、萨鲁姆三角洲,有应对水安全的莱茵河三角洲和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等等。而与国内的长三角、珠三角相比较,黄三角在城市化、经济发达程度等方面都要弱一些,要找到自己最大的比较优势,那就是生态。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重要标杆,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构建“五位一体”的标杆管理体系。一是着力打造生态空间标杆,结合国家公园建设,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二是着力打造生态治理标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科学治理和持续治理,实现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现代化;三是着力打造生态安全标杆,实施以自然为本的解决方案,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避免过多的人工改造,同时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体系,实现对生态环境风险的有效防控;四是着力打造生态经济标杆,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双赢,走出一条基于自然的生态振兴与绿色共富之道,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个样板;五是着力打造生态文化标杆,入海口应该发挥集大成者的作用,要致力于保护传承黄河流域多元一体的文化生态,更要繁荣发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黄河生态文化。
  
探索打造黄河三角洲
“两山”理念转化创新的新模式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赵建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生态文明新时代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道路的新阶段、新形态、新价值,就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理性,涉及生态意识、生态文化、生态道德、生态科学等一系列要素所形成的生态哲学支撑,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样一种状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到来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从国家战略部署上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区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黄河三角洲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探索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涵盖生态物质产品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和人居文化服务价值3项内容,充分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两山”理念转化的基础是可持续生态资源,转化的动力是生态资源的价值实现。如何将GEP的核算体系跟GDP对照协同起来,是黄河三角洲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原生态的自然禀赋,具有历史传统的中华生态文化的传承认同,种类繁多的特色农产品,传统能源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良好基础以及互联网技术智能化应用的弯道超车,都是黄河流域“绿水青山”的价值呈现。要构建黄河三角洲绿色供应链,打造黄河三角洲“两山”理念转化样板,建议成立黄河三角洲“两山”理念转化领导小组,成立黄河三角洲“两山”理念转化研究院,布局黄河三角洲数字生态产业,建立黄河三角洲生态产品标准体系,不断提升黄河三角洲区域产品品牌影响力。
  
黄河口国家公园的核心价值
在于陆海河统筹的生态系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苏杨

  
黄河的特殊地位体现在它有着中华文明和中国梦的文化传承,承载了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双重价值。按照中国国家公园“四个最”的价值来评判,从生态系统价值来看:黄河口国家公园拥有我国乃至世界大河中海陆变迁最活跃、面积增长速度最快的三角洲,是一座研究和展示三角洲各种沉积相和沉积构造的天然“实验室”和“博物馆”,也是研究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发展规律的重要基地;从物种多样性价值来看:其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重要的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也是黄渤海区域水生生物重要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从景观价值来看:黄河口国家公园具有黄河、渤海两大水文景观系列,拥有世界罕见的黄龙入海、河海交汇奇观;未来,黄河口再纳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就是典型的国家代表性和世界OUV(杰出的普遍价值)并存的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而且,权衡利弊的话,与长江口国家公园建设相比,黄河口情况相对简单:在保护对象上,黄河口没有长江口那么复杂的保护对象,保护需求相对简单;在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上,没有世界最繁忙的航道的生产需求;在管理关系上,不跨省甚至不跨市,易于实现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通过对比,黄河口与长江口国家公园在管理上也是有共性的——都需要进行适应性管理,以更好地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同抓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大保护大治理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所长 董战峰

  
黄河三角洲面临严峻挑战,水资源紧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争水矛盾十分突出,受洪凌、风暴潮威胁,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交织复杂,自然湿地退化趋势尚未根本遏制,凸显以黄河河口综合治理与防洪保安—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主线的发展态势。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绿色治理总体思路,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全方位贯彻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协同推动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提升三角洲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形成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强大合力,筑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根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绿色治理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建立节水激励机制,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让水资源用在最该用的地方,充分考虑下游生态取水尤其是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补水;(2)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研究编制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规划,落实河口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加强沿海防潮体系建设,减少油田开采、围垦养殖、港口航运等经济活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3)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抓好重点行业突出领域污染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严格生态环境风险排查管控;(4)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扎实推进能源行业碳达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建立健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绿色治理的长效机制,加大对黄河下游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督察执法,强化黄河三角洲监测监管,强化科技支撑体系。
  
将黄河三角洲打造成
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
山东大学黄河国家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余东华

  
将黄河三角洲打造成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需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在生态修复、湿地治理、环境保护、河水安澜、产业转型、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进行有益探索,积累成功经验,建设示范样板,发挥引领作用。一是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行动,打造湿地生态修复和治理标杆。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坚持湿地生态的系统修复、系统保护和系统治理,将黄河三角洲建设成为大江大河大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修复和保护样板区。二是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行动,打造“两山”理念落地转化标杆。积极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路径与机制,推动生态资源、生态要素、生态产品、生态价值和生态品牌的有序转化,推动“两山”理念落地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三是开展节约集约用水行动,打造“四水四定”标杆。合理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将黄河三角洲打造成为落实“四水四定”的典范,为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矛盾提供有益经验。四是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行动,打造盐碱地综合利用标杆。加快盐碱湿地技术创新,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设盐碱湿地产业创新示范区。五是开展滩区居民迁建安居富民行动,打造幸福河建设标杆。统筹推进搬迁安置、产业就业、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六是开展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行动,打造资源型城市转型标杆。把握世界产业发展的大势,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化提升和融合化发展。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山东省委政法委机关处级以下党员干部 (职工)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培训圆满结束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6月1日至6月10日,山东省委政法委机关开设党史专题学习班,分两期组织处级以下党员干部(职工)进行党史...[详细]
齐鲁网 2021-06-16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