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宪法只有与时俱进才有持久生命力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毛磊

2018-03-10 14:04:03

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3月9日,人民日报记者就宪法修改相关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郑淑娜。

记者:为什么说在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有必要作出适当修改?

郑淑娜: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通过修改宪法,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在保持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有必要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

党中央建议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是经过反复考虑、综合方方面面情况作出的,目的是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本次大会正在审议的宪法修正案草案站在健全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制度设计,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大制度、统一战线制度、宪法宣誓制度、国家主席任期制度、国务院管理制度、地方立法制度、监察制度等等。这些重大修改,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记者:请介绍一下修宪的工作程序和机制?为什么说必须慎之又慎?

郑淑娜:修改宪法必须依法按程序进行。在党中央领导下,通过历次修宪实践,我们已经形成了符合宪法精神、行之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机制。宪法第六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

根据上述规定精神和以往修宪实践,宪法修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党中央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第二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过讨论,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和通过。这次党中央用中央全会来专门讨论宪法修改问题,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宪法修改的高度重视,对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高度重视。

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宪法修改必须慎之又慎,遵循宪法发展规律、体现宪法制度特点。我国现行宪法主体内容是好的,总体上看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需要修改的内容属于部分和补充性质。对各方面普遍要求修改、实践证明成熟、具有广泛共识、需要在宪法上予以体现的规范、非改不可的进行必要的、适当的修改;对可改可不改、可以通过有关法律或者宪法解释予以明确的,原则上不改,努力保持宪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护宪法的权威性。

记者:有关完善社会主义立法体制方面,这次作了哪些修改?

郑淑娜:宪法修正案草案提出,“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这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从国家根本法的层面扩大了地方立法的主体和权限范围,是完善社会主义立法体制的重大举措,是对我国地方立法实践探索与成功经验的提炼升华和宪法确认。

地方性法规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立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各具特色、极富针对性的制度保障。

2015年3月15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新的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使我国享有地方立法权的主体,在原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9个较大的市基础上,增加了273个市、自治州。此次,宪法修正案草案把设区市立法权进一步提升到国家根本法的高度予以权威确认,必将极大推动地方因地制宜运用立法手段解决本地具体问题,让社会主义法治的触角更加灵敏,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迸发,加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进步伐。

[责任编辑:杨凡、冀姣]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战疫·微课堂| 亲子关系面临“宅”考验?教育专家支招!

战疫·微课堂| 亲子关系面临“宅”考验?教育专家支招!

为进一步做好防控疫情期间的社科知识普及,帮助家长们营造这段时间的亲子关系,缓解“宅”家学子焦躁情绪,山东省社科联特别开启科普“战疫...[详细]
山东省社科联 2020-02-18

抓好“三农”工作 确保全面小康 ——访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即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文件公开发布之际,中...[详细]
经济日报 2020-02-06

要点问答:如何认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详细]
人民网 2020-02-05

要点问答:如何认识完善国家行政体制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详细]
人民网 2020-02-04

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坚强制度保障(权威访谈)

如何准确地理解全会精神、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对此,记者专访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详细]
人民日报 2020-01-13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成就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新中国70年经济建设成就

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迎着朝阳出发,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详细]
人民网 2019-10-29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三大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三大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迎着朝阳出发,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详细]
人民网 2019-10-28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砥砺奋进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新中国70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砥砺奋进

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迎着朝阳出发,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详细]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9-10-22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新中国70年政治建设成就和经验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新中国70年政治建设成就和经验

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迎着朝阳出发,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详细]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9-10-21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迎着朝阳出发,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详细]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9-10-21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从新时代发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从新时代发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迎着朝阳出发,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详细]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9-10-12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制度成就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新中国70年社会主义制度成就

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迎着朝阳出发,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详细]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9-10-11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理论视频 国史讲堂:新中国70年社会民生建设

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迎着朝阳出发,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详细]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9-10-10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